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的创新之美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创新为动力的新时代,学会欣赏人才的创新之美,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创新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促进我们各项工作的创新,对于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是人才重要的本质特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查阅《四库全书》中的“创新”一词显示有398卷,441条;“创造”一词有934卷,1057条;“革新”一词有70卷,72条;“改革”一词有757卷,911条;“更新”一词有1901卷,2138条。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创新的。
所谓人才的创新之美,是指人才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美。我们欣赏人才的美,就应该学会欣赏人才的创新之美。“事实上,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以生命的时间来衡量,而是以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或精神的财富来评判的”( 张应杭:《人生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源于拉丁语,它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改变。创新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与社会性高度结合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知识是创新之基,需要是创新之源,发现是创新之眼。人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必要的知识,必须有创新的需要,应该具有发现真理的眼睛。创新具有多维性,一个有创意的人,总是能处处享受和体验到创意之美、创新之美。
草根艺人刘大成曾经获得2010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2012年参加央视元宵晚会,2013年央视春节晚会出演小品。他外憨内秀,性情幽默,乐观开朗,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喜好音乐,擅长歌唱、口技表演。他自幼喜欢唱歌唱戏,因为家庭条件不富裕,没能进入到专业的院校学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自学乐理、声乐知识,乐器买不起,就自己动手做,树叶、塑料管、梳子经过他的改造,都可以变成独一无二的刘氏乐器。从“天天听”到“天天唱”,并走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一步一步地赢得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
刘大成从小就喜欢唱歌唱戏,家里没有录音机,他就坐在村头的大喇叭下听,时常痴迷而忘记回家吃饭。村里有了红白喜事,请人唱歌唱戏、奏笛子吹喇叭,这成了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他跟着戏班子里的演员学唱歌。没有老师指点,他就找来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的讲课录音带,听的次数太多,磁带发出了“嗞嗞”声。没有钱买笛子,他就在水管子上钻几个眼当笛子吹,甚至练口技,把树叶、针管、瓶子、吸管、梳子等当乐器演奏,他都能吹出优美的歌声,鸡、鸭、牛、鸟等动物的叫声,他也学得惟妙惟肖,如同真的一般。刘大成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不但勤奋,而且还非常善于学习,在模仿中不断进行创新。

甘于孤独寂寞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一是甘于孤独寂寞。创新者不仅需要具备吃苦耐劳、悉心求证的决心和毅力,具有深邃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求创新者甘于孤独寂寞,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这里所说的三境界,客观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他付出了超常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提高发音质量,他含着小石子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克服气短的毛病,他一边攀登陡峭的山路,一边吟诗;他在家里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对着镜子练习演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可以说,古往今来,所有人才几乎都体验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境界。
还有一些人才有时甚至还要忍受家人和亲朋好友的误解,不得不面对冷漠与嘲讽的社会人群。大衣哥朱之文没有出名以前,因为自己经常在田野里劳动时唱歌,村里的人们不少以为他神经不正常。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孤独寂寞中,才能够使自己的心境进入虚空的状态,才能有利于排除各种世俗杂念的干扰,使自己集中精力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
关于思想者的孤独,笔者曾经撰写过一首小诗《思想的雕像—献给中国的思想者》,刊登在2007年2月8日的新浪博客上:
《思想的雕像》
—献给中国的思想者
薛永武
你是一座思想的雕像,
不知肇始于何方?
众声喧哗,
熙熙攘攘。
唯有你,
依然执著于你的思想。
多少个春夏秋冬,
多少次苦闷彷徨;
多少个悠悠岁月,
多少次欢乐悲伤;
多少个殷殷嘱托,
多少次拳拳希望。
你苦闷着人生的彷徨;
你忧郁着人生的悲伤;
你惦记着历史的重托;
你希望着未来的希望;
你就是你,
你就是思想的雕像!
任凭岁月无情的煎熬,
任凭世俗冷酷的目光。
你就是你,
你把“蛛丝”轻轻拂去;
你就是你,
你用沉默思想着你的思想!
奇怪啊!
你只是一座思想雕像?
你真不知道人间冷暖?
你真是一个机械组装?
浩瀚的宇宙啊!
他真是来自于茫茫的他乡?
笔者这首小诗揭示了中国思想者甘于孤独寂寞,不怕世俗,依然“惦记着历史的重托”,“希望着未来的希望”,在“众声喧哗,熙熙攘攘”中,“依然执著于你的思想”,歌颂了中国思想者的崇高人格境界。拙文中的“蛛丝”借鉴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马克思的赞颂。恩格斯称“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马克思“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善于观察事物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二是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观察事物,这是创新的重要主观前提条件。一个人学会观察事物,就可以更好地发现事物的特点,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点,进行优化筛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越是善于观察事物,对事物的印象越深,记忆表象就越清晰,越有利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激发新的创造性想象,对模糊性意象进行新的整合。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应该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丑;艺术家在观察体验阶段,看到了现象、事实,然后在分析阶段,要进一步明白这些现象和事实背后说明了什么,要善于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善于发现奥妙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三是善于发现奥妙。一般来说,善于观察事物的人,都能够善于发现事物的奥妙。一个人要学会善于发现奥妙,就必须学会对事物、对现实人生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和感悟,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往往在常人不经意间,能够发现一些创新的奥妙。毕达哥拉斯从铁匠的打铁声中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感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领悟了万有引力。他们发现这些创新的奥妙时,无疑会获得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诗人可能因一首成功的诗而产生高峰体验,数学家则可能因一次成功的数学证明获得类似的感受。”(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71页。)从科学史来看,发现奥妙能够给发现者以极大的欣喜,有时甚至是狂喜,这种高峰体验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境界。

思维高度活跃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四是思维高度活跃。从创新灵感的萌发来看,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在创新的过程中,每当思维高度活跃的时候,也就是创新灵感悄然激发之际,因为科学家创新需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度优化组合,需要心意诸力自由和谐的运动,只有让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科学家才能激活自己的情感、意识和无意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科学家需要开放的思维视野,运用辐射思维和辐集思维,在克服思维的遮蔽性中让思维活跃起来,促进思维进入高度的活跃状态。人们的思维一旦达到高度的活跃状态时,就非常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聚焦激发灵感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五是聚焦激发灵感。所谓灵感,是指创造者在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的前提下,经过意外的触动,创新思维突然豁然开朗的心理现象。在思维达到高度活跃时,人们还需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对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聚焦。所谓聚焦,本是物理学术语,这里是指在调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把各种知情意凝聚起来,进行思维的聚焦,形成思维的穿透力和创造力。通过思维聚焦,创新者才能把各种思维能力凝聚起来,激活起来,才能突破思维的瓶颈,激发创新性灵感。
(一)善于激发灵感的特点
根据创造心理学,要激发灵感,创造者需要注意如下四点:
拓宽视野与广采博取。即要求创造者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生活视野,对人生实践和各种有益的知识广采博取,不断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反复酝酿与思维聚焦。创造者在拓宽视野与广采博取的基础上,对即将要创新的思维对象进行反复酝酿,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思维的着重点进行思维聚焦,不断培养和锻炼创新的穿透力。
冥思苦想与外缘触发。创造者通过冥思苦想,就会达到宋代诗人夏元鼎《绝句》中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创造者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阶段,需要通过外在机缘的触动,来激发创新灵感的产生。
能力优化与豁然开朗。创造者为了激发创新思维,还应该注意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因为只有具备了优化的能力结构,才能有利于形成创新的合力,在外在机缘的触动下,有可能豁然开朗,产生创新的顿悟。
(二)善于发现灵感的特点
当灵感来临的时候,创造者还应该善于发现灵感的特点:
思维能力超常发挥。灵感来临时,创造者的思维能力可能会超常发挥,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产生大智慧、大觉悟。
情感激动与愉悦交融。创造者产生灵感时,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伴随着情感的激动,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而且情感激动能够与审美愉悦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创造者产生陶醉与忘我的体验。
思维火花卓异超绝。灵感的创新对于创造者而言,每一次都是新的思维火花,都体现了创造者的独特性,而且几乎每次灵感都能够达到卓异超绝的境界或高度。
神秘恍惚与理智清晰的融合。创新灵感是创造者心灵深处独特的心灵现象,表现为神秘恍惚与理智清晰的融合,一方面显得有些神秘感,一方面又指向创造者的创造动机或目的,体现了既神秘恍惚,又具有理智清晰的融合性。
灵感的创新性还通常表现为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而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灵感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难控性。灵感虽然是创造者大脑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但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难控性。创造者需要灵感的时候,也许千呼万唤不出来;灵感来临时,你想挽留它,它却会在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人才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只有掌握了激发灵感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创新灵感的来临。

成果异彩纷呈

人才创新之美的特征之六是成果异彩纷呈。各行各业的人才特点不同,其创造出来的成果也因人而异,从总体来看,创新成果既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独树一帜。创新成果之所以能够异彩纷呈,这与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分不开的,因为创新在本质上必须克服模仿、抄袭和雷同,必须是创造新的事物,就像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一样,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
在文学世界中,有优美的形象,有壮美的形象;有真善美的形象,也有假恶丑的形象;同是吝啬鬼的形象,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这些形象被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这四大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具特色的气质与性格。这些吝啬鬼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让读者记忆犹新,就在于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典型,都来自作家高超的艺术独创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前进动力,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学会欣赏人才的创新之美,鼓励创新,学习创新,不断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自觉融入创新的时代大潮。
(0)

相关推荐

  • 《思维影响人生》

    . 励志与成功>智力与谋略>其他品牌>思维影响人生自营企业批量购书思维影响人生问道,王非 著编辑推荐思维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高度,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 ...

  • 薛永武:制度创新与人才开发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社会发展史上,在特定的社会阶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发现人才,怎样促进人才辈出,这不仅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有关,更与该社会 ...

  • 薛永武:自然的崇高美对人才开发的启示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_ _ 乍看起来,自然事物的崇高与人才开发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细究起来,其中大有奥妙.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和强大的威力,因而具有强健的物质能量,具有压倒一切的雄伟气 ...

  • 薛永武:人才创新动机中的自我与社会统一说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创新包括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创新的整个过程.创新动机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欲求和展望.作为创新的第一个要素 ...

  • 薛永武:人才任用制度的创新

    人才任用制度是人才开发的"钥匙",掌握着人才开发的"咽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探讨和创新人才任用制度,这既是一个政治话题,又是一个人才开发的重要命题. 一 ...

  • 薛永武:人才美学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学在研究人才与审美关系的同时,还要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等内容. 从人才美的本质来看,人才美学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才美的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人才美的特殊性和本质丰 ...

  • 薛永武:人才美与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体美和人的外在美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美,但这些美主要涉及人的形式美,因而这些形式美本身是极其有限的.审美实践表明,人体美和外在美的魅力只有依存于人的内在美,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审美效应. ...

  • 薛永武: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人的形体美和相貌美,而且还要通过人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真和善相统一)所蕴含的美,从人类自身去探讨美的根源和美的主题, ...

  • 薛永武:从真善美的维度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真善美的维度来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人既然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显然,人才的美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离开了人才的美,就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创造,也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本质,因 ...

  • 薛永武: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实践对人才美的确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倡导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还可以从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的实践中得到确证.我们确认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这是我们对审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审美文化应该是物质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