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篇 写在红山之前——生命的起源与延续2
(续)人的虚弱性:造成了他的开放性;人的未完成性:产生了独特的创造性。 X
人于是成了文化的生物。
原始人类是真心地相信自然物之有神异的。原始人类关于自然物的观念乃是一种混沌的统一。他们还膜拜在自然之下,总是想从某种自然物上取得保护自己的力量。不可否认,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认识是朦胧的。
已知的中国土地上的最早居民——元谋人以及西侯度文化的主人,就已经懂得要选取质细而坚硬的石块来作原料了,在这以后悠远绵邈的岁月中,原始人一步步地增强着对石料的质地、光泽颜色等等的辨别能力,并从而萌生了相应的审美意识。在石器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日常生活对于切、削、割、刮需要的增长,脆硬的小石片进入石器制作之中,从而相当一些色彩美丽的石料为原始人所用。小石器比之大石器明显既有色泽上的优势,这对于激活原始人类沉睡的审美潜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色彩是审美的第一要素,这是为人类主要通过眼睛接收外界信息这一生理特点所决定的。从考古发现上说,许家窑人的小石器,其质料有玛瑙、水晶、脉石英、各种颜色的燧石和蛋白石等,因而呈现出一派缤纷的色调,表明他们的色彩感已比较强。半坡人则更用蛇纹岩制作耳坠了。
(上图此鱼玉质可与下图馆藏玉鸟对照印证。颜色深浅有微差,其余雷同。)
(上图辽宁博物馆馆藏品。)
(上图此鸟玉质可与上图馆藏玉鸟对照印证。颜色深浅有微差,其余雷同。)
人类在长期制作石器工具的劳动中,不仅培养了对材料的质地、光泽、颜色的审别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对器物形体的巨大的感受力。这种形体感的培养,更是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因而对于自然物的质地、光泽、颜色的掌握比较直接,人类有着与之相应的感受器官作为生理基础;而要掌握多种多样的形体则比较间接,感知之外还需要抽象。没有从众多自然物种逐渐抽象出一定的线条和形状的能力,多种类的器物形状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所以,经历了更新世早、中期直立人极端极其漫长时期的缓慢进步,到更新世忠、晚期的智人阶段,石器的制作才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石器的种类和形体才有了较多的增加:砍伐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每一种又分成若干种类型。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中培养起来的对于形体的感受力不仅继续在石器工具的制造中得到提高,而且在随着农耕定居而来的陶器制造中得到更为巨大的发展。线和几何形状的抽象逐渐获得了更加纯粹的表现形式。在器物的装饰上,大多是几何图案和极其概括的动物、植物的形象。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有锯齿纹、波浪纹、方格形、弧线纹、螺旋纹等多种形式的抽象纹饰,而且在每一个器物的整体图案中,严整与流畅、错综与一致、变化与匀称、粗细与疏密等种种关于形式的规律都能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表现出来。
当起始于全新世的新石器时代来到时,原始农牧业便开始发展了,人们对植物的兴趣和熟悉的程度都大大提高了。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河姆渡文化的主人,便在陶器口沿上直接摹写了植物的茎叶和水草,还绘上了大量由植物形态变化而来的图案。畜牧业的发展则使得猪、羊等牲畜普遍地成为造型艺术的对象:河南新郑县裴里岗遗址出土有陶山羊头、陶猪头,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陶家猪和陶羊,大汶口文化的氏族部落中,更有猪鬶(gui)、猪尊等器物的出现,这些器物常常在整体上模仿猪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