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您怎样学《黄帝内经》(五)

国医大师熊继柏

教你怎样学《黄帝内经》

往期链接: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您怎样学《黄帝内经》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您怎样学《黄帝内经》(二)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您怎样学《黄帝内经》(三)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您怎样学《黄帝内经》(四)

(接上文)

PART.4

临证运用

第四点,临证运用。

我们读经典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中医之所以不倒,就是因为能看好病。但看病是一个很过硬的功夫,我们怎么才能把临床水平提高?就是学好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用以指导临床,这才是最正确的途径。有的人只想走捷径,偷学几个秘方。前些年,有些外地来的,包括国外来的等等,他们都说去熊老师那里,熊老师那里门庭若市,一定有什么秘方。我说是有秘方不错,但秘方也是在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所以我们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标榜一下你的理论如何深,不在于显示你有如何深的造诣,关键是在于用理论指导临床,这才是真正的本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临床医生来说,就应该这样。

学经典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如果你学而不用,即使你书读得再熟,背得再好,等于没背,因为你没有使用啊。书上的东西你如果不能用于指导实践,那还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你自己的。只有在运用中,你会不断地加深认识,进一步理解,这才会成为你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理论与实践绝不要脱节。刚刚上临床,往往有这种现象,书本上的知识好像与临床上的不一致,挂不上钩。

这里一定有两个问题:一是你的带教老师有问题,二是你的知识还不能达到临床运用的水平。你不能拿来用,因为你太不熟悉了。无非就这么两个问题。

所以我一再地讲,学中医有一个“三不”基本条件:“不蠢、不懒、老师不糊涂”。

老师是什么标准?韩愈曾经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能不能传道、能不能授业、能不能解惑,这是老师的基本标准。如果一个老师这三条都不能达到,那么这是你老师的问题。医生也是有标准的,毛主席不就说过:“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你能不能救死、能不能扶伤、能不能实行人道主义,这是医生的起码标准。医生就要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老师就要能传道授业解惑。那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呢?就是要学理论,学以致用,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读经典,除了读懂读熟,达到融会贯通这样一个水平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临证应用。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怎样临床运用。

我们先谈谈古人是怎样应用的。

《素问·热论》讲:“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这是两感于寒,危重病人。我们看看前面讲一日二日三日,三日以后“水浆不入,不知人”,他不讲三日死,而是说六日死,这中间隔了三天。所以马上提问,“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因为三阴三阳都受了病,一日太阳少阴,二日阳明太阴,三日少阳厥阴,这不是三阴三阳都受病,五脏六腑都受伤,营卫已不行了吗?而且“水浆不入”,说明胃气已败;“不知人”,说明神气已败。胃气神气都已败,这种情况还要延续三天,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个提问,是为了引出下面这样一个理论:“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阳明经是“十二经脉之长”,长,就是主,即阳明经是十二经脉之主。阳明经是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也属于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灵枢·本输》中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张仲景《伤寒论》中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他说一个家字,家就绝对不是只有一个人,所以阳明病既有胃经的烦热,用白虎汤、人参白虎汤,又有大肠的腑实,用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那我们从《伤寒论》中可以看到,《伤寒论》中的阳明病实际上是两个部位的病:一个胃、一个肠,都属胃家。胃家这个说法来自于哪里呢?从《黄帝内经》中来的。《灵枢·本输》中就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说的就是阳明胃。胃经是十二经脉之主,这是因为十二经脉的气血都来源于胃气,水谷精微都化生在胃中。故“其气血盛”,阳明经的气血是充盛的。所以即便病人三阴三阳都已经传尽了,到了第三天,已经“水浆不入,不知人”了,还要等大概三天才死亡,是等什么呢?是等阳明经的气血大概三天以后耗尽,也就是胃气耗尽。

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理解得很呆板,是不是人已经昏迷不醒了,一定还要等三天才死亡呢?如果病人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当医生的去这样告诉病人家属,说不要紧,还要等三天才死,那我们就麻烦了。我们判断生死不是这样死板地来判断。

我在附一医院,一个领导找我看病,我一摸是个雀啄脉,我处方都没有开,我说真没有一点办法。雀啄脉我有什么办法呢?我是没办法了。这就是判断生死。

我还在门诊上看到一个脉微细欲绝的病人,我说你的血压是不是已经下降得不行了,他说我没量啊,我就要他赶紧测一下血压,结果是休克型血压,我给他开了大剂量的参附汤,人参30g、附子30g,还开了生脉散,麦冬30g、五味子6g,最后居然把他救活了。这就是判断生死。绝不是说病人已经昏迷了,你告诉病人说《黄帝内经》里面讲了还要等三天再死的,这就是个大笑话了。

《黄帝内经》此处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在热病中,判断一个病人的生死时,不仅仅是要判断他的神气是否消亡,更重要的是要判断他的胃气是否消亡。这就告诉我们在热病的过程中,胃气存亡是决定性的因素。那换句话讲,就是在热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胃气。

我们知道,温病学家在温热病中,特别注重的是津液。

温病学家讲“救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理”,温病学家还讲“留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这些话都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一样而已。所以在温热病中特别注重救津液。

那么张仲景注不注重救津液呢?

张仲景既注重救津液,又注重救阳气,比如大热伤津伤气,脉洪大而芤的,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阳明病,急下,少阴病,急下,这是因为邪热已乘阴,乘的什么阴啊?津液。少阴热化,为什么要用黄连阿胶汤啊?所以张仲景同样注重保存津液,而且更重要的是存阳气。例如《伤寒论》中讲六经病,三阳病是表热实证,到了三阴以后,特别是少阴病,注重温阳,附子汤、真武汤、参附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属温阳的。

所以我们读古人的书也好,我们搞临床也好,不要局限在一点上,要全面考虑,既要注意存津液,又要注意存阳气。应当注意的是,张仲景并不是只注重存阳气。如果只注重存阳气,那么我们会不会搞成这样一种风气,用附子汤成风了,谁用附子用得多,谁就是名医了?我说这是会害死很多人的。不是阳气虚的给他用附子,特别是我们国家东南部地方,温热病特别多,给你开100g附子,难道你就能好了?这是肯定不行的。

(未完待续,每周六更新)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集注 第2部分》 清·张志聪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君火神气虚微而病邪内结也,故不可攻之.攻之而利遂不止.则火气上虚,土气下泄,火土阴阳不相通贯,故死.若攻之而始虽下利,继则利止,土气得以渐升,火气不致殒灭,上下阴阳犹能交会,故愈. ...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脾胃论1-脾胃虚实传变论 [语译]    <素问·五脏别论>中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种器官是禀承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的运行一样,所以主传泻而不主贮藏,这些器官受纳五脏的 ...

  • 《伤寒论集注 第4部分》 清·张志聪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代赭石一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此 ...

  • 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看小柴胡汤用法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出自<伤寒论>第230条,原文为"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

  • 感冒常见又缠人,国医大师熊继柏教你如何应对

    流行感冒多发.国医大师熊继柏在<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十三讲>中说道:"流行的感冒,变化最快,热变最速,变证多端,那是不好治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 ...

  • 从经典到临床:国医大师熊继柏老师解惑答疑录

    导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熊老这篇文章解惑答疑,微言大义.对于像小编这样的末学,看熊老的"答案",收获大大的~治疗痿证的常用方剂,如"虎潜丸 ...

  • 国医大师熊继柏 从气虚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精研经典,长期坚持门诊,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其临证善抓主症,准确把握病机,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备受患者好评.笔者有幸跟诊,但才疏学浅,所得有限. 现择熊继柏教授从气虚痰瘀辨治胸痹 ...

  • 「名医医案」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名医医案]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李赛美 合欢中医 盛某,女,46岁,农民.初起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逐渐卧床不起,畏光惧明,将自己关在黑房子里面,门窗紧闭,如此竟达4年之 ...

  • 国医大师熊继柏:通腑治脏,疗效关键的“一味药”

    ‍图*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五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 如果六腑发生闭塞,就必然引起五脏的病变,导致五脏生理功能不 ...

  • 国医大师熊继柏:纠正中医人的几个错误观念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来源 | 广东中医药 " 对于中医,很多中医人都有这几点观念--"中医是经验医学"."中医越老越吃香" ...

  • 国医大师熊继柏都读过哪些书?

    灵兰中医 4月22日 I导读:经常有人问学中医需要读哪些书.背哪些书?在熊继柏老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大家或许能够找到答案.熊老说如果我们不愚笨不懒惰,人人都能当个好医生.(编辑/个个) 01 熊继柏:中 ...

  • 【名医医案】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盛某,女,46岁,农民.初起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逐渐卧床不起,畏光惧明,将自己关在黑房子里面,门窗紧闭,如此竟达4年之久,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 她为什么要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呢?第一,她不 ...

  •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温胆汤经验分享,值得收藏!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功效清热化痰,原方主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