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慧良与杨宝森芥蒂由来
提起厉慧良先生,可以说毁誉参半。有人说他目空一切,有人说他人品不佳,甚至说就是他挤兑杨宝森。厉慧良作为一个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确实存在不足,但绝不是传说中的那样不堪。
一九五六年,身怀十大绝技的大武生厉慧良,由西南重镇重庆沿长江经武汉来到天津寻机加盟。
当年武汉已于一九五一年率先组成全国第一家由高百岁、高盛麟、陈鹤峰领衔的武汉市京剧团,上海正在华东京剧团基础上组建周信芳领衔的上海京剧院团,北京马、谭、张、裘领衔的各京剧社、团及李少春袁世海张云溪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都在紧锣密鼓筹建中。这种形势极大推动了天津市的组建市京剧团的愿望。而厉慧良的到来,无疑成为天津市正准备组建市级京剧团的重大契机。
天津市文化积极为组团邀角加盟,並作出以厉为领衔组团,征求厉慧良意见。厉慧良说,剧团各角色都得齐整,提出老生可以邀杨宝森,净角邀请侯喜瑞,旦角邀赵燕侠,最好再邀请到言慧珠或李玉茹。厉说,言有票房价值,李有教学能力。厉则更倾向要言慧珠。他认为这人气魄大,艺术好,能力也强。
根据厉慧良提名,市京剧团筹建工作开始进行。
厉慧良率另外几个建团负责人进京看杨宝森演出。
杨宝森当时率“宝华社”正在北京西单剧场演出《失空斩》,杨宝森的演出连剧场前八排都未坐满,一个字,惨!
天津负责组团的一位负责人疑感了: “这演员行吗? ”
厉慧良做了解释: “好么,人家是'四大须生’之一! 他的唱也就12345 连67 都没有,可听他,是听他的味儿! 没点水平的人欣赏不了。你不懂。我提的名,没错儿! ”
于是,那几个负责人打道杨府,谈了天津建团的计划,恳请杨宝森先生屈驾光临。事情倒还顺利,杨宝森同意赴津加盟了。
但是,旦角遇到麻烦。侯老北京不放,言慧珠或李玉茹均无法落实。连期望值最大的赵燕侠正率燕鸣京剧团在洛阳演出亦谢辞了。最后定了: 天津的丁至云。
原不过以帮助组团的身分出现,无奈厉慧良主体意识太强“越陷越深”,奔中国京剧院的心气也渐渐越来越淡了。
剧团初定工资时,原定1000 元,但厉慧良主动提出: “不行,李少春在中国京剧院才拿1000 元,我950 元! ”
报上去了,市财政局不批。文化局长方纪不得不找到副市长李耕涛,李市长断然答复: “给! 950 元,留住一个大演员,值!”
这样,从1956 年3 月1 日开始,厉慧良成为拿天津市京剧团工资的第一人!
杨宝森于3 月率“宝华社”全体同仁( 连一个“水锅”都没丢下) 来到天津。先住中国大戏院老三楼,未久,从朱作舟手里买下马连良的“疙瘩楼”。
这样,以北京“宝华社”与天津“共和社”为基础的天津市京剧团初具规模。厉慧良与杨宝森同任团长兼挂双头牌。这种安排恐天下只此一家了。
5 月,浙江省昆苏剧团来津公演昆剧《十五贯》。厉、杨一面筹建剧团,一面组织演出: 搬演昆剧《十五贯》。厉让杨,杨让厉: “昆的,我不行,还是厉团长来吧! ”厉嗓子失润,改让另一须生主演。建团在即,厉慧良在中国大戏院首长休息室向全团宣布: “根据文化局安排,建团之日,杨团长、我、至云三人轮流演三场。我的戏码: 《挑滑车》《闹天官》《钟馗嫁妹》。杨团长: 《失空斩》《击鼓骂曹》《洪羊洞》。丁副团长: 《贵妃醉酒》《玉堂春》《宇宙锋》。”
由6 月13 日起,先行举行建团公演,首场: 厉慧良垫演《钟馗嫁妹》,杨宝森大轴《失空斩》,特邀侯喜瑞助演。第二场: 杨宝森垫演《击鼓骂曹》,厉慧良大轴《挑滑车》……一时盛举,天下震惊。
在筹备建团公演过程中,杨宝森向文化局提出: “两个正团长,不便工作。”此间,局长方纪到西南创作《大江东去》长诗去了,副局长朱仄深感棘手,便向厉慧良交了底:
两条: 一条,放他杨团长走; 一条,你厉团长让他任团长。
厉慧良很干脆: “你也别放他,我也不用让。你放我走! ”
朱仄回答: “那不行,你走不了! ”然后做厉的工作。
这时候,马彦祥的信又起了作用。天津市京剧团成立起来可不容易!
“罢,既然如此,我让! ”
这样,杨宝森扶正了。厉慧良屈居副团长。
1956 年8 月28 日,天津市京剧团正式建团典礼在中国大戏院隆重举行。戏曲界一千余人到会祝贺。市文化局副局长朱仄、中国剧协天津分会筹委会副主任何迟先后讲话。
建团伊始,群情振奋。这年,慧良33 岁,风华正茂。但原来的天津“共和社”与北京“宝华社”两班人马的矛盾也与日俱增,不便多说。
过了国庆节,天津市京剧团准备要'杀’出去,到北京,到武汉,到上海……拉出走向全国的态势。因此,戏码要排最佳演出阵容。
文化局与剧团议定,厉、楊要相互合作,如 厉慧良的《长坂坡》由杨宝森配演刘备; 杨宝森的《杨家将》由厉慧良配演七郎。
负责人通知厉慧良。厉叮了一句: “杨团长同意了吗? ”
答曰: “同意了。”
当11 月天津市京剧团“杀”到北京第一次与首都观众见面的时候,《杨家将》便是以杨、厉合作的姿态出现的。这种“合作的姿态”一直维持在整个巡回演出中。按杨宝森的意思,先排了《杨家将》上演,楊的令公,厉的七郎。
等到要演出《长坂坡》的时候,杨宝森的“管事”匆匆赶来,向负责人、告:“杨团长身体欠佳,刘备的活儿来不了啦。”
真的“身体欠佳”吗? 据一位杨门弟子破译:七郎是正工武生活儿,刘备则是二路老生活儿,只有在唱义务戏的时候,余叔岩才陪杨小楼、梅兰芳在《长坂坡》里演刘备,而营业演出却绝不可能。况且,厉慧良是杨小楼吗? 所以楊宝森以他“欠佳”而不愿配演刘备!
事情只兑现了一半,两人心结由此而生。
剧团到了河北石家庄后再到武汉。两大武生厉慧良与高盛麟在武汉相会了。高为厉“走”《挑滑车》,厉为高“走”《艳阳楼》。特别是高宠观阵边唱〔石榴花〕边舞的那场“走边”,厉说,经盛麟二哥整理后,厉感到与前大不一样了。他不禁感佩人家毕竟见过楊小楼,得过楊(小楼) 老板的真传就是不一样!
到了上海。1956 年12 月29 日至1957 年1 月1 日人民大舞台的头四场戏票,几个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
厉与杨每日同台,互不配戏。一个大轴,另一个就倒二。这里是“杨派”形成的基地,也是“厉家班”成长的摇篮。34 岁的厉慧良与48 岁的杨宝森都“铆”上了。剧场前转动着霓虹灯一会儿亮“杨”一会儿亮“厉”……合作中的较量,被上海戏迷敏锐地感觉到了。
在上海共演出21 天。虽然安排戏码首场杨宝森末场也杨宝森,杨宝森处于优势,但厉慧良的戏特别是《八大锤》前陆文龙后王佐,一展文武全才,引起上海戏迷的狂欢!
临近离沪了,杨宝森告诉厉慧良: “厉团长,为了'货币回笼’,天津的戏贴出去了! 正月初三的《杨家将》还这样演! ”
1957 年春节前夕,天津市京剧团载誉归来,在中国大戏院向父老乡亲汇报演出。初三演《杨家将》时,厉慧良以“腿伤”回了戏,不能配演七郎啦!
这时候,厉慧良的演与不演,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全团的经济效益。而杨宝森则是“稍逊风骚”。
当时杨为厉回戏而不悦,与厉相较,厉忿念言说,你是人大代表,我是政协委员,你是市剧协副主席,我是市文艺工会副主席,都压我一头! 压我一头也罢,“四大须生”么,可你得叫座儿,你得叫座儿啊! !厉慧良此时公开叫板了,对楊不愿为厉配长坂坡的刘备一事睚眦一报!
以形势发展而论,从领导层的眼光看,杨宝森在艺术上已达到最高极限,受身体条件制约,演出常力不从心,也就靠卖名气了,当年厉慧良正值盛年,年轻气盛也是有的,杨宝森的条件也在摆着了,很难与其争锋,况当时有领导曾说,杨宝森的戏,厉慧良都能唱,厉慧良的戏杨宝森来不了,明显当时在领导层就有偏重。观众对厉慧良也是偏爱,这也算是楊厉心结的其中一个因素。
在这样情况下,一九五七年年中起,天津京剧团只好分成两团,杨宝森、厉慧良各率一团,赴外地巡回演出。结果是厉慧良大红大紫,杨宝森却败北而归。而厉慧良艺事正方兴未艾,潜力非常。从观众的眼光看,厉慧良的号召力绝对压倒杨宝森。“厉迷”实在广泛。这是一个铁的事实。这又是其中原因之一。结果是造就了杨宝森带病带气,离开天津到北京养病,在此期间楊甚是穷困不堪。
1958年腊月25左右,楊由京返津,当时杨宝森的瘩背疮很厉害,厉慧良遂劝杨宝森留下治疗,并让其在他家里住,但杨没听从,过了不久,又回到北京,楊病势日趋严重,1958年2月10日凌晨2时,杨宝森因高烧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岁。
时至1995年,厉慧良应邀于2月14日在上海商城剧院与景荣庆、张幼麟等合演京剧传统戏《战宛城》,他饰演张绣,博得观众连声叫好。此次演出结束返津不久,于2月27日猝然辞世。享年72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