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裡。

新年伊始,吉林松花江畔迎来首场雾凇,引得当地人纷纷驻足观赏,一时间,朋友圈被雾凇刷了屏。
视频里的松花江雾气蒸腾,两岸的树如同一夜之间披了白雪。碧空如洗,朝阳轻透,十里长堤,漫天皆白。
雾凇的到来无疑是漫长的冬季中最大的抚慰,这是预示蒸蒸日上、繁茂丰收的好兆头,在新年的开端,雾凇带给吉林人民美好的期盼,也让所有没在吉林的人们惊艳又遗憾——好想亲眼看看!
雾凇,冬日奇景,非极寒、晴天、无风不出现,见日光乃消。
得先有漫长的冬季做底,再有蒸腾的江水做媒。
要空气中所有雀跃的水分子都降到冰点之下,要树木、要万物都低于冻结温度,然后让它们相遇。
低于零度的水滴,碰触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木枝上,一吻即结晶。
要晴天,要不许有云。
夜里的云是大地的暖被,大地暖了,凇就不来。
还要大风住嘴,以免吹得冰晶俱散。
没人有那个能耐,熬整个零下几十度的夜,亲眼目睹这银丝垂绦的过程,但大可脑补这一晚的延时摄影,晶莹的冰花如同树之冬嫁,倏忽就铺了漫山遍野。
琼花玉树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清晨的江上雾气未散,晨光薄薄地洒上一层,想感叹这一眼如梦似幻,可真真梦里也没遇到过如此幻景。
最好的雾凇景观,在吉林。
天寒地冻,江水环抱,长在吉林的树,每年就不止有夏天的繁茂。
一直觉得这雾凇择地颇有个性。
吉林多野啊,东北亚大陆第一神山镇守在此,图们江由此而来,带着吉林一路从内陆走向大海。努尔哈赤蚕食女真诸部,就从这里养精蓄锐,进取中原。
从这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吉林可能就没有真正安顿下来的时节。清王朝封禁这里,但俄国在北边虎视眈眈,最终失守海岸线。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汉人涌入,“吉林乌拉”正式成为吉林。
一路过来,也曾鲜衣怒马,也曾盛极而衰,吉林之地冰火相融,断不是小山小水小情小趣之所在。但回来,看看这大片大片的雾凇。
怎么就是在这样大开大合的民族面前,怎么就是在这样落拓不羁的地界,有着这么弱不禁风、这么晶莹易碎的景。在深冬的清晨,旁若无人,一掷千金地美着,像每棵树都上了妆,像整个土地有了灵。
吉林雾凇厚度大、密度低,结构疏松,细看是毛绒晶状,宛如唐朝女子头戴的妩媚绒花。
雾凇就这样如花绽开,一树繁茂悠然。要是站在江岸,站在岛沿,放眼去,晨雾轻抚大地,树林晶莹苍郁,婆娑雪白,衬着琉璃蓝的天色,一如舞人齐插玉珑璁。
这动辄十里长堤,动辄漫天遍地的美,又何尝不是一种野啊!
与其说吉林的自然生长出雾凇,不如说是雾凇选择吉林,更有命定感。
雾凇也去南方,但南方的雾凇,就不止于气象学的名词。
跟吉林雾凇的水汽遇冷凝华不同,南方的雾凇更多的,是一种山水皆白,沆砀悠远的氛围。
所以就不必非得早晨,夜晚也可以。
有霜、有雪,在枝条上挂了,有情有景,即可称之为“雾凇”。
雾气在水面升腾,喧嚣在其间湮灭,万物孤寂,有酒最佳。
运气好如张岱的,也没有几个人。夜色降下来,他带着暖炉,披着毳衣,来湖心亭看雪,还真有人早就到了,炉中酒正烧得滚沸。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这样的情景。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这样的妙人。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这样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雾凇沆砀,就是要在这万物清明的冬日里,找到水汽氤氲,白雾弥漫的地方,要天与云、山与水,全为一体,又袅袅出一点亭亭玉立的波澜。
这种雾凇的朦胧感,在宋画中,大有体现。
雪江归棹,江岸皑皑。群山层层推远,木枝在雪色茫茫中隐现。
赵佶此画,全图未经着色,仅以细碎之笔点皴山石,勾勒枝尖。山岩的积雪像浪涛拍打崖石凝固住的嶙峋,除此之外,再无跌宕。
与其说沿江两岸,映带左右的是为雾凇,毋宁说整幅画都颇具雾凇沆砀之宁静悠远。这种悠远,不会拒人三尺之外,而是轻呼你,让你慢慢走进来,走到江岸上,雾凇环绕,淡墨江山,人是盈盈一点,周遭万籁俱寂。

图 | 北宋 赵佶《雪江归棹图》局部

北宋梁师闵这幅雪中芦塘小景,亦是暮暮萧萧,空旷迷蒙。虽只取池边一隅,仍有湖波浩渺之意。有诗说“醉眼看梅雾凇天”,是说醉了,把梅树看成雾凇。梁师闵怕也是睁着一双醉眼,置于这烟波缥缈之中,黄芦枯槎交相辉映,汀渚隐现,画的是这样的茫茫一片,意亦是这样的空旷辽远,此情此景,却也“雾凇”罢!

图 | 北宋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局部

因此,雾凇虽不在景中,却在意中啊。
古代冬季漫长,极寒难捱,于是御寒艰难的古人将冬季视为一种惩罚。而雾凇的出现,又让处境艰辛的过冬人在这样的冬季中,以为是上天降临的奇迹。
因为雾凇奇美,难得。想想,本来是一个寒凛的冬晨,饥饿难堪,出门却看到天晴如此,雪柳如瀑,当阳光彻底发散开来,透过层层冰晶折射,恍若天庭降礼,而此好景不长,只短暂一炷香的时间,繁花就纷纷消散。
这种处境下猝然面对这一场盛大,是何等灵魂的震颤,无法不把这当成某种天赐的预兆。
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若有雾凇出现,那穷汉来年也能吃饱,朴实的愿想,就这样妥帖地安放在这样奇瑰的景色身上。
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丰年之兆”,大概最为有效的部分就在于心理暗示吧。宋曾巩《冬夜即事》诗云:“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一年运转,四季更迭至此,熬过冬天,切盼丰年,这是自古反复咏叹的主题,千百年未曾变过。
而如今,每年大批游客前往吉林观赏雾凇奇景,要选着日子,要早起出门,还要前一晚祈祷老天赏脸,才能在第二天起来如愿以偿达成所愿。当看到一抹如镜的江面袅袅白雾升腾,当看到两岸雾凇沆砀,天地洁白,又何尝不会慨叹有幸得见奇观,何尝不会许愿来年诸事皆宜?
说回今天。新年刚到,雾凇即临,晶莹洁白映照朝阳璀璨,说到底,还是羡煞吉林人民。雾凇示好意,那就祈盼未来有机会赴吉林,这全凭天意的美景,有幸得以一看。
编辑 | 湃耳
数九 · 三九第三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