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热

​体内“生热”

精化为气

1

液体化为气体,需要生热

精在体内是半液体半气体

化为完全的气体也要生热

要修炼成,“纯阳之体”

没有一点,阴浊之气

全身没有,一处是凉

生热即是,主要要求

全身生热

从玄关发出

(一窍)

即炉中发出

而玄关(一窍)

是一个虚无圈

炁聚成窍

炁散渺茫

它只有,在生热时

精初步,化成炁后

才出现

只有生热,才能“安炉”

它对指导练功实践

有直接的首要意义

按照丹经和实践经验来看

生热首先要靠,意和呼吸

《伍柳仙宗》:

火者真意

(火即热)

精因火化

火因风灼

修炼全凭风火

“风”,指呼吸,包括,内呼吸和胎息

意,比呼吸,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一则,意比较灵活

再则,意居主导地位

着意重,呼吸自然也就重

着意轻,呼吸自然也就轻

调节热度

在于用意

用意紧则火燥

用意缓则火寒

意重火炎

意轻火寒

采药之时

要更多地

注意呼吸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

着意也居主导地位

招摄炁逆行

即采药之方

2

用意,用真意

真意的三种说法:

一是,全心全意

一是

返观内照

真意妙用

一是

虚无之正觉

相知之微意

三者不矛盾

应用之时

结合考虑

第一种说法

强调练功时

应消除杂念

除最必要的

练功法诀外

什么也不想

当诀也要

“得意忘言”

全心全意地

意守某部位

内视的眼光

也要必然地

落到该部位

第一第二说法

实际是一回事

第三种说法

强调用意要

顺乎自然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别强行用意

更不能用力

意守时要

“勿忘勿助”

有意似无意

形体要放松

用意时要

“静松自然”

第三种说法,的“虚无”是

“元神主事”,的自我感觉

《伍柳》:

元神不动为体

真意感通为用

元神真意

本即一物

真意不涉校量

校量即非真意

拟议即乖

校量即错

真意是

元神主事下

微妙的真觉

与日常那种经过

逻辑推理的思维

而形成的意念

有本质的区别

后者是

识神的作用

往往不正确

应不让它

干涉元神

吕洞宾:

无念方为静

练功初期

有知觉时

这种干扰

难以避免

进入真静,或者入定

无知无觉的状态之时

干扰才能,完全去掉

第三种说法:

无知无觉为正觉

真意表现:

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

用意轻重

用意部位

非常复杂

非常重要

根据自己的变化着的情况

不断悟,不断试,不断找

不断摸索,不断调整

《伍柳》:

金丹“全凭火候”

这就叫做调息

这一步的,主要功法,是意守:

下丹田、玄牝、上弦(牝门)、

会阴或玄关(一窍)

先守哪一窍

后守哪一窍

一般顺序发展:

最先守下丹田

最后守玄关

(一窍)

玄关一窍

当然重要

但初练者没生热,找不到

一般要半年以上才能找准

下丹田位置明确,容易找

并且它离口鼻和心脏较近

初练者呼吸较短

意守下丹田之法

容易结合数息法

数息法就是

结合呼吸数数

一呼一吸为一息

每一息数一个数

一数到十,一甩

一数到十,反复

这样可以去掉杂念

数息可以

调整呼吸:

吸要绵绵,要足

呼要细细,要慢

似有似无

不等呼完

就改成吸

呼吸保持

自然舒适

别勉强

别憋气

呼吸较细长

杂念较少时

就可以改成

“随息”

这时也就可以

从意守下丹田

改成意守玄牝

随息是,“心息相依”

心意与呼吸自然而然,结合起来

这时完全是自然呼吸,不用调整

3

另外,心脏病患者

一开始应练“二意法”

二意法的功理功法

将于第二步中论述

必须着重指出

最重要的热源:

体内阴阳相交

练本气功中所发生和

各种主要的阴阳相交

包括:

心肾交、任督交、

天地交和木与金交

都是生热反应

而非吸热反应

随着功力

不断增长

即指阴阳相交

质量逐渐提高

用意逐渐减轻

需要由“有为”

发展到“无为”

热度

不但不会下降

反而,会上升

无为之时,意和呼吸,都非常轻微

热度有时,会发展到,“汤煎”的程度

“汤煎”,热度特高

练功者并不感到

烧、烫或难受

本功中发生的各种

体内阴阳相交都会

产生类似性交快感

意守,感觉发生,快意

就应,全心全意,守住

开始之时

这种快意

极其微弱

一纵即逝

需要集中全部

注意力才能保住

快意巩固和发展了

某种阴阳相交

也就巩固和发展了

同时,生热问题

也就,迎刃而解

但是快意

发展到了

一定程度

用意就要减轻

甚至完全放掉

否则可能

导致漏精

知足,知止,防险

各种的体内阴阳相交

要在第二步和第三步

才能明显发生和发展

第一步中会发生

初步的心肾相交

意属神,属心

下丹田等窍位属肾

意守下丹田等的窍位

自然会使心气和肾气

发生一定程度的结合

从而会产生心肾相交

意守下丹田时

产生的心肾交

微弱

意守玄牝

才会强些

意守玄牝之时

谷道肾气充足

但是缺少心气

心气下去

要有媒介

才好结合

那时就要

动员黄婆

即调脾气下去

脾在心下脐上

当谷道有热感

和某种动象时

就可以想想心

(绛宫)

然后

用意将心气

经胸腹内部

慢引到谷道

顺便带点

脾气下去

这就是,动员黄婆,的功法

动员黄婆的时机适宜

心气和脾气到谷道时

谷道动象会明显增强

这时,意的效果,最显著

动象说明

心气肾气

正在混合

正在交

尚未接

尚未合一

合一之后

谷道动象

就会消失

转入较为

平静状态

产生一种,较高舒适感

这就说明,已得“一气”

一气又名

和气、生气、

真气或神气

一气可以补全身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头脑得一气就会清明

肾,得一气就会宁静

心神得一气就会虚灵

三宫得一气就会充盈

全身包括五脏六腑

得一气,就会生长

一气不同于

心气、肾气

混成的二气

一气没刺激,不太热

温温之热,到各部位

吸感舒适,不感难受

二气有刺激,不是正热

走的路子也,不太规矩

二气也能治病

但是没有一气

治病的效率高

而且有时会使

患处产生疼痛

4

内肾氤氲

外肾兴起

叫做“一阳初发”

又叫“活子时”

“内肾氤氲”

会阴有明显的

热感、快意或跳动

“外肾兴起”

无念时生殖器

自发兴奋勃起

这时,阴精中的

真阳会聚在会阴

这时开始练功最好

如以一天十二个时辰

描写整个,练功过程

这时就是,活子时

即开始练功的时辰

但它不一定

发生在子夜

而有可能发生在

一天的任何时间

子夜

叫正子时

或死子时

而这叫

活子时

活子时到

开始调药

调到

不老不嫩

就应采药

“药”即借喻,炼外丹的名词

实指体内的,元精、元炁、元神

第一步炼精化炁时报“药”

即元精及它所化生的产品

调药之法:

意守会阴

别有杂念

静候药物

越来越旺

“不老不嫩”

精欲射而未射时

但时候很难掌握

弄得不好就射了

这是,大丢

宁少得

别大丢

大丢一次

一般要十天

甚至半个月

才能够补回

所以采时

宁愿嫩点

采的两种方法:

(1)文采

小口吸气,有意吸,无意呼

(2)武采

有意呼,无意吸

不论文采或武采

都要,意守心(绛宫)

都要,微微耸肩缩颈

文采较稳,不易漏

武采较猛,不易全得

年青人,可用文采,也可武采

老年人,必须文采

文采时

一般吸3~5口气

就可以停下来了

等一会儿,生殖器就会变软

心中会有,一种高度舒适感

即“心中忻忻”

心中得药,的象征

这叫“意采心得”

或叫“采丹头入心”

采时、采法适宜,采得此丹头,

半小时后,立刻变一个人

闭目守住

温温之热

2~3小时

也不过去

此热没刺激

又舒适和平

心肾交泰斗

另外,还有

一种方法叫

“不采之采”:

即温养之法

即沐浴之法

不用采药

也能结丹

不过时间

得长些

此法不会丢精

年老体弱

精较少者

宜于采用

道家

南派多用,温养

北派多用,采药、抽填

温养之法

于第二步

和第三步

之中论述

筑基要到

什么时候

才算完成:

滴点不漏,精满无欲

永不起阳才算丹基成

精门炼固

即为握固

握固后

一方面,精门,不排精

一方面,会阴,温度高

精一到此

就化为炁

“精满不思淫”

而可以达到

“见景不欲”、

“见景不泄”

的境界

坚持练功

男的得三年

女的得一年半

才能达到握固

第一步的主要要求

(生热安炉)

一般百日就可达到

即所谓“百日筑基”

此后可开始

练第二步功

第一步与

第二步、

第三步

得交叉进行

生热安炉后

炁冲尾闾时

应请老师传授名为

“抽坎填离”的秘诀

此秘诀不能书传

因练功者,过早知道

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此秘诀即属

吕洞宾说的

“说着丑,行着妙”

不练此功的人知道了

可能会使道受到诽谤

由于这个原因

更由于体内

精炁神的,运行变化

“微妙玄通”,难以书传

本气功

进一步修炼

必须在老师

指导下进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