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都吃药的仿古瓷器,别说“砖家”了!


一本收藏

希望所有的藏友们在收藏这条路上,能少走弯路,一本万利!
公众号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

南宋为龙泉窑鼎盛时期,此时,瓯窑、越窑、婺州窑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相继衰落。
其时代作品釉色莹润以玉为本,以青为基,发展青瓷釉色的工艺,成功烧造出翠青如玉的梅子青釉和晶莹丰润粉青釉,便标志自身体系、风格的塑成,奠定了龙泉窑系在青瓷史的地位。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现代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有些低仿品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元代龙泉窑云龙纹盘,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龙泉瓷胎体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烧成后器物的足部边缘呈现铁红色,称为“二次氧化”。仿制的龙泉瓷,器形、釉色均可乱真,但底足的做法却与古代有所不同。古瓷中瓜皮绿色年深日久会泛银,器物表面有一层银光色,很自然,这种自然银光大部分新瓷无法仿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浙江龙泉窑对龙泉古瓷的仿制以假乱真,现代江西景德镇窑的功力也非比寻常。

日本仿龙泉窑牡丹纹瓶 日本大正元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宫川香山制

说完龙泉,说说另一个“似玉”的美窑,湖田窑是自宋朝以来、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也是现在景德镇的前身。

其生产的影青瓷釉质莹润,胎质致密、细腻洁白,其薄度和坚韧度已接近现代瓷的特征,这是其他窑口不具有的可比性。釉面为玻璃相,几近透明。器物在入窑焙烧后,釉薄处泛白,聚釉处呈现湖水绿色,釉面玻化程度较高,色泽如玉,有晶莹剔透、光可鉴人的效果,积釉处碧如湖水,似蓝盈盈的波光水色,素有“青如天、明如镜”的赞誉。

这种釉色于宋初一面世,即迎合了传统的文人“君子以玉比德”,追求玉质美的心态,成为风行世界的“饶玉”。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惊喜盏)公道杯

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息,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

许多收藏家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高级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导致有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现就宋代影青瓷鉴定要点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高31.7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9.6厘米。

故宫博物院

宋代青白瓷有哪些鉴定要点?

第一,看器型。

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演变规律与特征。

第二,看釉面。

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有些就会过犹不及。

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

南宋_元 湖田窑影青釉瓜棱梅瓶(57万) H 17.2cm,2019香港保利秋拍

一般的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

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画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

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

还有少数作坊采用酸蚀手段去光,结果轻者手感滞涩,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察觉。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影青釉梅瓶

第三,看底足。

从传世器物和出土标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采用芒口覆烧、涩圈叠烧和垫饼置烧三种方法,当代仿品均采用之。

前两种因为芒口和涩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质的知识,是不难识别的。而垫饼置烧,有不少人却真伪不辨。

需要注意的是,真品的垫饼痕呈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且深浅不一,而仿品实际上并非用垫饼置烧,而是在匣钵中(有的甚至不用匣钵,直接在气窑中裸烧)烧出成瓷后,再人工采用釉料、颜料以及杂料做出饼痕,这种“饼痕”颜色为黄黑色或酱色,特别的深,甚至高出器底,与真品饼痕自然渗出吸附明显不相同。

有的更简单,用淡淡的黄色浆水或黄泥涂满器底,以“丑”遮“俊”。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有圈足的器物,足根无釉,器底满釉却有饼痕;有的既有饼痕,又有支钉痕,根本不符窑艺,仿制者一知半解,“狗尾续貂”,自露马脚。

一般仿制薄胎青白瓷,其装饰只能是印花或划花,绝无刻花,因为能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刻花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部分现代瓷工只能望其项背。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刀刻纹饰,刻轻纹饰不显,刻重则坯破胎废,可用宋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言:“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

现代仿影青瓷底部之粘上的黄泥

在江西,除了景德镇窑业兴旺,另一名窑也是备受瞩目,那就是江西吉州窑。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

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南宋 吉州窑黑地彩绘梅瓶,估价:1,600,000 - 2,000,000 HKD,成交价2,520,000 HKD,20.5厘米

吉州窑古陶瓷存世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和窑的米黄色含砂胎,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是区别其它窑口的显著特征。

宋 吉州窑木叶盏,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藏

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的波浪痕经施釉后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仍可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并且在这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

现代大部分吉州窑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的现成高岭土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起伏触感和竖条状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

南宋吉州窑白地褐花蝴蝶纹粉盒

新老瓷器的釉色区别,第一眼的直观感觉十分重要。

老器釉料使用天然材料,釉色自然古朴,加上年岁久远,多有使用磨损痕迹,即使釉色极好的出土老器,其泛光亦显柔和。

仿品的釉料多为化学成分勾兑,烧成后釉面光亮匀称,尽管采用酸碱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锈蚀法,但缺乏岁月侵蚀和使用磨损,光亮度突兀、扎眼。

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南宋-元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三足炉,上海博物馆藏

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壹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则自然、和谐、古朴且省工料。

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说完南方诸窑口,北方许多窑口也是许多收藏家容易被鱼目混珠的古玩市场所蒙蔽的,就比如被誉为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

在元代瓷器发展中,钧窑可谓是一马当先,主要烧制日常的生活用具,其中钧窑的盘子是元代瓷器生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金代 钧釉天青釉红斑梅瓶 河北博物院藏

元代钧窑烧制出的瓷器从其釉色上看,一般呈天青色或天蓝色,少数会有红色的铜红釉斑块的出现,其釉色非常的鲜艳且釉面的光滑度非常的高,手感犹如玉质,其釉质似清非清、似浊非浊,还有气泡的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具有着鲜明的特色以及浓烈的艺术感,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以及关注。

由于元代钧窑的窑址较为的分散,所以不同窑所烧制的胎质颜色是不同的,有黄白、灰黑、红色等色调,具有着胎质细腻、工艺精良、釉面均匀的特点,素烧和复烧的两道工艺,由于还原焰的加入和铜的还原作用,使其瓷器在最后的成色上鲜艳且光润感较高,颜色的多样使其烧制的瓷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北宋 钧窑紫斑碗,成交价:14,520,000港幣(含买家佣金)口径9 公分

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有大量的元代钧窑瓷器,但是大多都为仿制品,我们在入手之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初步的辨认:

一 在其胎质上,大多数的原料都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在胎料的处理上较为的粗糙,松质粗且增加了浅白色的胎;

二 在其釉面上,色泽的呈现元代更加的种类多、色泽较鲜艳,出现了紫色、海棠红色等新色泽,且在其釉层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气泡出现。

虽然在做工上不如宋金两朝,但是在其色泽上非常的鲜艳丰富,具有着外观上大气、典雅的特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