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的智慧

来源/悟道修行慧能

回顾17年来在晋治好的疑难病,应当感谢的是我爷爷,还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文提到的谭木匠这些乡医的智慧。是他们在穷乡僻壤,靠银针和中草药挽救了乡邻的生命。他们不以行医为业,更没有取得什么专业职称。可是他们扶贫济危、起死回生的故事却广为传送。有些治验,在今天也当称为经典。
先说荨麻疹吧,这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爷爷常以韮菜根或香菜(元荽)绞汁涂抹患处而愈。涂药前先用银针挑破最先起的疹块,或者是最大的疹块。而同乡谭木匠用墨汁在患者前胸、后背、左膀、右臂各写二字可愈。
前者土方土法 ,后者有些神秘。检阅1999年内蒙古科技出版社《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就有爷爷这种治法的记载;而谭木匠的办法,始见于《祝由十三科》,是有历史传承的,并非封建迷信。很早的太医院就有祝由一科,近期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心治》,也提到了祝由治验。两年前我接治过一青年,惧针药,也用此法治愈。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才是好猫。国内已有人重拾《祝由十三科》的硏究了。
再说伏龙肝。村妇有患妊娠恶阻,吃即吐,苦不堪言。祖父只给他少许红褐色药块,让其放在沏的红糖水中,也可打两个荷苞蛋,趁热喝下立愈。伏龙肝名字响亮,其实就是我家柴灶灶心之土。我1964年奉命创建黑龙江省海林县卫校(省批卫生中专),查出伏龙肝出于《雷公炮炙论》。别名:灶心黄土(《金匮要略》),釜下土(《肘后方》),釜月下土(《补缺肘后方》),灶心土(《纲目》)。辛,温,无毒。入脾、胃经。功能温中燥湿,止呕止血,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在晋曾治一人,高烧不退,多日水米未进。在某三甲医院多次专家会诊,并请到省政副主席兼省卫生厅副厅长这样的西医专家,疑似血液病,正待出院去京诊治。我当时正客居并州饭店,请我到医院一试。四诊合参,我大胆否定西医专家结论,在肚腹扎3针加双侧曲池与足三里,体温立降。并嘱到火车站前买来小米稀饭,偷偷兑入伏龙肝,患者闻见饭香,吃了一大碗。出院后去北京协和,专家否定血液病。至今17年过去,还战斗在保一方平安的第一线。
阳泉一女,硕博连读,在昆明黑龙潭旁植物研究所,湿气很重,食不知味,脸上和身上多有脓胞。硏究所导师不仅有植物学科领头人,也多是中医大家、药学大家,却鲜有方药获效。其父母陪其来寒舍求治,应当说还是凭借灶心土之功。其母陪女回昆明,嘱其在煎药时,偷偷把鞋底从阳泉带去的泥土扣出一点入药,解决水土不服一事。该女食欲大振,脓胞皆无,洗浴时,退了一层皮,肤色姣好。学成后供职于某军医大学。
童子小便,最是滋阴降火妙品,故为血证要药。解放初,同村李宝君赶着大车送粮路上,当时是木轮大车轱辘,外缘扣着铁瓦。车轴没有轴承,就得靠大车油润滑,缺油就吱吜地响,马也费力。半道上停车为车轴上润滑油,有条野狗从前面跑过,吓地辕马往前一窜,车轱辘就从车老板身上压过去了。家人急着找爷爷想法救人,爷爷从李家端着一个铜洗脸盆,让我召集小朋友往里撒尿。掐头去尾,只让我们把中间清清尿液撒进铜盆里。把这童子尿给伤者灌下去,真就捡回一条命来。
金元时著名医家朱丹溪,“曾见一老妇,年逾八十,貌似四十,询其故,常见恶病,人教服人尿四十年矣,具老健无他病。”古代绿林中人,每遭打伤,亦必服尿。明代薛已曾说:“子在居庸关见覆车被伤七人,仆地呻吟,俱全灌尿,皆得无事。”《外科发挥》对此亦颇赞叹,认为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军中多用之,屡试有验。
近代医家张公让先生,乃传承中医,并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他也推崇人尿,曾说:“人尿有缓下、健胃、强壮、滋补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革前的一位讲师,曾写了一本有关尿疗的专著。他说他是理学大家朱熹后人,家族有饮回龙汤的传统。据说他在秦皇岛正开发尿疗保健饮料呢。
灶心土,童子尿看似污垢之物,诚如人中白、人中黄、牛黄、狗宝一样却是起死回生妙品啊!
还有一件事也得说说,村里从辽宁搬来一个高铁匠,患臁疮腿,慕名求治,爷爷让他天天把豆付切片,敷在伤口上。开始,高铁匠还不相信,坚持敷了一段时间,果真好了。我翻检众多中医典籍,一直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记载。
“十,一”前,在儿童公园一个特价书店淘到一本只有103页的小书,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醉花窗医案》,其中第88页就有生豆腐切片治臁疮的记载。
也巧,该书作者也非业医之人。著名中医典籍大家耿鉴庭老先生在《善本医书经眼录一一《醉花窗医案》》中说:“北京农业大学的畜牧专家,张仲葛教授,于十余年前,在摇鼓换糖担上,以贱值购得残破医书两本,藏在箧中数年,以示刘寿山药师,刘见其内容及字迹均佳,爱不释手,随携之入陕,请房温如老先生硏究”“辛丑秋日,刘药师复携原稿来京,余展读一过,觉其为善本医书,不可多得。”经耿老考证,作者为晋省介休人氏王堉,曾为内阁中书,在京为祁寓藻及其家人诊治过。“全案不以疾病分类,首述在京所诊诸病案,次没入秦及返乡诸病案”。山西省中医研究所1977年查证,王堉,字蓉塘,号润园,山西介休县人。自幼为举子业,1848年中秀才,1850年“选拨赴庭试”。成拔贡后,曾做过“内阁中书”的小京官。1856年到陕西候选,没有得到实缺,却为我们留下《醉花窗医案》这么宝贵的经验。
历史上有很多儒医,如屡屡遭眨直至海南岛的苏辙(参见《南宫得“苏沈良方”》2013年月日《太原晚报》),头脑发明人傅山先生等。而更多则是遍布大江南北名不见经传的乡医。虽然他们读书不多,却口耳相传,传承了中医治病的精华,中医在民间,勿忘乡医的智慧为是。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针试药

版权声明:编辑/海山  校对/枫
文图/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