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八章之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文字意义很容易理解,大道废时,仁义被凸显;世间的聪明巧智产生,则滋生了诡诈;亲人之间失去和睦时,父慈子孝被提倡,国家出现动乱时,忠君爱国之士受到推崇。

但是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的都是心性上的事情,本章应该也不例外。那么老子用这四个“有”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聆听张庆祥讲师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也有它的两面:第一,它可以是道的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契入道。第二,它可以是贪嗔,是对待,成为加速我们离道的助力。

它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关键在于我们向内观照的能力有多大,高尚感、成就感是它很容易带给我们的感受,对这样的感受我们能否觉察,能否不在感受中迷失,这决定着它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就像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一种道的用,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同样如此,只要能时时不断往内观察、觉照,它也是可以发挥相应作用的,这种作用不仅仅是福报、功德,其实更多的还是通过不断往内观察、觉照的修习,以此契入明心见性的正道。

在《六祖坛经》中有一首偈,则是对迷失于万法中的体悟: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这是神秀的弟子志诚在听完六祖说法之后当下的体悟,因此写下了一首偈呈给六祖。

其中“五蕴”是指由“色”、“受”、“想”、“行”、“识”在内心制造的感受、情绪。

“回趣”离开的意思。

“不净”没有价值。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我们常常被内心的感受、情绪所牵引,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如何能得到究竟的解脱呢?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离开了真如的本心本性去求法,所有的法门都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就像我们若被仁义、智慧、孝慈、忠臣所产生高尚感、成就感控制、牵引时,贪爱便产生,我们将穷其一生的去为之追求、奋斗,殊不知我们越追求、越奋斗离道却越远。

因此佛才说“万法惟心”,万法都与心息息相关,不能离开。老子本章要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这个——“万法惟心”。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内观、内求,红尘悟“道”的开始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当大"道"被人为地废弃后,才有了对仁义的推崇. 当心机智巧出现后,狡诈与虚伪也就随之而来. 父子.兄弟. ...

  • 鲲读《道德经》| 拾捌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 ...

  • 道德经精选:聪明正直的男宝宝名,每一个都美的惊艳

    名字是一个人在处世交往的过程中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姓名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意蕴和内涵.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 一.<老子>中聪明正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17,18)

    解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字意双解: 最高明的存在(事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九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将要收敛它时,必定扩张它:将要削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四  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听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二章 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二  知止章 道常无名,樸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和,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老子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四章 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    &quo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九  自然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段话的文字翻译是: 用有为的手段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