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 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的提示十七《分析痴呆老人行为改变的七个问题》
痴呆症是一种老年时期高发的认知障碍综合征。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会不明原因地出现一些行为的改变,甚至给照护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护理挑战。正确地分析老人这些行为的原因,是正确认识、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照护者,首先应该冷静观察、分析老人出现的新问题,并通过电话网络或者面谈等方式咨询医护人员,获得专业的指导。
分析问题时可借鉴下述七问法:
(1)描述老人的反应;
(2)因何发生?
(3)有问题吗?什么问题?
(4)问题的原因(多角度)?影响到谁?
(5)应该怎么做?
(6)谁来做?
(7)效果如何?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CAWA)针对痴呆老人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以下提示。
我们遇到一个实际的案例,男性,75岁的老人,居家生活,平素可自理,家人反映最近晚上睡前很闹,夜间总是不停地叫人,要上厕所或者要喝水等。
在此案例中,我们如何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呢?
首先描述老人的反应,将异常表现一一列出,尽可能客观、准确、全面,避免掺杂照护者个人情绪或评价。
本案例描述:老人夜间不睡觉,反复叫人,自述要上厕所,但是去了厕所并没有排泄,如此反复,直到凌晨2点方入睡。
为什么以前不这样,现在却这样?分析问题出现的相关事件,注意摒弃凭经验和感觉进行判断的习惯,多角度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
此案例中,分析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老人本身、照护者和环境因素。
老人本身因素主要指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将老人当前的状态与以往的状态相比,找出差别,观察老人有无明显的症状体征,排除是不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如发烧、疼痛;检查老人每日用药,考虑是否由药物反应引起,不适当服用安眠药也有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可能性。
本案例中,老人频繁上厕所的表现仅在夜间出现,基本可以排除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生理原因引起的小便障碍;查对老人服用的药物,没有明显的改变,也未服用可能引起精神行为异常的药物,排除药物因素。
环境因素,评估老人生活的环境是否发生改变。本案例中,经过了解发现,老人最近因为高血压刚出院回家,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是会引起老人出现上述异常的潜在原因。
照护者因素,评估照护者在照护老人过程中是否与老人有效沟通,在照护上有无忽视或遗漏。经过了解,本案例中老人住院期间由护工照料,夜间也有人陪伴,回家后由家人照料,孩子要兼顾工作和照顾老人,忽视了夜晚对老人的陪伴。因此,照护者的更换和照护方式的改变,是导致老人出现新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忽视了上述两个原因,只是听孩子的抱怨,很容易就认为是老人出现了夜间精神兴奋,把问题归结到老人,是老人影响到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老人服用安眠药或抗精神病药物,或者采用约束等方法限制老人的自主活动,其结果未必能解决问题,反而忽视了老人的心理感受,增加了老人夜间跌倒的风险。
交易担保 ADC向日葵关爱工程 免费领取ADC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指导手册 小程序
实际上,如果孩子在晚上能抽出一定时间陪伴老人,聊聊天,问题是否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呢?
本案例中,老人的睡眠行为异常,对自身及他人不造成身体或生理上的伤害,属于非紧急情况,可以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
因此,我们建议照护者:
(1)尝试减少老人白天的睡眠时间,增加日间的活动量;
(2)在夜间给老人多一些陪伴,如果老人不能入睡,可以陪他聊聊天,说说话,给予心理支持;
(3)给予合适的照明;
(4)如果老人有诉求,也可以给予适当的饮食支持。
(5)可以增加照护者,减轻个人夜间照护负担。同时,给予照护者积极的心理和照护技术支持和联络。
我们发现,当照护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后,老人的夜间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
总之,作为一名照护者,绝不仅仅止于简单的寻找解决问题表面现象的办法,每一种现象背后都藏着问题的本质,只有找到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切皆源于细心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
隔离的是病毒 隔不开的是情感
不怕寒风吹 心与你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