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散文‖【我所认识的木心】(散文)
今日作家--王德明
我所认识的木心
文/王德明
浙江大学主办的《读书与青春》,陈丹青先生讲木心。
从一张旧相片讲起。
陈丹青回顾了自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的五年间,木心先生讲解《世界文学史》的过程。在这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中,木心先生与听课的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分享了他的文学心路。
陈丹青感叹“先生又回到了这张旧照片中去了”,把木心坎坷的一生与文学绑在了一起。
陈丹青在和木心先生谈天说地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地让木心给他们讲文学史。他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木心先生就以这样没有讲义的方式,一讲就是五年。
在木心先生离世后,应大家的要求,陈丹青整理了他的五本课堂笔记出版,这就是《文学回忆录》。
从希腊罗马神话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木心先生站在美学制高点上介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
陈丹青说,没有人像他这样来讲文学的,因为他有那种比知识更可贵的天性。这样的天性已如辉煌的落日,日益远离我们这个实利主义时代。《文学回忆录》和木心的所有诗歌散文一样,秉承了尼采那个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书中大量出现的“即兴判断”,精彩纷呈,不像是经过搜索找到的“合适”表达,而是从一个源泉中涌出。诚如木心最早时所设想的那样,这部“荒诞小说”是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
陈丹青就是这样介绍木心的。
在看到这个视频之前,我对木心就是熟悉的。
之所以说是熟悉的,是因为我也喜欢写点小东西。一次我写了一篇小东西,让我的一个同事章岳帮助润色。小同事告诉我,让我读一下木心的诗,或许有所裨益。我当时很不屑,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文学涉猎得都少。但出于自尊或者放不下架子,还是从网上找来了木心的资料。对于他的《从前慢》,第一遍就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想不到木心的诗能写得这样美。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便是我和木心先生的初见。
借去浙江出差的机会,在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购买了由陈丹青先生整理出版的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利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认真的阅读。许多年没有这样认真读书了,大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站在艺术的角度谈《圣经》的著作,《旧约》里头找文学。我买过多种版本的《圣经》,只是以为它是一种宗教的宝典,却从未站在艺术的角度去看过。“伟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进而也影响着我对他的了解。
木心,浙江乌镇东栅人。姓孙,名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71年,木心先生被捕入狱,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1982年起木心先生移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木心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木心先生没有想过要出版这本《文学回忆录》,它只是陈丹青在给木心当学生时所做的课堂笔记,想不到几十年后拿出来就是一本完整的《文学回忆录》。从《文学回忆录》上,我知道了木心先生对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一个基本判断,以及《荷马史诗》对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的深刻影响。
《文学回忆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购买了公开出版的木心的全部诗集文集,翻阅了木心先生所有的著作,经过大半年的学习,让我对文学也有了一点点的认识。与其说《文学回忆录》是木心先生对文学的贡献,倒不如说是他对生活的贡献。
我也对我的小同事们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一次出差,我们散步的时候,刘玉同志照了一张打着雨伞的照片,章岳同志立即题词:“Eyes are raining for her,heart is holding umbrella for her,this is love.”
泰戈尔的诗句,跃然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发表的一些散文和小说,都是经过我的小同事章岳等同志帮助修改的,她是华东政法大学的高材生,确实对文学有着一定的修养,腹有诗书。我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对文学的涉猎甚少。但是我觉得生活不可以没有文学,特别是这种谈话式的帮助和学习对我的文学积累可能更有好处。所以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熏染中,我的文学修养多多少少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从陈丹青的表述来看,我觉得推崇木心应该是推崇一种现象,而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就是说,在研究文学的时候,也应该研究一下生活,更应该研究文学带给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应该叫木心现象或者叫木心效应。
文学将改变我们的人生。
因为这种影响是平日里的交流,而不是什么具体的课堂讲义或者是什么其他的教学,这样对我们的生活可能记忆更深影响更大。这种木心现象或者叫木心效应,体现在我的生活中就像我的同事,这些小章岳们对我的帮助。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撑着伞。”
泰戈尔是把生活写在诗里,我们却是要把诗写在生活当中。陈丹青先生作为一名作家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木心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现象:就是要把生活写成诗,写成文学,写成艺术。木心就是中国的泰戈尔、中国的托尔斯泰。甚至,个头儿比他们更高大一些,因为他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木心。
作者简介:
王德明,哈尔滨市人,文学修炼个体户,现以闲云野鹤自诩。喜欢阅读,热爱文学,崇尚写作,常以文青自居。积极向上,感悟生活于笔端,多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先后在纸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