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上云月︱禅是一种智慧学说,一条大道
先说,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怎么学,真的是个烦恼。到底存在前世、今生和来世吗?纵观整个佛教,乃至基督教等教派的起源,其实无非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韩愈论佛,六祖谈佛经,我看已经把佛的问题说得清楚明白了。佛经是用来提高智慧的学说,教人的心态更加平和、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如何爱别人,珍惜幸福,而非丢弃一切去求神拜佛,以为这样就能天下太平、家庭幸福了。那简直是在诬蔑和歪解佛经。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并未造佛,要求大家来拜祭,只是后人利用这个“佛”来谋事谋利。
韩愈如何看待佛教呢?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一开始就说,他认为佛教只是印度的一种道法而已。没有佛教前,中国的皇帝都很长寿。但是自从有皇帝开始供佛之后,比如梁武帝,三次出家施佛,最后被叛乱者幽禁,绝食而死。
后来,唐高祖李渊坐稳天下后,想废除佛教。他说天下人为了恭迎佛骨舍利,居然从早到晚,全城一家老小都不工作了,散发钱财,甚至焚烧头顶、斩断手指,割肉来表忠诚,简直是伤风败俗,贻笑天下。我看也是,这就是走火入魔,被异教徒利用的结果。
在文中,韩愈最后说真正的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超出一般人的万倍。说佛骨舍利是污秽的东西,建议把佛骨烧毁,以绝后患。如果佛祖因此怪罪他,他无怨无悔地承受。因为他相信佛祖既然是传真善美,又如何加罪于他。若加罪,又怎么是佛?我以为,这辩证得太对了!
韩愈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重大争议。佛教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儒教和道教的排斥。当时的唐朝政府也一直压制,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抑制佛教发展,而后开创“开元盛世”。到了唐宪宗时,反而兴盛佛教了。
韩愈写这篇文章,当时引起皇帝唐宪宗的愤怒,要处死他。幸好有大臣来保他无事,但因此被贬职了。可是皇帝被韩愈说中了,第二年,侍奉佛祖的皇帝就一命归西了,重复了历史上“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的悲剧。证明了韩愈的话:“佛不足信”的论点。
佛教盛极之时,给当时政府造成征兵、劳役、管理等各方面困难,而且与百姓之间矛盾也很深。因为唐宪宗之死,大家都相信了韩愈的论点,从此佛教受到重大打击。
唐朝算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佛教唯一繁荣时期也是由武则天开始支持的。可是这和她的政治主张有关。她为了当女皇,怂恿佛教徒帮她假传她是天子,从而名正言顺地当了女皇。
武则天时期,佛教五祖把衣钵传给了弟子六组慧能。但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大名鼎鼎,便与六祖各立门户。智慧的慧能知道佛教组织里也不干净,大家都在争名夺利。为了夺取袈裟,他差点被神秀派来谋杀他的教徒杀死,就烧毁了五祖传给他的袈裟,以绝后患。因此,武则天想见他,他不去,让神秀去了。看当时他与武则天派来的使者之间的对话,太智慧、精彩了!
神秀见了武则天后当了大法师。慧能为何不去拜见呢,原因很多,但我以为慧能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想让武则天利用佛教去做国家的思想武器。慧能比神秀透彻地了解,佛经是智慧的学说,而非拜祭鬼神以求平安那么简单。他也怕大家为了争名夺利来伤害他。而他其实与世无争,只是虔诚地信仰佛经里的智慧学说,并把它简化成了禅。
中国人从此明白,释迦牟尼的佛经和佛教是两码事。小乘教义和大乘教义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境界的区别。如果不能修好小乘,等于没有把自己管理好,也就无从谈起普渡众生了。而且学习小乘完全可以在家自学,如同大家学语文、哲学一样,平时还要多在社会上行善积德来锻炼自己。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才能当老师教别人。
当了老师后,如果也能从家庭责任义务中解脱出来了,没有任何世俗牵挂了,那便可以上大学,就是离家进佛门深造,学习大乘教义了。那肯定更加艰苦,因为高深的学问,需要你更多的智慧和苦行,至少能在孤寂中理解灵魂(包括一切生命)存在的更高意义。当然,佛门里也有职场问题,就看主持和方丈是啥水平了。别入错佛门,并非每个佛门都一样,就和大学一样。
既然世上哪里都有污垢,你扫不完,不如居家跟着书本里的六祖学禅好啊。修得自我心灵干净即可。可心灵太干净,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会偏颇。不如在世上逍遥好,学庄子。六祖和庄子在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人罢了。
六祖的佛和智慧有关,所以他谈佛,其实已经转为禅意了。学佛和禅,其实并非要你做一个完美的人。完美太假,没有发展空间。所以,人总要有点缺陷,然后去修炼,才是有生命力的人。
经过多少年,中国的知识分子,把禅意发挥到了一个极高的思想境界。中国人学禅,比学佛好。禅是智慧,佛沦为了神秘教义。普通人只想修身养性,学禅比学佛好。
学禅,不需要形式主义的戒,这样方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让人在现实的世界里做一个完整的人,并且心态良好,生活愉快,并能帮助别人也得到快乐。这也就是大乘佛经所希望大家去走的一条大道——禅!
因此,禅是生活,是一枝花,一盏灯、一片云,一首诗,但不是教义,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领悟和享受它带来的宁静愉悦感。禅是适合中国人的。
《流翠烟台山》里的深情故事:
那个怀着月亮的新娘在窗下为林森绣婚鞋;
那个深爱胡蝶的男人住在福州的槐荫里;
那个路过林徽因的可园;
那个梦回梅坞邂逅蕊妃的闽剧始祖。
购书点:
五一路鳌峰图书城
孔夫子旧书网、豆瓣书店
福州严复翰墨馆、仓山区程埔路闽文书店
福州仓山区复园路比利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