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胃加饮食规律,从此远离胃病干扰
目前我们常见的胃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最主要病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方式就是不规律饮食、胡吃海喝、寻求辛辣刺激。还包括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饮酒等。主要是胆汁反流、吸烟、饮酒、食物药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幽门松弛,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出血糜烂之后进一步演变就是溃疡穿孔等等。
大多数人平时最爱吃的甜食还有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饮酒是导致胃酸过多的主要原因。那么西医治疗胃炎常见的就是消炎、抑酸,例如阿莫西林、泮托拉唑,消炎抑酸时间长了,那么自然就会出现胃肠动力减弱,出现胃胀、打嗝等症状,那么这个时候,医生就会不爱给你开改善胃动力的药物,例如多潘立酮也就是吗丁啉,或者西沙比利之类的药。长期服用胃动力药,会出现腹部的痉挛导致胃痛、腹泻等等一些症状。同时又会加重胃炎的症状,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循环。为什么会烧心呢?常见的主要就是炎症刺激和胃酸的反流。所以,规律的饮食(主要是减少甜食和辛辣食物的摄入),还有适量饮酒是有效防止胃炎的有效途径。
中医治疗胃炎讲究辩证论治,因人施治。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中焦寒湿证的,脾胃气滞证的、肝胃不和证的、寒热错杂证的、脾胃湿热证的。
首先中焦寒湿证这类人怎么来的?首先,过量进食冷饮水果,尤其是夏天时候,夏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都发越在我们体表,我们的脾胃是虚寒的。长期饮食生冷,固然会损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脾胃的阳气受伤,自然胃肠的蠕动就会减弱,就会出现腹胀、胃肠痉挛,因为寒则收引。其次,就是不爱运动,长期进食生冷以及甜食、高热量食物,脾胃运化能力差,自然会滋生湿气,因为甘能助长湿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用到我们方剂里边的附子理中丸温补我们脾胃的阳气,再加上像苍术、砂仁等一些化湿的药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人体的大环境,环境一变,不治则愈,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不会陷入像西医那样的一个恶性的循环里。
脾胃气滞证的病人怎么来的?主要就是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之气,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那么就会产生宿食,胃里长期的宿食停滞就会出现酸腐,长期下去就会损伤胃肠粘膜,滋生细菌。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用到我们的保和丸理气和胃通滞,或者用四逆散加减。都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基本上3剂就能明显看到效果。
肝胃不和证的病人,主要是平时压力比较大,心情长期压抑,所谓怒伤肝,思伤脾,生活中长期精神压力大,就会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肝胃不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舒肝和胃丸(柴胡、香附、槟榔、青皮、陈皮、枳壳、厚朴、檀香、豆蔻、延胡索等加减)。或者用逍遥丸加减。效果都立竿见影。
寒热错杂的病人,主要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冷饮、辛辣刺激食物都进食比较多,出现中焦寒湿错杂,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上边恶心、反酸、打嗝,下边腹泻,中焦腹胀等情况,这个时候就用到我们的经方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恢复我们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脾胃气机恢复正常,肝胆气机也就正常,正所谓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最后就是湿热证的病人,这类病人主要就是长期进食辛辣、甜食,辛辣助热,甘味助湿,湿热蕴结脾胃就会影响到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就会出现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或面目发黄,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渴不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证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经方葛根芩连汤来治疗,尤其是湿热下利。一剂则已。
最后,我们讲两个平时胃病保健的穴位:一个是中脘穴,一个是足三里穴。中脘穴采取按揉或者艾灸的方式,每天坚持按揉20分钟,可以促进我们的胃肠蠕动,避免宿食停滞,改善腹胀,按揉中脘穴,上面的所有证型都适用。艾灸中脘穴,尤其是针对中焦寒湿证的效果最好。另一个就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我们人体的保健要穴,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的功效。和中脘穴一样也建议平时日常保健采取按揉加艾灸方式,这里注意的是热证不能用艾灸,因为会助热伤阴。最后,我们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保持一个平常心,生气后避免进食,防止诱发胃炎。应待情绪稳定后再进食。
鸿玉中医
2021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