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下来好读书

我喜欢读书,从刚识字的小学低年级起就是这样:最初是小儿书——也叫连环画,后来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类的古典小说,接着是如《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小说,而后则是《唐诗三百首》、《唐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论语》、《孟子》等。眼下,我读得更多的则是如《明代笔记小说大观》、《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贞观政要》等古籍。
人在不同年龄与人生阶段读书,兴趣与目的等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我读书,是因为好玩,所以非常看重故事性与趣味性。当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为工作之需要,读的书大都与我从事的职业——中学教师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而言,那个漫长的人生阶段,读书是为了充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藏量,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让自己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再就是是为了非常功利的目的——进行论文之写作,以便自己的职称能够更快晋升。至于今天我读书的目的,那已经与‘功利’相距十万八千里了——乃是为了满足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兴趣,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的关心。
这些改变,是好是坏一言难尽。我能够说的是,职业生涯期间功利性质的读书,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但是,极不自由也不尽兴;反之,退休下来自由而随性的读书,让人十分舒坦与快乐。
我们这个世界真的太过纷纭与复杂了。而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前进的脚步的记录,后人通过阅读可以重现既往,也可以从中看到今天正在发生的某些人和事,不过是历史的重现——不要以为今人似乎就一定比古人聪明,事实上,就不少方面来说,古人的智慧不在今人之下;或者说,今天的我们在很多方面仍有向古人学习的必要。比如所,唐太宗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谓智慧中的智慧,名言中的名言,这样的认识深度,今人超越了吗?不仅是认识没有超越,在我看来,就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来说,差距更大。
另一方面,这种随性与自由的阅读,也让我的头脑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简单的读书走向了更有价值的用书:这些年来,我把读这些古籍之时的所思所想大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一方面帮助自己记忆,同时也借以与公众进行交流。让人十分欣慰的是,我的很多观点和看法并不乏知音,所以,也就有了从大陆到港台等报刊杂志的批量发表。至于其中一些可能稍稍有些越界的,则发表于我自己的微信公共号上。如此这般,让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感觉:虽然我已经退休下来了,但是,我自认为依然还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总之,对于我们这样的退休之人来说,丰富的阅历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而同样不可小视的是,我们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优势:因为再也没有工作的压力,也较少来自单位、来自社会的压力,因此,我们是可以信马由缰、更多胡思乱想与大胆表达的。尽管说,因为这个,有些文字未必能够问世,可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存在、我思想、我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