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
在静力学、动力学问题中,涉及到系统外力时,我们往往采用整体法处理,但是很多资料并没有讲清楚整体法的适用条件,以及背后的理论基础,甚至限定只允许在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使用整体法,使得整体法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本文则从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奠定整体法解决静力学、动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例展示整体法的广阔应用空间。
一、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1、推导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外界对系统内物体有力的作用(系统外力),系统内物体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系统内力),则
对1:
对2:
其中,
联立,得:
这个方程中,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加。
上述推导中,研究对象只有两个,但是很容易将上述结论推广到任意多个研究对象,方法仍然是分别对各个物体列动力学方程,然后相加——由于内力总是成对出现,且每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因此相加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加。这个结论就是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其通式为:
或者: ,
2、理解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左边只有系统外力,因此它只适用于处理系统外力相关问题,一旦涉及系统内力,则只能用隔离法。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右边为“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加”,因此并不要求各个部分相对静止——各个部分有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时,仍然可以选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整体法处理问题。
如果系统内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即各个部分的加速度、速度均相同,则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方
程可以简化为: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整体动力学方程。
对于这个方程,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任何物体都是有内部结构的,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但是,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当内部运动相对整体运动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近似的认为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把物体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从而只需要考虑整体所受外力的影响。比如人站在地面上不动,求地面支持力的大小——这个问题中,人体内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肺部在呼吸、肠胃在蠕动……但是,在大部分问题的处理中,我们往往并不考虑这些,而直接把人体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了。
不过,上述推导过程中,将系统内力进行了相加,并且依据一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牛顿第三定律),认为内力总和为零。实际上,内力作用对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是有影响的,一对内力的效果是无法抵消的——毕竟它们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此,内力总和为零是从数学意义角度处理的,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有用的数学结论。有些学生无法理解明明是作用在1物体上的力,如何会在2SPAN>
二、整体法的应用举例
因为不涉及系统内力,所以用整体法处理问题往往来得比隔离法分别处理各个物体要简洁、迅速得多,因此,审题时要敏锐的把握住题意——是否涉及的是系统外力,或者只需要考虑系统外力即可,如果是,优先考虑使用整体法(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1、静力学中的应用
(1)系统内几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
【例1】(2010·山东理综)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1所受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正确的是( )
A.FN=m1g+m2g-Fsinθ
B.FN=m1g+m2g-Fcosθ
C.Ff=Fcosθ
D.Ff=Fsinθr>【分析】地面对m1的支持力、摩擦力,是“m1、m2、轻弹簧整体”的系统外力,因此本题用整体法较快。
【解析】选m1、m2、轻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则有:
竖直方向:FN+Fsinθ-(m1+m2)g=0
水平方向:Ff-Fcosθ=0
解得:FN=m1g+m2g-Fsinθ,Ff=Fcosθ。选BC。
【例2】(2014·济宁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光滑金属球a、b置于一个桶形容器中,两球的质量ma>mb,对于图中的两种放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左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B.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右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C.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底部的弹力大小相同
D.两种情况两球之间的弹力大小相同
【分析】容器壁和容器底部对球的弹力都是系统外力,因此可以使用整体法分析;不过本问题中,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均为未知力,因此仅仅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是无法求解的。因此需要先选上面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左壁对球的弹力后,再用整体法才可。
【解析】以上面的金属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所示,将三个力按顺序首尾相接,得如图2闭合三角形,则有:FN1=m上gtanθ,,由于两种情况下θI>不变,则m上减小时,FN1、FN均减小。
选两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3所示,则有:
竖直方向:FN地-(m1+m2)g=0
水平方向:FN1-FN2=0
解得:FN地=(m1+m2)g不变,FN1=FN2=m上gtanθ均变化。
本题选C.
(2)系统内个别物体匀速运动的情况
【例3】(2013·北京理综·改编)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恰好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osα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sin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sinαcos 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分析】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系统外力,可以选木块、斜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两个力。
【解析】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易知A应为mgsinα、B应为mgcosα;选木块、斜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题意,木块、斜面体加速度均为0,故有:
竖直方向:FN地-(M+m)g=0
水平方向:Ff=0
解得:FN地=(M+m)g。本题选D。
2、动力学中的应用
(1)系统内几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
【例4】(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A. B. C.-(m+M)g D.+(m+M)g
【分析】力F是系统外力,可用整体法分析;但是,整体加速度取最大值时——即临界点——是在夹子与木块的接触面上静摩擦力最大时,这是系统内力,因此需先用隔离法——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加速度的最大值。
【解析】设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度为a。
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有:2f-Mg=Ma
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M+m)g=(M+m)a
联立,解得:F=.选A。
【例5】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放有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物块A、B,A离转轴中心的距离为L,A、B间用长为L的细线相连。开始时,A、B与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细线刚好被拉直,A、B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转台的角速度达到多大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
(2)当转台的角速度达到多大时A物块开始滑动?
【解析】(1)转台角速度取值逐渐变大的过程中,B所受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此时对B,有:,解得:
角速度取值再增大时,B有离心运动趋势,绳中出现张力。
pan>(2)转台角速度取值进一步增大,A所受静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到最大值,此时,对A、B系统,有:,解得: 。
(2)系统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情况
①直线运动
【例6】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g br> B.Mg-ma
C.Mg+mg D.Mg+mg-ma
【分析】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的支持力,地面是“箱、环系统”的外面,因此分析地面对箱的支持力时可用整体法。
【解析】选箱、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FN=M×0+ma
解得:FN=(M+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箱对地面压力F’N=FN=(M+m)g-ma。选D.
【例7】如图所示,滑块A以一定初速度从粗糙斜面体B的底端沿B向上滑,然后又返回,整个过程中斜面体B与地面之间没有相对滑动,那么滑块向上滑和下滑的两个过程中( )
A.滑块向上滑动的时间等于向下滑动的时间
B.滑块向上滑动的时间大于向下滑动的时间
C.斜面体B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斜面体B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A与B的重力之和
【解析】滑块上滑时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下滑时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由于上滑、下滑位移相同,且最高点速度均为零,易知上滑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