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如君有几人》
作者:璎洛
林森公馆,大义长存
林森公馆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七星巷2号。据林森研究者发现,林森与“北斗七星”有奇特关系。林森出生在闽侯县凤港村七星厝,祖墓之地是闽侯县凤港村“七星池确”,本地乡绅为其修建的林森公馆位于福州仓山区七星巷2号,福州鼓楼区镇海楼曾经被改作林森纪念堂,镇海楼前刚好有七星缸,还有其他事件都不期然地与“七星”有关,成为一段民间趣闻。
或许林森与北斗七星的神秘关联,使他天生超凡脱俗,故而才有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德行,也才能在乱世中恬淡地稳坐国府主席的宝座,保四方平安。这颗太平之星于1943年8月1日离世回天。1946年6月,蒋介石就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可见林森的确是星宿下凡,没有他这个国府主席坐镇,国民党非乱不可,而且自取灭亡。
林森公馆呈“T”字形,占地380平方米,柱廊式风格的西洋式建筑,分为主楼、副楼,公馆大门朝南。主楼和副楼毗连。主楼三层,砖木结构,朝东,每层七八个房间。第一层前部为通廊,六根定制白砖砌成的圆柱显得高贵气派;中间为厅堂,左右厢房。室内皆为木质地板,厅堂里还保留着原有的壁炉。新中国成立前,林森的孙子林平在福州读书期间,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在大厅开舞会。厅堂后有一道门,门后有木楼梯通往楼上。林森刚过世时,二楼大厅用来摆设林森收藏的文物。大厅中央有仿制御座式的座椅,铺着清帝御座用的座褥、背垫、坐垫、手垫等,均为黄缎面料金线绣九头龙纹饰。座前立一大型的古鼎,厅的两旁有四架玻璃柜,内陈列古董。第三层位于中间的房间是林森的卧室。1951年,福建省文教厅文物保管处接管了林森的全部文物,把原来陈设在二楼大厅的古董全部藏入其卧室,作为文物陈列室。林森喜爱收藏文物,但因为经济条件差,也没有文物鉴别能力,全凭自己喜欢而购买,所以收集的文物多是赝品,或者市场价值不高。陈列室外装了铁门,常年锁着。主楼西北侧是副楼,朝南,也是三层的砖木结构。每层仅有一个房间。每个房间南向都有“走廊”和主楼相通。每层的门窗都装有带花纹的玻璃。林森三弟家人就称副楼为“花玻璃”。1951年,林森公馆被解放军某部医疗队使用,后来医疗队撤出,入驻了二十多户的城市居民。后福州市政府拨款迁移了这些居民,重新整修公馆,作为“林森纪念馆”对外开放。
如今这座矗立在三高路上的民国建筑与周围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经常进出这里的,是有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
2011年,林森公馆内的老居民彻底迁出后,政府花重金修复公馆,于2015年12月19日重新开馆,但只有周末两天对外开放,成为公益性的仓山区图书馆绘本分馆。
林森曾经就读的鹤龄英华中学,后来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之一。为了纪念林森,2011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校园内塑造了一座林森铜像。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故居如何重新开发打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名人的故居,也是城区街区的文化风景点,还连带着与这座老建筑有关的居民们的共同生活记忆与感情,已经成为见证历史沧桑变化的活化石。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