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你在股市难赚钱? 2024-08-01 14:28:26 《投资的格栅理论》读书笔记-5 文/英评心理学,当然不仅仅是大众以为的解决人们心理疾病的科学。其实,心理学的意思是“研究大脑”,心理学家关心大脑的所有功能——认知功能(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和控制情绪的功能。这一节,应该是本书于投资最实用的内容。值得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心理学知识、并延伸思考。近年来在世界几乎所有的商学院都流行起来的行为金融学,即是通过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市场的学科。下面,我将介绍几个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研究,它们每一个都对股民的投资决策和行为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一、损失趋避 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这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设计的。假设你,有权决定600人的公共健康问题,那么面对下面的两种情形,你会如何选择?(为了让你也一定程度上感受下这个试验,建议你看完第一个就做出选择,不要先提前看第二个问题):情形一:请从下面2种方案中,选择对于这600人的处理?1、保证200个人的安全。2、有1/3的可能拯救600人,同时有2/3的可能救不了任何人。请选择。情形二:请从下面2种方案中,选择对于这600人的处理?1、400人全都死去。2、有2/3的可能600人都死去,同时有1/3的可能无人遇难。请选择。没错,从数学角度来说,这两个版本的选项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试验结果却是:情形一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1;而在情形二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2。这验证了卡尼曼的发现:人们在做决定时会规避风险,也就是在一个可能会导致损失的情况下,人们会希望有所得而不是承担风险。个体对损失的内疚,超过获得等量财富时的欢愉——差不多是2~2.5倍的差距。再来玩个小测试:它有50的可能赢2000元,还有50的可能亏1000元。你玩吗?这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泰勒教授发现的情况,他的同事给他的回答是:首先调低了游戏的金额,然后他希望玩100次这个游戏,这样就不用在意每一次的结果了。其实,这位同事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增加了游戏时间的长度,并且减少了他关注结果的频次。而后续研究也发现:使得投资者不愿意承受持有股票风险的两个因素就是:损失趋避和频繁查看价格。投资市场存在一个现象:其实我们都知道股票持续多年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持有债券,但为什么仍有不少人愿意持有债券呢?即便这些人知道,债券长期收益其实跑不过通货膨胀。这个原因,也有损失趋避的影响。那么,投资者通常间隔多久去查看投资组合的收益,才会对股票和债券的回报历史分布没有影响呢? 答案是:1年。 还记得那个忘记证券账户的大妈吗?2008年买进长春高新5万块,等到今年上半年记起来想去销户时,发现账户里躺着500多万。当然,这有个前提:股票是好股票。其次,大妈忘记了,反而拿住了。其实,阻止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得好的回报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短视性损失趋避,因为频繁查看财务上的损失而遭受巨大的伤痛,很少人能够克服这一负面情绪。那么,难怪那些克服了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巴菲特投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的投资机器:伯克希尔.哈撒韦。因为它不仅仅持有股票,还全资或控股持有公司,巴菲特从这种独特的视角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评价自己时,巴菲特引用他的良师益友格雷厄姆的话:“因为他是一个商人,所以他是更成功的投资者;又因为他是一个投资者,因为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商人。”打个比方,商人巴菲特懂得:只要他的公司在稳定的管理之下持续获利,他投资资产的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不需要市场的肯定,他常说:“我不需要股价告诉我那些我已经知道的真实价格。”1988 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投资了10亿美金,这项投资在那时是伯克希尔最大的一笔股票投资。10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股价增长了10倍,而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只增长了3倍。然而,可口可乐股票并不是一直在上涨。那 10 年中,有6年时间表现优于大市,而其余4 年则低于大市。正是这低迷股价的4年,巴菲特抗住了损失趋避的情绪、选择坚定持有,才有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损失趋避是人的本能。但正如这句话所说:“那些知道如何忍受打击而没有被不幸吓到像狮子的人,在面对恐吓时会咆哮,而不会像其他胆小的人一样想要逃跑。” 二、互联网与投资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特伦斯.奥丁认为:互联网对投资者来说,伤害性可能更大。乍一看,这与我们认为信息是有益的说法相悖。但奥丁认为:网上巨量的信息让投资者轻易锚定那些对他们的预测有支持作用的证据,这使得投资者对自己的选股能力过于自信,信息过载会导致知识幻觉。而且,有了互联网,投资者现在可以实时查询股票的状态,过去投资者可能只能1天或1个星期查询一次股票价格。这正中了短视性损失趋避的陷阱。 三、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 传统计算风险容忍度的方法简单而直接,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进行,好比你开证券账户时做的问卷。然而,这种方法却很容易产生错误。不少投资者,当市场走好时,他们眼中的自己变得勇敢,同时渴望承担更多的风险;但如果股市下跌,他们慌忙夺门而逃。 你需要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风险容忍度,这是你参与投资、制定投资策略的前提之一。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风险容忍度与下面几个因素相关:1、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谨慎。2、性别:女人比男人更谨慎。3、个人控制力:它指的是一个人控制周围环境和决定人生的能力,那些认为自己拥有控制力的人,能够承担更高的风险。4、成就动机:它描述的是人们目标明确的程度。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也是目标明确的人,尽管孤注一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5、个人如何看待风险环境:你认为股市是①一个只凭运气定输赢的游戏,还是②一项基于精确的信息和理性的选择而获得成功的事业?让人难过的事实是,不少股民带着赌博的心态进入股市,而没有将投资看成是一项基于理性的事业。 四、人类的快思考和慢思考 现代的我们没有生活在史前时代,但我们的大脑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大脑的功能大部分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还保持着不少快思考模式,它也是人类常用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它也很容易上当,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慢思考,则是有意识的、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快思考的直觉型判断结果。查理芒格提醒我们要战胜思维捷径。他认为人们太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了,人们容易被误导、被操控。对于投资决策来说,我们一定要训练自己启用慢思考模式。 五、信息和“噪声” 没有什么比大脑更复杂,没有什么比人类的行为更费解。我们以为自己在投资,但其实我们可能一直在投机。我们有一整套详细的投资计划,但只要读一篇杂志文章,我们就能放弃整个计划,跟风别人。我们对一只股票进行了严谨而持续的研究,但又听从那些所谓的市场预测者的建议。在这在嘈杂的股市,有太多谎言,未经计算的数据,真实的信息周围都是错误的信息,也就是专业投资者费希尔.布莱克所说的“噪声”。他认为,市场中听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噪声,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混乱。投资者的混乱,让噪声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可以解决市场噪声的方案?我们可以区分噪声价格和真实价格吗?答案是在了解你的投资的经济学基础之后,你可以正确地观察出股票价格和公司的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别。这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谆谆教诲。它提醒投资者,还要从两个方面来防范噪声的影响:1、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于股票投资来说,第一手信源是更重要的,比如公司财报、招股书披露的信息。 2、确保信息接受者克服内心偏见和快思考模式,理性客观地分析、处理信息。 写在最后,在投资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的会计学和金融学,但查理芒格认为, 最重要的部分是心理学,尤其是他所说的误判心理学。投资者应该记住的是,大部分人通常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为了完整地了解市场和投资,我们现在知道必须了解我们的不理性。误判心理学的研究同资产负债表的详细研究同样重要,可能还更重要一些。 赞 (0) 相关推荐 心理账户:难逃的“投资魔咒”(少数派投资) 前段时间,有一场话剧,我有2个朋友都准备去观看,其中一位是自己买的票,另外一位是别人送的票.不巧,天气预报称当天会有暴雨,这两位哪位会更愿意冒着暴雨去看话剧? 答案显而易见,买了票的朋友更可能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4种非常态的喜好,是精神疾病的象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很多社会科学会讨论人类的思维模式,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在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列维-施特劳斯(Levy Strauss)看来,人类在深层会倾向于将观念中的各种事 ... 心理学: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渣男受欢迎的原因 人们总是容易认为在恋爱中,性格温柔的人更受欢迎,但是并不是这样,在恋爱中实际上渣男更受欢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这是因为恋爱的本质归根结底无非是「性欲和依恋」.渣男很擅长依赖人,当然就会受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喜欢和你抬杠的老公,到底在想什么? 生命本身就是一段长久的告白 相守.相离.相爱 都是因缘种种 也许我们阔别曾经 正是为了来日的重逢! 有很多女生跑来跟我说,其实我老公很爱我,但是他总愿意跟我抬杠. 这就比如说我下楼梯不小心绊了个跟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消除限制性信念? 什么是限制性信念 由于信念产生于一个念头,又经由经验之后才能牢固地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中,所以经验是信念产生的重要条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经历所有的事情,所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中有很多信念其实是由某一特定 ... 心理教育专家代宝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死记硬背,低效无效的努力的影响都有哪些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 其一,若不理解,记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导致既很难记住又很容易遗忘. 其二.因不明其里,容易遗忘,学生又会归因于大脑记忆力下降了,产生自我低能感.自我无能等,导致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四种异常的喜好,其实是精神疾病 在人类的内心当中,对于周边的事物总是存在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并且本能地将其进行归类与对立. 在这当中,比较常见的便是类似于"善恶终有报"."是福不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为偶像轻生”为哪般? 发布时间:2020-10-27 粉丝为偶像狂热,甚至为偶像自杀的事件从上个世纪至今屡见不鲜,09年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时候,就有12位粉丝跟随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从客体关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 发布时间:2020-10-21 以德报怨这个词最早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伤害了你,你不但不记仇,反而给他好处",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博大,处事宽容.与圣 ...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厚黑学? 巧了,还真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心理学家访谈了几十名处级干部,让他们谈谈什么是"厚黑".分析发现,中国人的厚黑学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1.人性本恶主义这是厚黑学的基础假设,其他的厚黑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