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北书院——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
溪北书院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现为文北中学所用。溪北书院坐北朝南,由大门、讲堂、经正楼、经堂和斋舍五部分组成,全部砖瓦结构,其间由东西廊相连,四周由围墙环绕。南开山门,阔三开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书法家杨守镜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
溪北书院整体呈四合院围合式,左右两侧以走廊连接。讲堂是该书院中形制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作为传统木构建筑,其屋架为抬梁式木构架,面阔五开间,进深十九檩。溪北书院内外两侧的檐柱为方形,是海南地区常用的“一柱二料”的形式——下方为石质柱础和柱身,柱子上端约30—50厘米处接上木料柱与木梁架搭接。讲堂后侧的东西两廊连接起讲堂与经正楼,面阔七间,为六架卷棚顶,梁架敦实,无过多雕刻装饰,简洁明了。
头门
溪北书院的第一进是书院的正门,通常也叫做“头门”,是书院的主入口。
头门作为书院空间序列的序曲,仅起到入口和过渡的作用,其建筑规模不大,形制也较为简单。进入到溪北书院内部,第一进院落形成书院的园林区。一个成熟的书院体制,其教育环境也是有所讲究的——良好的园林环境可提供学者游憩的场所,这也是儒家学说里崇尚“比德自然”的体现。在溪北书院,两棵葱郁的枇杷树和石质日晷标志了书院的年代,植物花草相映成趣,同时也给书院增添了绿色和生机。
讲堂
溪北书院讲堂是一座开敞式的建筑。正中为讲学的正厅,明间三开间前后开敞,无墙体围合。正厅两侧安排有房间,作为学者休息和教学准备之用。此外,讲堂也是书院其他重要集会活动(如祭祀等)的场所,开敞的空间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作为一个教学的单位,师生的生活区域也是书院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地位居于较弱的位置。生活区域称之为斋舍,通常位于书院的中部两侧,以侧屋和厢房的形式存在。溪北书院讲堂后有东西两廊,与书院后部建筑相连接。走廊外侧分别为一座三进式院落,相传作为书院相关人员的生活居所。此系溪北书院特有,非海南书院普遍特征。
经正楼
溪北书院的“经正楼”是一幢专用的藏书楼,它的重要功能是收藏、编校书籍较之对外的教学区,它们通常位于书院的后部,位置更为私密和安静,作为整个书院建筑序列的尾声,供书院内部使用。溪北书院“经正楼”,原址为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后因在台风中坍塌于民国十年(1921年)重建,是一幢南洋风格的二层建筑。曾经此为书院的藏书处,赫然屹立在书院中轴线的最末端。
溪北书院主要是梁架木构件,梁架木构件着意雕刻装饰和施用透雕构件。在屋内,以三角形的花篮式大块面透雕代替。柱头檐头,驼峰爪柱等也是以莲座和龙凤、花鸟、麒麟、瑞兽等雕刻代替。建筑风格受文昌孔庙的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