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别犯的3种常见思维错误
主播:赛男
本书作者罗尔夫·多贝里是全球最大商业书摘网站益得书摘的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法兰克福汇报》的专栏作者,专门撰写各种有关认知偏差的文章。在这本书里,他指出了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看清思考盲点、清除决策障碍,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之前的晨读中,我们分享了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三个常见的思维陷阱,分别是讨喜偏误、结果偏误和指数增长。
①
『讨喜偏误』
有个大家熟悉的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连他屋子上面的乌鸦也一起爱。这个成语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时,对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好感度也会提升,从而影响我们做决策。
把这个招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非乔·吉拉德莫属,他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销售商之一,他的绝招就是,“没有什么比让顾客相信你真心喜欢他更管用。”他试了各种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讨顾客喜欢的人,比如每年都会给所有的客户寄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一句话:“我喜欢你。”
其中的玄机就是,谁发出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的信号,我们就倾向于也觉得他讨喜,这就是恭维具有的神奇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经常中招。比如去剪头发的时候,理发师会想方设法跟你聊天,先把脸型、着装、身材等能夸的都夸一遍,然后你会觉得,这个小哥挺会聊天,人也不错。最后,他要放大招,推销各种护发产品和理发业务了。这时候,你的抵抗能力已经下降,很有可能会接受他的提议,比如染个头发、充个会员等等。
如何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不掉进讨喜偏误的圈套中呢?其实很简单:把对方想象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这样,你就能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决定,是因为对方这个人,还是因为自己真的需要这个产品,避免不必要的冲动消费。
②
『结果偏误』
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思维实验。有100万只猴子随机买卖股票,一年后,50%的猴子赚钱,50%的猴子亏钱。此后,它们都以盈亏各占一半的状态发展下去。10年后,赚钱的只剩下1000只猴子,20年后,赚钱的就剩下1只猴子。
于是,大家把这只猴子推到聚光灯下,从各个角度去说明它成功的原因,比如吃的香蕉多、头朝下悬挂在树上的时间长、身上的跳蚤比较多等等。这个童话式的思维实验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是的,这只猴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成功人士”,或者“好的结果”,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结果论英雄”。这样做,很容易忽视发挥作用的多种因素,进行非对即错的判断,错过重要的信息。事实上,结果好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比如偶然间获得的成功;结果坏也并不意味着当初的决定是错的,比如后期突然出现了不可控的变量。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切断“以结果论英雄”的思维惯性,不能一看到结果马上下定论。在回溯过程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这个因素跟结果的关联有多大,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以此引导自己挖掘出背后的更多东西,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③
『指数增长』
我们的大脑容易理解线性的增长,因为它很直观,但是遇到指数型或者按百分比计算的内容,就难以应付了。
比如棋盘放米的故事。大臣送给国王一个棋盘,国王十分开心,打算重赏一番。大臣不想要金银财宝,只想让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米,在随后的每一格都放上翻倍的数量,也就是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以此类推到第64格。
国王一听,以为一袋米就能解决了,但实际上,他倾全国之力也给不起这些米。很多人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觉得送棋盘的人提的要求太简单了,根本没想到经过指数运算得到的数据那么庞大。
面对指数或者百分比相关的数据,我们不要像“棋盘放米”中的国王那样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否则很容易出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读书看新闻,还是看工作相关的材料,遇到这些数据时,最好用计算器算一算。现在有各种版本的网络计算器,支持在线计算,十分方便。计算出来的准确数据,更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一下,在信息超载和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需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就会被信息搞得晕头转向,被各种产品“掏空”钱包。你还有哪些清醒思考的艺术?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