鎏金铜佛像的特点及魅力

  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而佛教造像,在我国北魏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熟。

  隋唐时期铜铸鎏金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佛像鉴定最重要的是判断它的题材与风格,题材对于判定佛像的价值和题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有哪些佛,他们的造型样式都是固定的,汉传佛像在150种至200种左右,藏传佛像常见的有二三百种。

  古代的金铜佛像或 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在长时期受人 们供奉时被烟火所熏染过,或是长时期埋藏于 地下。只要对其仔细进行嗅别,一般都可以嗅 到烟火、发霉或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制品则 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 埋于地下等作旧方式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 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芳香太浓,为行家所识 破。

  十多年来,真正在收藏市场上能够见到的明代有款识宫廷造佛像在全世界仅有不到200件,而国内拍过的也就更少了,差不多仅有二三十件。尤其是明代的永乐、宣德的宫廷造佛像,以及清代宫廷的佛像则更为珍贵。人们的收藏兴趣也由藏传佛教造像渐渐转到了宫廷造办制作的精美宫廷造像。

  在尼泊尔佛像中,鎏金工艺被广泛应用。鎏金是一种古老的工艺装饰技法,传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具体操作是将金和水银混合成金汞剂,均匀的涂在佛像的表面,然后进行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会附着在表面且不脱落。

(0)

相关推荐

  • 鎏金铜佛像的认识与简介

    利用水银加温黄金,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返原,得出的带金质的铜佛像叫鎏金佛像.鎏金佛像造型优美.纹饰绚丽.宝光四射,深受广大信众的喜爱.但是鎏金佛像在存放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 ...

  • 鎏金铜佛像鉴别

    海外和国内藏家审美的品位也大不相同,前者热衷于高古佛像.汉传佛像,在欧美拍卖市场中,也是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占居主流,而国内藏家则热衷于追逐明清佛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 鎏金佛像收藏如何看造像特 ...

  • 鎏金铜佛像鉴别要点

    藏传佛像:表情大多凶愤,以众多女神像,男女双身像,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像造像的突出特点(流传区域: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地) 通过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仔细观察和对照,来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 ...

  • 润艺阁分享:故宫金铜佛像系列欣赏

    故宫雕塑馆的"佛教造像馆"在2016年对公众开放. "佛教造像馆"展室位于慈宁宫后殿的大佛堂明间及其东暖阁.大佛堂,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嘉靖皇帝 ...

  • 鎏金铜佛像的魅力

    佛像的材质有金.铜.石.玉.木.漆.陶瓷.泥塑等多种,其中以金铜佛造像最受人们欢迎.所谓金铜佛造像,一般指铜质鎏金的佛教造像,但实际未鎏金的铜佛像,也往往被收藏爱好者归入金铜造像的范围中.金铜佛造像起 ...

  • 鎏金铜佛像的魅力:鎏金铜佛像造型进化论

    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刘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韩谦造鎏金铜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发现纪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铜佛像.隋唐两朝,南北统一,国富民强,佛教造像也进入了成熟期. 鎏金 ...

  • 荣纳堂藏五代男身送子观音鎏金铜佛像

    荣纳堂藏五代男身送子观音鎏金铜佛像

  • 荣纳堂藏北魏释迦摩尼鎏金铜佛像

    荣纳堂藏北魏释迦摩尼鎏金铜佛像

  • 明清鎏金铜佛像

    佛像,即佛之形像.广义上的佛像还包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多种佛教人物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像也开始盛行开来,收藏佛像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雅好".近些年,国内的佛像市场开始急剧升温 ...

  • 鎏金铜佛像价格一般值多少钱

    佛教在很多人看来是唐朝引进内陆的,因为吴承恩版<西游记>里面写到是由唐王派其御弟"唐僧"也就是典故里面称的"金蝉子",但其实不是如此.据相关历史记载 ...

  •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

    五代两宋时期,佛教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佛像艺术中应有的神圣性和理想主义精神大大减弱,而世俗的现实性成分大大增加,佛像艺术带着浓重的世俗审美特征; 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才开始启动.2001年香港 ...

  • 鎏金铜佛像鉴定出手正规渠道

    古代金铜佛像一般用失蜡和翻砂两种方法铸造.由于古代铸造技术高超,造像的壁较薄,加上长时间的氧化腐蚀,比重下降,致使器物的分量较轻.正因为壁薄,所 以用手敲击的声音比较清脆,这也就是古董行话中的&quo ...

  •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

    古代匠人凭藉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注意佛身.背光.佛床之间的比例和陈设的稳定性,一般下重上轻,即使是佛身稍稍前倾,制作者有意加重佛座或佛床的分量,或者将背光稍加 厚重来校正器物的重 心. 藏佛与汉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