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边第六支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后都为中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津地区迅速沦陷,而与河北相邻的山东在1937年9月底10月初就有日军沿津浦铁路进入,而河北、山东交界的冀鲁边地区是我国开展武装抗日斗争最早的地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北特委、津南工委等于冀鲁边地区的盐山、南皮、乐陵、阳信、无棣、庆云、沧县、乐陵、宁津等地广泛发动群众,举行了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组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又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军),邢仁甫任司令员。
救国军组成后,部队迅速壮大,但其成分极为复杂,1937年底更是曾与当地国民党武装合编抗日,采用了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的番号,邢仁甫仍任支队长,副支队长王昭明就为毕业于黄埔的国民党中统人员。1938年7月,该部不再沿用三十一支队番号改编为平津支队(冀鲁边区游击支队)。
1938年9月底,萧华率八路军115师343旅机关一部由山西抵达冀鲁边,将冀鲁边各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其中平津支队编为第六支队,支队长仍为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政治部主任王辉球。
周贯五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15师任职,曾任343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1938年,周贯五随萧华将军到达冀鲁边区,先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政治委员、115师教导第六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周贯五曾任山东军区第七师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渤海纵队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周贯五授衔中将。
王辉球是江西万安人,1928年加入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辉球于115师343旅任职,曾为343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8年随萧华将军到达冀鲁边区,先后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津南支队政治部主任、冀鲁边军区宣传部长、鲁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15师教导第三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王辉球曾任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六军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王辉球授衔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