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诗画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有人问,老子《德道经》中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到底说得是什么意思呢

平常人的解释,总不能随便让人相信

因为老子《德道经》有人说她是天书

凡人的解释,没有修证成真的人所说的,我们无从相信

但是万幸的是,我们的时代也许就是最好的时代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机缘的

道家历史上三次道门大开

第一次是西汉,面向人群是皇亲贵族

第二次是盛唐,面向人群是读书士子

第三次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面向人群是草根族们

试想,能做到少私而寡欲的除了草根族们还有谁呢

而且,这个话题暂时保留

回到主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以“德一”长养万物,唯德而无仁。仁是“德一”朴散之后,分为五种属性之一。万物皆有“炁”和“器”两种属性。“炁”是不生不灭的虚态物质,而“器”却是生成坏灭的实体物质。刍狗作为祭祀品,仅仅取其“炁”而已,对其肉眼可观的“器”态状实体,则在完成使命后失去存在的价值。万物跟刍狗一样,在天地看来,其“器”性实体实际上也是虚妄不实的,是难以维持长久的,故同样取其“炁”而用之。而对其实体的“器”性同样任其自然生灭而已。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同样是“炁”“器”两种物质成分所组成。名为性命。圣人洞察阴阳,掌握阴阳,知道其本质属性的德“一”之“炁”,是其真实的本来面目。故虽可去其器性的躯体,但他的“炁”态本质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因而可以永生。圣人效法天地,知道用虚的可贵,教化百姓也就注重对其灵魂进行教化,以德养神,改造人们的心灵。而对其凡躯,在完成其使命后,也会像刍狗一样遗弃。所以天地圣人的不仁,正是其不离上德的大仁表现,是真正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而用之。

读懂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