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文培训 |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基础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初次用笔说话的学生,那么,你最好从写人记事入手。形形色色的“人”是事情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而“事”又是人物活动不可回避的舞台;同时,客观世界中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总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件事(或这些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就成了记叙文必须交代的成分。因此,习惯上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称为“记叙六要素”。
既然称为“要素”,就是必不可少的,写记叙文,你如果能清晰地交代这六要素,文章就显得内容完整、眉目清晰、中心意思突出,别人读后感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的文章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如童话、神话、寓言等以动植物作为角色来写,那么,这些主角、配角就可算作是这篇文章中的“人物”,你会调动这些所谓的“人物”在你的作文中活动吗?
所记的事情不一定发生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或地点,有些文章所记的事情时间、空间转换较多,作这种文章时,一定要把时空的转换交代得明白清晰,以免引起读者的误解。
有时候,你用笔说话时涉及几件事或几个场面,那就应该对每一件事的“六要素”都交代清楚,以免读者张冠李戴。
当然,你交代记叙的要素,不必过于呆板,有些要素即使不经你详细交代读者也能明白,就可以简化处理。譬如说,可以用景物的特殊变化来替代具体的时间;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如北京的故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来表明事情发生的地点。另外,如估计你的读者对发生的事情非常熟悉,也可以不特地交代时间、地点,譬如林则徐禁烟、“五四”运动等等的时间和地点。有些要素交代时也可以“含糊”一点,譬如“很远很远的地方”、“记不起是哪一年了”、“我小时候”等等。
【例文可感】
(一)
天,下着大雪。我拎着礼物,向厂长家走去。这样大的雪,厂长一定在家,家里也一定不会有外人。
片刻,厂长家到了。敲开门,互相寒暄后,厂长的双目便直盯盯地看着我手里的包。我密切注视着厂长脸上的表情:既不愤怒,也不高兴。末了,厂长说:“今天你来得正好,请帮我个忙。”说完,他把门后的一把扫帚递给了我:“把院子中间那块雪替我扫干净。”我高兴地接过了扫帚,按他的吩咐去做,看样子他对我并不反感。
少顷,他从屋里出来,将一把秕谷撒在了我扫干净的地上,上面支上了一只箩筐,又在支棍上系了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拉到了屋里。这不是小孩玩的捉麻雀吗?原来老厂长还有这份爱好,看他那孩子般的神情,我也有些年轻了,完全忘记了求情之事。
一会儿,屋后嗖地飞来了一只麻雀,箭一般射到那块无雪的地上,频频啄完之后,又小心地向箩筐靠近,开始,它好像对那箩筐很害怕,可是一看到那下面的谷粒时,却怎么也经受不住那黄色的诱惑,于是便小心地钻进箩筐下面。
此时,只见厂长手中的绳子一动,箩筐倒了,麻雀被严严实实地扣在了下面。“中了!中了!”我拍着手,讨好地为厂长助兴。厂长看了看我,轻轻地走到箩筐前,从中捉到了那只麻雀,握在手中,极其认真地对它说:“不能贪便宜,贪便宜会送命的。”又回过头来问我:“你说对吧?”说完之后,一撒手,把那只麻雀放回了空中。
…… (《雪天里的故事》)
这段文字记叙了一个有趣的事件──给厂长送礼被婉拒。时间为“雪天”;地点为“厂长家”;人物是“我”和“厂长”;事情的起因是“我”去厂长家送礼;经过是厂长和我一起捉麻雀;结果是厂长将捉到的麻雀放走了。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故读者读后明明白白,读者得趣,缘于六要素的交代。
(二)
我家幽静的庭园里,也潜伏着生物的杀机,前不久就在石榴树上演出了一场蚂蚁捕蝉记。
那是秋日的晴朗的夜间,圆月照亮下,在土中生活了几年的幼蝉从树根下破土而出,它向树干上缓慢爬动,片刻后就静止了,它渐渐裂开背上的皮壳,翻着身将肢腹用力从壳里蜕出。蜕壳的蝉,两翅透明而嫩绿,乳白色的身躯渐渐变成金黄色,因此,人称“金蝉蜕壳”。之后,新蝉仍在振动翅膀,身体开始变成黑褐色,前后约莫经历了三个小时,而旧壳仍粘固在树上。
此时的蚂蚁在树身上下巡视着,像在寻找食源或围攻的目标。蝉在蜕壳后不能马上移动身体,蚂蚁却凭着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探知蝉如大病初愈,无招架之力,上去“挑战”;但刚蜕壳的蝉,感觉也很灵敏,当蚂蚁上去碰撞时,蝉身就狂怒似地振动着,将蚂蚁驱散开去。约有六七只担任侦察任务的蚂蚁轮番上去东嗅西闻,然后一二只蚂蚁匆匆而去,另一些仍在原地打转窥视着。不一会儿,在几只蚂蚁的带领下,摇头晃身、浩浩荡荡的蚂蚁军团直捣蜕蝉而来,它们从各个侧面包抄猎物,将振翅欲飞的蝉团团围住。
……
蚂蚁仿佛在无声的指挥下,向蜕蝉发起啃食攻势。当被密密麻麻的蚂蚁咬住身体后,开始还振翅的蝉只能痉挛地颤动,绝望地踢蹬,听任肢解了,腿被啃断了,蝉翼被折断了。几只蚂蚁又集中向胸脯的要害部位咬去,因这里是软档,而背部却有护甲硬壳,蚂蚁很少爬去。几个时辰后,蚂蚁群已把蝉撕裂成碎块,犹如五马分尸,硬壳也随之断裂。它们拉的拉,拖的拖,较大的体块便由几只蚂蚁用两颚扛着连拉带拖移入蚁穴,成了贮粮。
(柳德宝:《蚂蚁捕蝉记》)
这段文字记叙了一个有趣的事件──蚂蚁捕蝉。时间为“秋日的晴朗的夜间”;地点为“我家幽静的庭园里”的“石榴树上”;“人物”是一群蚂蚁和一只正在蜕壳的蝉;事情的起因是一群蚂蚁发现了正在蜕壳的一只蝉;经过是蚂蚁与蝉相斗的几个回合;结果是蚂蚁群战胜了蝉。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故读者读后明明白白,对于蝉的笨拙,蚂蚁的机智,战斗的惊心动魄都有了清晰的印象。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读者读得趣味盎然。
㈢
事情发生在我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班主任方老师刚离开教室,我们一群男生便用弹枪干起仗来。
“枪战”越来越激烈,我的脑袋突然被一个外号叫“鸭蛋”的击中了。我摸着脑袋痛处气恼至极,手持弹枪朝鸭蛋冲了过去。鸭蛋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一心想要“报仇雪耻”的我穷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我瞄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只听见“哎哟”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捂着她的眼睛蹲了下去 。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
上午放学前,方老师紧绷着一张脸走进了教室。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班有个同学用弹枪打伤了四年级一个女同学的眼睛,这件事是谁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坦白认错。只要他认了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玩弹枪,我会……我会原谅他的。”
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拿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时怎么也不说。我想只要鸭蛋不出卖我,老师是不会怀疑到我头上的,我是班长,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
下午,方老师对我们说:“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谁干的,我不说出他的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会主动向老师认错的。”
令方老师失望的是,我这个“诚实的孩子”到毕业也没有去向他认错。
许多年后,我从工作的异地回到我过去所生活过的城市。我决定去看看小时候念过书的学校,并去拜访曾教过我的一些老师。
一天傍晚,我提着一袋水果敲响了方老师家的房门。
“你找谁?”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开了房门问我道。
“我找方瑞年老师,我是他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我说。
老妇人迟疑片刻后,让我进了屋。老妇人给我沏了一杯茶,随后用手拭了拭她变得有些湿润的眼睛说:“你老师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一下子呆住了。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里面房间走了出来,她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边,有一颗特大的黑痣。
“她的眼睛?”我惊骇万分。
“是小时候让人用弹枪打瞎的。”老妇人很难过地说,“听孩子爸活着的时候讲,打瞎我女儿眼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一切都勿庸置疑,一时间,我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
我向着方老师的遗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
(《方老师》)
本文围绕着弹弓事件,实际上记述了两个小故事,两者各自记叙要素俱全。第一个小故事中,时间是“我”六年级一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至下午,地点是教室内外,人物是“我”、“鸭蛋”、“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的女孩”、方老师,事情的起因是“我”课间玩弹弓,经过是“我”击中了一个女孩、方老师查询,结果是“我”没有承认错误。在这个故事中,时、地多次变化,但作者都作了详尽的交代。第二个小故事中,时间是许多年后(“我”工作后)的一个傍晚,地点是方老师家,人物是“我”、方师母、方老师的女儿,事情的起因是“我”拜访方老师,经过是发现方老师已不在人世、发现方老师的女儿就是当年被“我”击中的女孩、她的眼睛已被“我”打瞎,结果是“我”悔恨交加。
㈣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 ,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文为《我的老师》中的一个片断,时间为“在那时”,即是一种“含糊”交代,地点为家中与学校中,主要人物为我和蔡老师,事情的起因是父亲不知下落,经过是同学们欺负“我”,结果是蔡老师为我们调解纠纷。
㈤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伊索:《蚊子和狮子》)
例文为寓言,但也是记叙文。例文没有正儿八经地交代时间和地点,这是由寓言这一特定的体裁所决定,因为对虚构的寓言而言,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无所谓的。有些记叙文如寓言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以动植物作为角色来写,那么,这些主角、配角就可算作是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如范文中的“人物”就是“蚊子”和“狮子”。
[小园学步]
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必须清楚地交代六要素。
㈡把动物或植物当作“人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㈢写一篇时空有所变化的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800字左右)
㈣用“含糊”交代记叙要素的办法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题目㈠]
小红帽
今年春节是在新居过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然连跑六楼也毫无怨言。
我一边使劲地哈气搓手,一边数着“一──二──三──四”,有节奏地蹬着楼梯。快到五楼时,一只小红帽擦腰而过,摇摇晃晃地来到502门前,火红的一团中伸出一只粉嫩的小手,在门上敲一下,一团红也跟着蠕动。
“阿姨,你们要水吗?我们三楼来水了。”奶声奶气,那稚语我倍感亲切。正在品味的同时,一个现实的念头突然闯了进来:呀!楼上没水!打开门,厨房、卫生间的各个龙头滴水不见,那乔迁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真是山穷水尽。
在屋里不停地踱来踱去,大概是摩擦生热的缘故吧,头脑中迸出了一个红色的火花,对了,去找“小红帽”。啊!“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兴冲冲地提着水桶跑到三楼,见301门前端放着一双小红鞋,便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被小心翼翼的隙开一条缝,只够挤出一顶小红帽:“你是谁?”我蹲下答道:“我是新搬来的,小妹妹,我们六楼没有水,给我点水,好吗?”还是先前稚嫩的声音:“姐姐好。妈妈出去了,我怕有坏人,等妈妈回来,我来叫你。姐姐再见。”小红帽缩了回去,门轻轻地关上了。我呢,碰了壁,却感到阵阵暖意。瘫坐在沙发上,眼皮有气无力地向上一抬,那只挂钟将指向三点了,暗自苦笑──“年夜饭”可算泡汤了。
黄昏,热气腾腾的火锅放在桌上,炉上的水又冒着白气,浴盆中微澜的水面明晃晃地映出一顶小红帽,周围的一团火红一起跳动。我只觉得流年似水……
习作讲了一个“水”的故事。时间是今年春节(除夕),地点是六楼的新居,人物是“我”和“小红帽”,事情的起因是新居无水“年夜饭”将要泡汤,结果是“年夜饭”吃成了。但是,究竟如何弄到了水?即事情的经过究竟如何?作者自然心中有数,但由于未作交代,读者莫名其妙。
[题目㈡]
老鼠偷蛋
夜,静极了,“铛!铛!铛……”时钟敲了12下。忽然,我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一看,一只毛茸茸的灰老鼠,呼地蹿到堆满鸡蛋的小瓦罐里,又向四周看了一下,就马上用后爪抱起一只鸡蛋,前爪搭着罐沿,顺着罐皮儿,像吊单杠似的,悄没声地溜到罐下的桌面上。这时候,我憋住呼吸,继续观察。又见灰老鼠放下鸡蛋,迈动爪儿,逍遥自在地向桌沿走。说来也怪,鸡蛋也像被线儿牵着似的,跟在灰老鼠屁股右边朝前滚。原来是灰老鼠甩动着粗长的尾巴,赶着鸡蛋向前走哩!我惊讶极了。快近桌沿了,只见灰老鼠猛一调头,又像电影上的熊猫滚球似的跳上鸡蛋,用爪儿扒住,稳住身子,团着腰身,伸着贼溜溜的脑壳儿,长尾巴贴着桌面像划桨似的,鸡蛋也跟着打旋儿,最后四只爪儿抱住鸡蛋,团着腰身斜扭,就呼噜一下子下了桌面。这真把我看得呆了。
习作中,时间是午夜12点以后,地点是桌子和桌上的小瓦罐,事情的起因是灰老鼠爬上桌子想偷鸡蛋,经过是老鼠偷蛋的过程,结果是老鼠偷蛋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一只毛茸茸的灰老鼠”竟成了记叙要素中的“人物”。或许是作者不认为那只“老鼠”就可作为记叙文中的“人物”,硬让“我”挤进了故事中,显得不伦不类。
[题目㈢]
云彩·雪峰
也曾在书本上见过玉龙13峰的雄奇壮丽。那天,当飞机在云贵高原上空迎着太阳平稳行驶时,心难以静。下面是云,厚厚实实的,偶而闪出一点缝隙,城镇村庄就如沙盘中的模型。前面,向飞机疾驰而来的是云,一朵又一朵灰色的厚云,有如战舰,有如树冠;有如殿堂楼阁巍然屹立,有如怪异巨兽张牙舞爪。每朵云的边沿,因阳光的逆射显出一圈透明光亮,而主体部分却厚实、沉重,秘不可测,似乎那里面就是神秘的玉龙雪峰。朵朵云彩顷刻间从机身旁擦过,飞到了弦窗的后面,在阳光的顺射下,一下子又变得那么轻盈,似乎几克的砝码就能使它们上翘。
夜宿丽江。第二天,汽车驶上了通向玉龙雪山景区的公路。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山坡以沙石为主,风化严重,玉龙13峰至今都是处女峰;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前往的牦牛坪,是观赏玉龙雪山的最佳地点。“不过──”她卖起了关子。云层,厚厚实实的云层,就如昨天飞机前方的朵朵厚云连成了片,组成一道帷幕,将雪峰遮得严严实实。昨日可爱的云彩,今日却成了阻挡美的可恶的巫婆手中的魔布。
虽说是古木参天,繁花似锦,楼台宛错,碧波荡漾;然而,那份遗憾却令我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匆匆而进,匆匆而出。猛抬头,一幅神奇的画面出现在西北的天空之下:云在不断地翻滚;一座雪峰如一个化好妆准备登台演出的害羞姑娘,悄悄地撩开身前的帷幕,偷看台下的观众;刹那间,又用帷幕遮住了自己的脸庞。一会儿,又是另一位害羞的姑娘撩开身前的帷幕;一会儿,又是几位姑娘同时撩开帷幕……红的、黄的、紫的,是夕阳斜射下的云霞;未曾被阳光射到的云彩,还是那么黑沉沉厚甸甸。云霞的间隙,雪峰偶露峥嵘,峰顶覆盖着的终年不化的积雪,就像姑娘头顶雪白的帽子,一侧银光闪闪,一侧暗中透亮;偏下方灰白色的是裸露的岩石,其间一闪一闪白亮晶晶的是雪峰化下的雪水。
“雪山啊,闪银光……”有人情不自禁唱将起来。
──一路歌声,飘向大理……
显然,习作者叙述的对象是云彩与雪峰。文章的主体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自然段写云彩,由云彩想到雪峰;第二自然段写因云彩而观赏雪峰未果;第三自然段写终于看到了云彩间隙的雪峰。一篇记叙文,经历了三度的时空变化,但对记叙六要素的交代如何呢?第一自然段中,习作者交代时间为“那天”,虽然较为“含糊”,但不影响对内容的表达;第二自然段,由于对事情的经过交代不清,故读者对导游的“不过──”莫名其妙;第三自然段涉及的地点,显然与第一、第二自然段不同,但由于作者未作交代,故读者百思不得其解。
[题目㈣]
我在小路边成长
小路离我家东墙55米,宽仅1.5米。小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它曾留下过我多少成长的回忆。
“快!快点着!”我记得那是6岁的时候,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在烧着小路上的杨树花。那年4月底的几天里,我们常聚集在这里,把杨树花弄成一长条,用火柴点着一头,让火苗蔓延下去。等到烧尽了,我们就拍着小手,高兴地又唱又跳。
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我觉得我变了。
我长大了,7岁那年,我上了小学。学校离家不远,沿小路走650米就能到达。小路铺上了石子,但那上面不再有我的笑声。我学会了叹息,学会了忧愁。“今天算术第一题等于20。”“啊呀!我不是这个数!”“那么第二题呢……”我和伙伴们走在小路上,我哭了,我是个要强的孩子,可算术这么糟,我再也忍不住了。
努力,不懈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妈妈,我考了第一名!”一年级期末,我奔跑在铺上了柏油的小路上,喊着、呼着,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投入爸爸、妈妈的怀抱。小路上又留下了我的笑声……
“喂,伙伴们,咱们成立个乒乓球队好吗?”于是我们开始在离小路25米的水泥砌成的“球桌”上练习了……“丽丽,怎么还不去上学?”“今天下午不上课。”第一次,12岁那年10月15日下午,我第一次说谎,以前甚至被认为是乖孩子的我变了。对于这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是那样的不在乎。“丽丽,考不上重点,你怎么办?”“阿姨,没那回事,我一定会考取。”“我看你危险。”也许是那位阿姨的帮助,单纯的我,第一次在小路上徘徊,我仿佛听见小路在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丽丽。”小路能原谅我吗……
“爸爸,妈妈,我语文考了全县第三名。”
我鼓足勇气,踏上了小路。小路成了30米宽的大路,但还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似乎在告诉我以后的路还很长,放心吧,我会从零开始的。
显然,“小路”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路,它是“我”成长的见证,它更是“我”成长的象征。小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我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小路成了大路,“我”也上了初中。成了“大路”的“小路”还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今后的曲折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作者给予了“小路”深刻的内涵,使“我”的成长史充满了韵味。然而,文中有些地方却令人难以恭维──有关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实在太细致了,完全可以“含糊”的地方为什么不“含糊”一点儿呢?
[体验研究]
㈠为什么说有时候交代记叙六要素不必过于拘泥?
㈡本讲认为记叙有六要素,但是有些写作课本却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合并为一个要素
——事情,称记叙有四要素。你认为哪种说法合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