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校长眼里的新加坡教育
一位老校长眼里的新加坡教育
跟随周国平校长访学新加坡(17)
我们听过多了关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的东西,一直就想了解一下学校真实的故事。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名叫王国华,是一位从1995年开始担任校长,辗转了三所公办学校,退休后又到私立学校做了三年校长的老校长。
就从这个履历信息,我们知道了在新加坡的校长每过6年,就要来一次“大风吹”——校长大调动。这样的调动,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激发校长的工作热情。这在咱们中国也是如此,校长很少在某一所学校任职很久的。王校长说,他每一次被换到新的学校,都会为遇到新的同事、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社区而感到兴奋。
又知道了,新加坡的最好的学校是公办学校,私立学校是为国外学生,没办法上公办学校而另外开办的。
长今天给我们授课的内容,是以他曾经任职过的中正学校为例,来谈《新加坡发展校本课程的支持策略——新加坡全人教育的经验》。课间休息,以及课后的交谈,校长们都觉得这堂课很接地气,让我们很受启发。
他从举世瞩目的美国总统和朝鲜国家主席的会面开始谈起,谈到为什么两国领导人会选择在新加坡会面,引出了新加坡的治国原则:以价值观为本,以务实为施政的基本原则,不断寻找平衡点。新加坡教育也是如此,不断地在寻找平衡点。比如重视公平的考核制度与不过分注重成绩之间的平衡。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教育中出现的矛盾,新加坡人是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去寻找他们的平衡点,始终让他们的教育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
(不是一开始就是好的)
他从“寻找平衡点”讲了许多,最吸引我的一个观点是“努力的通胀”。新加坡的前教育部长提出,绝对不能让小孩子,进入“努力的通胀”的困境。所谓的“努力的通胀”一词来自经济学,这里我不作解释。教育部长提出的理念是,不能让学生浪费自己的时间,已经会的就不要再下功夫了,而要让学生腾出时间去学其他的领域。
这让我想起上半年在国内流传的一篇公号文——《教育的剧场效应》,这篇文章当时被各大教育公众号转发,想必只要是老师都可能看过这篇文章。为什么这篇文章被传得这么广呢?就在于这个作者把我们想说的都说出来了。的确,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被拔高要求,这就是“努力的通胀”。
(最美的学校是工艺学院)
学了那么多,最后一点用多没有。如果把多余的时间,拿出来多学一些其他内容,包括体艺技能,那该多好呀。
在新加坡的中小学,每天下午2:30就放学了,从下午3:00开始到6:00,是他们辅助课程和其他活动。辅助课程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参加的。以中正中学为例,每个学生都必须选择一项辅助课程,每周有两个下午合计6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在中学的四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学习这门课程。这个课程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拓展课程,除了有体育类、有艺术类、有科学类,还有一个制服团体。
所谓的制服团体,就是学生空军、学生警察和童子军等课程的总称。学生在上这个课程时,要穿着制服,参加训练和学习。在中正中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制服团体,学生在这个课程里获得意志力的锻炼。
(图中圈起来的英文自己翻译)
王校长给我们观看了他们学生参加辅助课程成果视频,民乐、武术、书法、绘画等各种精彩的展示,让我们大为惊叹。最让我们羡慕的是,所有的这些辅助课程,都是邀请校外专业的老师来授课的,教育部为此专门下拨经费给学校用于辅助课程的各种开支。而这些校外教师,都是经过相关部门考核,取得上岗证的。
有了这样一支校外教师队伍,再加上有这么长的学习时间,学生自然可以学到很专业的技能。
除了这个辅助课程外,新加坡还有校本课程,还有应用学习项目,还有生活教育项目。每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相应的课程。
新加坡教育的分流,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每年有12%的学生,会被分流到普通工艺班。这12%的学生,就像是国内的后20%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上会有欠缺,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长。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新加坡为这些学生盖最好的学校,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今天,又发现2016年新加坡的一所特别学校——北烁学校,也就是国内所说的特殊学校,在其建校10周年时,李显龙总理亲自到学校参加活动。这不得不说,新加坡政府对这一群体是非常关注和优待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对待弱者为他们垫高脚踏石,就是最大的公平了。新加坡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体制,和学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课程,来实现他们的全人教育的。
用官方的语言,就是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