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改变课堂
我为什么要改变课堂
前段时间,听了魏智渊老师的一个关于如何上语文课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对自己的课堂实践。
七八年前,我带了一个班的五年级语文,用一年的时间尝试了一种“懒人课堂”。即用一节课的时间,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分小组自己学习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轮流到各个小组去观察和帮助。然后,再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这就是我的语文课,老师只是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出场一下,其余的时间全部是学生主场。实践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孩子能从刚开始的腼腆羞涩,站在台上拉着自己的衣角,不知道双手应该放哪。到后来,他能够自信地侃侃而谈。另外,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平行班中表现不错,拿了当时设的教学质量奖。
当初,我为什么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呢?因为我发现我们平日里的语文课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装着听懂了,读过了,而老师却忽视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学习。
据我观察,上一篇语文课文我们老师一般会布置学生回家朗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等预习任务。但是,我们老师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些乡下孩子有一大部分是没有人监管他们学习的,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样的预习并不算是一个作业。于是,老师认为学生有去读课文了,其实学生一个字都没有读。
但是,第二天到了语文课上,老师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可能会有安排读书的时间,而老师给的时间是固定的。当时间一到,老师就问读完了没有?这时,全班学生响亮的回答读完了。接着,老师自然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了。
有一天,我突然从这个现象中,注意到了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也就是那部分没有预习的学生,其实在课堂上的朗读是没有读完整的。只不过,大家都说读完,他们也就随声附和了。而课堂仍然在进行着,老师们也没有真正发现这个现象。
我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越想越害怕。当我们整本书都教完了,这些学生其实一遍完整的课文都没有读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小学的六年,可能这些孩子就一直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课文。(当然,一二年级除外,因为朗读就是这个学段主要的目标。)语文课都这么教,我们真的是误人子弟了。
这是我从后进生的角度去看我们的课堂。我又从优等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行为,又发现一个现象:其实,我们大多时候所提的问题,他们都已经会了。只不过,这些学生很听话,很给我们面子,和我们一起配合着把课堂演下去。
于是,我就把预习的环节放到了语文课上,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预习。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课堂模式。这样一来,至少可以保证学生能够读完课文,而且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014年,我报名温州市教师教育研究院方斐卿老师的小学语文骨干研修班。但是我看到了报名数远远超过了招生数,又看了招生条件,我很难有机会被入取。于是,我就从网上找到方老师的手机号码,给他发长长的一条信息,表明了我强烈想参加培训的愿望。果然,方老师同意收我为徒了。
在他的培训班上,他提出的“学为主”的语文课堂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又对我进行了一次营养补充。第二年,我第一次上了一堂温州市级的语文公开课。在这堂公开课上,我就是采用四人小组合作自学和展示的模式来上课的。虽然是借班上课,学生也不熟悉课堂模式,但是课后,还是得到了方老师比较高的评价。
这样一来,我对这样的课堂模式就更加着迷了。
后来,我又从《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看到了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共同体课堂。又托人联系上了时任的林莘校长,得到了她的帮助,我们组团去福州学习。这时,我已经是桐浦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了。因为刚刚上任,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课改的事情一直落实不下去。我们当时看得很兴奋,可是回来并没有改变。
直到近两年,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一些,老师们也愿意尝试了。于是,又重新启动了这个课堂变革。每一个学期,我都会给全校老师上一堂公开课,以便让大家讨论和学习。并且,我也要求我们的中层干部都要开放自己的课堂,供老师们讨论和学习。
慢慢地,有了一点感觉。这两三年,我们大胆地上出了县市级公开课。去年,我们还承办了何夏寿省级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我和张丽娜老师,用我们的课堂模式,前来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邀参会的《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任杨文华先生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何夏寿老师对我们的课堂都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开口就是“我很赞同莫某同学的观点,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课堂上,生生这样的对话的确很精彩,老师却没有什么事情了。何夏寿老师说:“周校长的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自己坐在那里喝水,让学生自己上课。”
专家和名师的肯定,我又更加有信心了。
读到这,大家似乎觉得我们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不然,老师们的固有思维模式,是很难改变过来。只要我一松,他们又弹回去了。最近老师们都说,低段的课堂很难用共同体的模式来上课。好吧,下周就让我来为大家上一堂二年级的语文课。
不管失败与否,我都愿意去尝试,我都愿意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我也希望,接下来我们的老师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课改这么多年,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课堂依然没有出现在学校里。
我们如果仍然拿着一张旧船票,是否能登上新的客船,那就难说了。
(写下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让自己时刻关注到课堂,更重要的是这就是一种态度。关注课堂,持续关注课堂才是校长应该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