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天龙八部》正连载到精彩...
1965年5月,《天龙八部》正连载到精彩之处,金庸却突然让写《蓝血人》的倪匡负责更新。倪匡欣喜若狂,随即大肆发挥4万字。结果《天龙八部》就出现了“画风诡异”的一幕。金庸不得不花一个章回拨回正轨。
当时,金庸41岁,正处于创作巅峰期,写稿是分分钟的事。但苦于当时通讯不发达,自己平日也没有备稿的习惯。
飞伦敦一个月参加国际新闻协会会议,就意味着开天窗,自己辛苦创办的《明报》怎能少了《天龙八部》这张王牌。
于是,自学成才,30岁正摩拳擦掌走向科幻小说道路的倪匡接过这个任务。
得到偶像和老板钦点,倪匡激动之余也有过一丝不安。
没想到,金庸极为善解人意,宽慰道:“你可以接着写一个独立的故事,自由发展。但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留着,我后面有用。”
但金庸其实也了解倪匡,知道如果不加一道保险,这家伙指不定要在小说里挖出什么只有外星人才能填的坑。
他自然地指着当时也在场的作家董千里(项庄)先生说:“老董文字组织能力高,简洁有力。你的稿子写好之后,请老董看一遍,改过之后再见报!”
倪匡听到自己只管写故事就很满足了,另还有人给审稿,可高兴了,自然满口答应。
于是,当天上午,金庸刚上飞机,下午追《天龙八部》的书迷们,就看到阿紫在小酒馆被星宿派的丁春秋用暗器戳瞎了双眼。
这还没完,在那一个月里,一系列魔幻情节精彩纷呈:
一:混战中,游坦之使出一招冰蚕寒毒掌打得丁春秋一个趔趄,背起瞎子阿紫就走;
二:虚竹小和尚出来劝架,没防备接了丁春秋一掌。虽然毫发无损,但虚竹哪见过大场面,一溜烟自己跑了;
三:这时,段誉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使出一招六脉神剑,成功引火上身,就在丁春秋转而打段誉时,六脉神剑却失灵了,于是慕容复只好带着段誉遁走;
四:丁春秋正要追,仇家四大恶人的老大段延庆赶来,与丁春秋扭打起来;
五:慕容复和段誉途中遇见风波恶和包不同,慕容复对段誉有了改观;
六:游坦之安置好阿紫后,独自去摘掉铁头,闹市中遇见叶二娘和丁春秋。游坦之不愿透露阿紫下落,丁春秋就将他逐出师门;
七:游坦之除去铁头回来,救下正被叶二娘捉住的阿紫。阿紫误以为游坦之是王天星,于是承诺说要永世不分开;
八:阿紫想做星宿派掌门人,引来丁春秋。丁春秋和游坦之对了一掌,败下阵来,跑了。
总结:丁春秋出门不挑日子,被一众主角打来打去。的确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然而,原作者金庸苦笑,阿紫眼瞎了,后面得安排她做点什么才正常?
对此,倪匡很委屈:“人在江湖,受伤免不了。”其实,真实原因是倪匡跟大多数读者一样非常讨厌阿紫,觉得她偏执得可怕,不吃点苦头是不行的。
后来,金庸用了一个章回的内容,又详细交代了阿紫和游坦之之间的爱情,最后又让虚竹把阿紫复明,才把故事兜回去。
而此时的倪匡,正撒着欢,天马行空讲着地球人与土星人之间的故事,《蓝血人》等系列大受追捧。
对于江湖纷争,情理百转,显然倪匡志不在此。
@依伊书院 ,金庸先生15岁开始写作,自幼饱读《资治通鉴》《二十五史》,家学渊源深厚,查家在清代时就是“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其作品文字雅俗共赏,情节严谨,浑然天成,意在通过江湖、朝代、民族间的纷争,去探寻历史价值,悲剧的源头,去弘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一点,倪匡对金庸很佩服:“大小说家的能力,确然令人心折。”
他则走在一条不同的道路上,写作一来为谋生,二来兴趣使然。其小说画风诡异、情节跳脱,追求快节奏。在上个世纪靠着高产发家致富,稿费版税,一年超过200万港币,一个星期7天,每天能手写数万字,一个小时最高记录是4500字。
金庸赞倪匡:“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两位才子惺惺相惜,令人称道。
如今“侠之大者今何在,只留经典在人间”,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