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矛盾论与养育的困惑(二)
『写在前面的话』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看待事物的发展。只愿意按部就班,而不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只担心现状可能对未来的影响,却回避任何事物都是在时刻变化和发展。
辨证论更多的把目光放向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原因,而事物间的联系仅是第二原因。改变由内而外。不仅尝试改变他人是徒劳的,我们自身也很难为了他人而发生真正的改变。一旦外因消除,我们很可能会回复到最初的状态。
『正文』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时,我们会说孩子很乖,很懂事;有时,我们却又说孩子不听话。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却有前后的不一致。这是我们对孩子认识的矛盾,也是孩子始终在所谓的对错之间游走的矛盾。
这让我想起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玩的跷跷板。跷跷板的两端由于力量的此消彼长,便会上下翘动;即使在某个瞬间力量达到均衡,也会很快被打破。特别是两个孩子的重量有很大的差异时,他们仍可以默契地一上一下,甚至用脚尖顶地的方式保持平衡。跷跷板两端再多上一些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一旦一端的孩子决定不玩了,另一端的孩子也会放弃。跷跷板存在的意义就在乎两端的差异,而这“差异就是矛盾”。
而在孩子的内心就有这样一个跷跷板。他们不断地成长,他们的行为不断地调整。我们天天陪伴孩子也许不会在意每天的变化,但是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也会发现孩子的明显变化。这就是跷跷板两端的此消彼长,当成长的变化累计到一个量,便形成突破,开始向一端倾斜。
而我们习惯纠结于孩子短期内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却忽略成长的力量自会消除曾经的不可接受的行为。而当时的我们,如不能耐心等待,便只剩下焦虑。
棉棉刚上幼儿园小班时,安全感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每天回到家里,都必须和我呆在一个房间里玩。甚至我去隔壁的房间,她都要大声哭闹。我问幼儿园的主班老师怎么办,她告诉我,你可以尝试告诉她,爸爸离开你二十分钟,就在隔壁的房间,如果她可以接受,慢慢延长这个时间。
而事实上,这个很难做到。
现在,我出门上班,棉棉也可以很好的和我道别。我在家里,即使我没有和她一起玩,她自己也可以玩得很嗨。疫情这段期间,她都可以一整个白天自己在那里鼓秋,一会儿画画画,一会儿拼积木,一会儿玩她的农场的游戏。
我们不记得到底是在哪个时间节点,棉棉发生了变化。甚至,我都开始记不得当我尝试和棉棉分开时,棉棉是如何哭天抢地的。
矛盾就是一种发展中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在的认知对抗。一旦我们认同了一种新的信念,我们就会抛弃旧的信念。而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种认同与抛弃之间,逐渐长大,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我们期待的力量远远小于等待的力量。
三、矛盾的特殊性
“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
有没有完美的孩子?
这取决于我们对完美的定义。不管怎么定义,没有一个人会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所谓的完美的孩子。
可我们仍期待我们的孩子更好,更理解大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本领。
我想要孩子英语的基础打得越早越夯实越好,可是她就是不愿意做作业。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跳舞,会功夫;可是到了培训班,她就往那一戳,瞬间石化。我也希望她早识字早看书;可是除了“上下口中”,她宁可把波浪线当成她写的字。
这个时候,我们想到了对比,谁家谁家的孩子又是如何了,群里的小朋友们都打卡就差你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们不了解其他的孩子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的,也不了解其他的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付出,更不了解其他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甚至,不知道在孩子表面行为之下,隐藏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这是每个孩子独有的矛盾。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处理层出不穷的变化,即他们自身的矛盾。
未完,待续。。。
『写在后面的话』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矛盾体。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及他们自身的特别之处。
那不仅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他们的信心之源。
『题外话』
我们昨天玩了一个关于吃东西的游戏。
我扮演一个“贪吃的小小羊”。这是她给我起的名字。她从冰箱里(她的衣柜)取出非常多的食物,各种积木块、碎纸片、布蛋糕、彩泥水果等。然后,她把这些食物一个接一个地从我的领口里塞进去。最后,我的衬衫撑得鼓鼓的。她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回答她,我的肚子好胀,难受死了,我发誓再也不吃那么多的甜食和蛋糕了。
她在旁边咯咯地笑。
— END —
春天来了,她就在棉棉的画作里
*** 第一百二十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