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之父”不是张小龙,而是李彦宏?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2016年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现身,彼时,微信公众号生态见顶。

根据腾讯当时公布的数据,公众号文章日均PV超过30亿,赞赏的账号总收入超过2000万,流量主总收益超过10亿元。

张小龙首次提出了“微信支持原创,走专业化工具道路”的转型之路。

张小龙说:“任何产品都应该是一个工具,应该尽快完成用户的任务,尽快离开,而不是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信息。更少信息,更高效地助用户完成信息使用和处理,达成任务,产品未来才会走得更远。”

小程序,肩负着上述使命,破土待出。因为2016年1月9日,也就是两天前,微信团队首次内部提出“小程序”概念,当时的名字似乎有点土,叫“应用号”。

2016年12月28日,2017年微信公开课PRO版现场,张小龙宣布,微信小程序将于1月9日正式上线。从内部孵化到上线,整整一年时间,1月9日对于微信来说,是个大日子。

“所见即所得”是张小龙理想中的全新世界。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当你在长途汽车站,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就能找到“长途汽车站”小程序,在这个程序内买票、上车;之后你与这个小程序之间“不再有瓜葛”。小程序不需要关注,日后也不会向你推送任何广告营销信息。

“即用即完”这是小程序与公众号最大的区别。张小龙一再强调,微信的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工具,就是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不是拉住用户长时间地在微信平台上刷心灵鸡汤。

在互联网,一颗树苗成长为一片森林,也许只是顷刻之间。

QuestMobile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全景生态流量洞察报告》显示,截至4月,微信、支付宝和百度小程序月活用户数量分别达到6.81亿、4.01亿和1.15亿。

报告预计,今年底,小程序数量将会达到500万个,这意味着年底小程序数量将超过原生App(2018年底国内App数量449万),在应用生态上小程序将开始挑战App的统治地位。

继微信、百度、支付宝和今日头条后,7月5日,360小程序正式公测,成为第5家杀入小程序市场的流量巨头。小程序正式进入寡头竞争格局。

目前,百度排在小程序赛道的第三位,这对百度来说,算不上太糟。

但少数行业资深人士也许还记得,在小程序“发明”前7-8年,百度早就曾发布过一款名为“框计算”的产品,其设计理念、场景设想、产品定位均与小程序惊人的相似。

2009年8月18日,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那是百度最好的一段日子,百度CEO李彦宏首次对外公布了“框计算”平台的理念和构想。

李彦宏指出,“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人们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应用需求只需要输入“框”中就可以直接得到满足。

从百度当时的设想来看,虽然还留有浓重的搜索印记,当时移动互联网尚未爆发,框计算甚至还是一款PC级产品,但其设计理念如今看来是多么的领先。

当时李彦宏举过一个简单例子,“2.164×0.4567,这是一个计算的需求,在这个框里输入,你会直接得到一个计算器的结果。”

这个框是万能的,是生态的框,和小程序一样,是“用完即走”的。

整整十年之后,百度再不敢提起,自己也许才是真正的“小程序之父”,只是老老实实跟在微信、支付宝开辟的赛道上奋力狂奔。

根据百度公布的数据,自去年开发者大会正式推出至7月3日,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已达到2.5亿。这个数字比QuestMobile 发布的4月1.15亿的日活翻了一倍多。

“百度智能小程序是增长最快的小程序平台。”百度高级副总裁沈抖强调,智能小程序为百度带来了“新连接”,实现了从连接信息到连接商品、连接服务的升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随着百度的到位,BAT巨头会战小程序的三足鼎立局势已经初步形成。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认为,未来互联网公司都会成为小程序公司,小程序将成为标配。他还预测,2019年小程序电商GMV(总成交金额)将破万亿元;小游戏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超越页游成为第三大游戏类型;4年后,仅仅微信小程序广告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未来单纯做小程序的中小型公司也将更多。中小型公司过去无力开发和运营一个动辄投入就要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App,但有了小程序,他们也可以拥有一套简单的数字化工具。而微信、支付宝和百度提供了“模块化”的小程序开发模式,只要按照现成的模板调整即可,或者干脆花上几千元请小程序服务商帮忙优化开发。

“相比App、H5,小程序这种产品形态的便捷性会好很多。而对商家来说,小程序也确实有助于培养私域流量。”有赞方面告诉记者,首先,小程序本身就带有私域流量属性,用户可以添加到“我的小程序”,然后通过聊天窗口下拉、“我的小程序”等入口进行二次访问,除了这些常态入口,微信已开始在内测“商家卡片”功能,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后,结果页会引导用户关注“商家卡片”,直接为小程序引流。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扫一扫、会话、公众号、生活号、下拉窗口、支付页等方式,微信小程序入口已近70个,支付宝约30多个。

从目前形势看,BAT三家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程序生态:微信由于手握社交流量,主要发力娱乐、生活场景;支付宝由于定位“钱包”,主要在城市服务、生活服务和金融场景深耕;百度则是发挥技术优势,通过AI、信息流实现内容的精准定位。

从入口上来看,BAT都已打通了小程序内容和搜索栏。比如用户用百度App搜索“微博”时,百度的搜索会优先推荐对应的智能小程序,这意味着百度试图把开发者的小程序当成他们在移动手机端的“新官网”进行优先呈现;支付宝则是以“芝麻信用”为抓手,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数码电器租借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类的小程序保持足够高的活跃度。

上海酷客多小程序副总裁胡国庆告诉《IT时报》记者:“微信入局小程序最早,超10亿用户基础,小程序用户近7亿,基于社交链的服务小程序生态成熟,形成了完整的流量闭环。百度智能小程序打破了传统孤岛式流量流转,实现流量全域触达用户,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百度系产品中的搜索入口或固定入口进入智能小程序,还可以通过百度联盟触达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更偏重商业服务和政务生活上,触达场景直指用户刚需,用户通过扫码方式进入小程序后,通过生活号、收藏等方式留存,商家借用消息通知等功能在支付宝内完成用户的唤醒复购。”

“巨头们的不断加入,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企业打通“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平台掌握了流量和入口,通过小程序这种轻应用,快速布局移动互联市场,为自己的会员带来更多的便利,能够更好地体现信任和人本经济。”胡国庆表示。

伴随流量向头部超级App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小程序将会是比App有着更高频的使用场景、活跃流量并能长期低成本运营的“触网神器”。小程序生态的“多平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同当年的企业建站、App、网店、公众号,小程序在两年时间内迅速席卷中国企业,成为品牌标配。

面对不同小程序平台,“多渠道布局”一定是开发者和商家们最好的战略。无论是街电、爱回收、京东、当当、唯品会等这样的平台型商家,还是有赞这样的小程序服务商,都在多渠道布局小程序。

今年4月份,有赞CTO崔玉松曾向媒体透露,有赞已经考虑在小程序方面与支付宝、百度进行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