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规律 练好太极拳功夫并不难

和 美 太 极

所谓“规律',是指自然界、社会或某种事务中反复出现的、有节奏的、永恒的某种关系,称为规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既有公转又发生自转,在自转的同时,发生了昼与夜、阴与阳的永恒互转关系,这就是天体规律、自然规律、阴阳规律。
“规律”亦称“法则”。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顺应自然规律,依据阴阳学说,历经数百年、数代人千锤百练而成的一种拳术。这种拳术运动淋离尽致的演绎着动与静、开与合、虚与实、刚与柔的阴阳规律。而这些规律或法则是我们练好太极拳功夫的重要法宝。笔者反复学习、研究、汇总了其中八条,认识并实践好这些规律和法则,则可安然走进太极圣殿的大堂。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养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高层次的文化与科学,具有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如今,太极拳的文明与进步走进了新时代,“二十一世纪将是太极拳风行全球的世纪”,选择习练太极拳是最明智、最科学、最健康、最自豪的养生之举。
1
 太极拳的阴阳规律

歌诀:

奥妙无穷太极拳,阴阳哲理富内涵。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识阴阳不识拳。

阴阳规律是太极拳的核心文化,是“天理”。因为世界上万物都存在阴与阳两个方面的矛盾,并通过“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转化,达到阴阳平衡。而太极拳正是人体生命阴阳矛盾的调和者,平衡者。

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

此论精辟的说明了太极拳的动与静、开与合生成阴阳,并成为阴阳

互转规律。诚然动静是开合的成因,而开合即成为阴阳介质的代名词,成为演绎太极阴阳规律的形态工具。“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心意的开合主要是意气的开合,意气的开合指“气沉丹田”和呼吸的开合。肢体的开合是以脊椎为轴心,手足向轴心内收为合,离轴心外放为开。拳术中每招每式都是开合,开合无定论,无常态。开到极点变为合,合到极点变为开。

“一处有一处开合,处处总此一开合。”

有开合就有虚实,开合与虚实相伴而生。开合是心意和手足运动的表现,虚实则是内劲柔与沉的表现。开为阳,合为阴,虚为阴,实为阳。它们之间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成为互根、互生、互变、互转的阴阳规律。诚然,阴阳规律完全展示在动静、开合、虚实的动态变化中。即行拳过渡动作是动、是合、是虚,属阳;定式动作是静、是开、是实,属阴。而动静、开合、虚实的变化又充分体现在肢体的上下、左右、前后、起落、屈伸、进退、收放、蓄发、刚柔的形态变动中。

太极拳的动静、开合、虚实属阴阳,因此,习拳者对每招每式都必须明阴阳、知开合、懂虚实。拳谚讲:“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

2
太极拳之首要法则“心静体松”
歌诀:
太极文化富内涵,“松静功夫”乃门槛。
拳学路长“松静”难,练好“松静”半套拳。

“心静体松”简称“松静”,是太极拳的首要根本法则,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历代武术名家均把“精神和肢体放松为第一关”。杨澄甫宗师讲:“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拙力”。一个“松”.字,杨公每天授拳要喊几百遍,并说“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陈照奎大师讲“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松下來,要100%的节节放松,松到手指肚。'李雅轩大师讲“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真是常言道“太极头条要放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心静”和“体松”是一个整体,互为关联,互为其根,互为作用。是练功的黄金阶梯,更是养生的重要法宝。

太极拳十分强调“松静功夫”意识活动,就此相对现代心理学、医学而言,有助于改善并增强神经自我调节系统,影响并调整心理环境和生理功能生发平衡,使生命充满激情。就此,名家余功保先生提出“太极拳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的运动,让生活更有品位,让生命更有境界,让生存更有方法。”要实现高品位、高境界的生命,必须踐行养身靠松,养心靠静的法则。从中医理论上讲,现代中医总结“病由心起,魔由心生。'医学发现90%的疾病都是由精神压力和心理失衡引发的。中医总结“心静则百病息”,“静者生生之本也”。”从练功角度上讲,“松静自然“乃百功之母,练功之道。心静方能守定心神,“调心练意”,净化心灵;心松方能“调息练气”,“以气运身”,畅通气血;体松方能“调身练形”,催僵化柔,疏通经络。对此以“松静”为基础工程的“三调三练”功夫,对于促进心理与生理的环境优化是神奇的、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太极拳就像春雨一样,在你不知不觉中滋养着你的生命,维护着你的健康。

“松静”的原则是“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心松要意松、神松,心静要意静、神静。达到静如山岳,心无杂念,专心意守。身松至“一身柔软,百折无骨”。松至百骸肢梢处,静到耳目不見闻。医学家称“放松是大药”,流体力学告诉我们,越松软的物体,越利于传导。所以,“松静功夫”越彻底,内功越好,养生效果最佳。这就是太极拳创造健康奇迹的第一个根本原因所在。

李雅轩大师讲“太极拳是静功,是内功,是气功。”此“三功”是通往健康的黄金功夫。有了黄金功夫,就有了生命健康的“护身符”。

3
太极拳“内外兼修”的重要法则

歌诀

生命科学太极拳,“意气形神”融合练。

“四大要素”意主导,“内外兼修”赛神仙。

太极拳是一个“意气形神”一体化的内功拳,其三大功能(即“三调”)四大要素紧密相连、互相融合、共同运转。其理论基础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其关系是“心为令,气为旗,神为帅,身为驱使。”其实践术语是“意动形随”、“以心行气”、“形息相合”、“形神兼备”等。对内讲究“意气”运动,主在“调心练意、调息练气”。对外讲究“形神”运动,主在“调身练形”,“神形兼备”。如此形成一个“内外兼修”的重要法则。

太极拳是内功拳,以练内功为本,“用的是意,练的是气,固的是精,养的是神。”其练养功效是“精足气足而神沛”。内功修练强调“意念”是太极拳的灵魂,“意气”是太极拳的核心,而“形神”则是灵魂和核心的载体与体现。古人说的好,“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一个“精气形神”的功能及作用比喻如此精僻,让人脑洞大开。可以说太极拳是哲理拳、意念拳、智慧拳、财富拳,是对完美人格、身体强健、形体艺术的完美塑造。

其一“练意“。“意”是意念、意识,是“内功心法”的领导者,“是心灵功夫的开门栓”。古人云“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练功。”所以一些文人学者、僧人道士、圣贤先师均重视“神练““意练”“内视返观“的方法养生。就是在意识空间里或结合参照物进行思维(想象)运动。此法重在强化意识,纯以意行、应物自然,是上乘的“内功心法”。

“意练”,就是以心理活动影响生理运动,在“动中求静”“静中寓动”的反复循环作用下,不断给心灵洗个澡,优化环境,从而净化心灵、祛除神病,增强灵感;提高气质,增强智慧,陶冶情操;开发潜能,促进内在阴阳和脏腑得以和谐与平衡。这是太极拳创造健康奇迹的第二个根本原因所在。

“意”比天大,正确的意识决定习拳练功的成效。“拳意不上手,灵感就没有。”要把正确的拳理、拳法和拳谚形成“拳意”,拳意的范畴很多,主要以《太极拳术十要》为重点,如“心静体松”,“虚领顶劲”,“用意不用力“,“主宰于腰”,“分清虚实”等等,均是习拳练功的圣旨。圣旨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令行全身肢体一举一动听从“意“指挥,才能达到“性命双修”、随心所欲的高度境界。

其二“练气'。气是一种物质,一种能量,是生命之本。“练气”属“内功心法”,就是给身体不断增大增强能量。用中医的理论讲,就是培元气、养阳气、壮神气,活气血,治“己病”“防“未病”,提高生命活力。科学家研究测试,太极拳是一个养生利益最大化的有氧运动,可巧妙的完成呼吸、循环、神经三大系统的协调运动。起到调节神经、增强心肺功能丶按摩内脏、暢通经络、调活气血、改善微循环、净化血管、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练气”的理论基础是“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者。““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就是用意识诱导内气和呼吸之气自然顺遂的通经络、入骨髄、强生机、而营养全身。

马礼堂大师讲“太极拳是一种高级气功,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所以练气有一个法则,叫“气沉丹田”。古人云“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郝少如大师讲“以意行气达于腹部,谓之'气沉丹田”。马礼堂大师讲“吸气时,会阴轻轻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两位大师讲的既练“先天之气”又练“后天之气”。“一动丹田之气贯四梢,一静四梢之气归丹田。”练气要把丹田呼吸与拳势呼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意到气就到”的原则。拳势呼吸要深长匀缓,绵绵不断,以养神气。所谓拳势呼吸就是呼吸配合动作。其方式“开吸合呼(或开呼合吸)、蓄吸发呼、起吸落呼等。”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顺腹式和逆腹式呼吸三种。对初拳者以自然呼吸为宜。三种呼吸要因人因势灵活应用,心平气和,不可拘泥或死守,逐渐形成自已的拳势呼吸法。笔者多年惯于逆腹式呼吸法,如练杨氏传统85式,拳势呼吸频率可达90%以上,时间为25分钟,一次呼吸时间为12秒,即每分钟5次。吸气时腹部内收,胸肋外胀;呼气时胸腹复原。体感肌肤、头部有胀缩感,手指胀长0.5——1厘米。

深长呼吸法可致血液循环加快,肺话量增大,纳氧量大增,耗氧量大提高。经医学测试:深度吸气时胸隔每下降一厘米,肺话量增加250一300毫升,氧气量增加50一60毫升,耗氧量66.7%,比跑步高出50%。科学结论:耗氧率高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运动生理学的重大突破。太极拳的耗氧量大多用于大脑和五脏,大脑和五脏健康则生命力顽强。实验证明太极桩功一小时,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血球增加152万个,白血球增加3650个。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3.2克,增长20一25%。由此可见,太极拳“调息练气”引发的生理不断革命,是创造健康奇迹的第三个根本原因所在。

其三“练形”。“形”是拳架,是姿势形态,是一种有规范性的操作行为。练形重在“心身俱松”,全身松透,一则化僵为柔,积柔成刚,练出内功。二则可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练出健康。

太极拳“松、柔、圆、缓、匀”的运动特点,完全符合现代运动生理学的法则,并以较少的能量消耗,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获得健康。

拳架是基本功,是“内功心法”的载体,孕育着技击和养生两大功夫。就现代文明而言,重在养生文功修练,练出“松静、松柔、松沉”功夫来,这是“练形”的核心。失去核心,则失去灵魂。拳架不外乎“手眼身法步”(简称“五法)的共同运转,协调统一,周身一家。

这种运动可归纳六种形态,即:

一是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以“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为要点。

二是两手的开合运转,随曲就伸。以圆弧螺旋为原则。

三是步法的开合转换,轻起缓落。以虚实轻灵为关键。

四是腰胯的运转,联合一体。以松沉螺旋为秘诀。

五是虚实的转换,虚尽实來,实尽虚來。以稳固下盘为基石。

六是眼法运动。眼随手转,随机并用随视法和注视法。

六种形态的运动,需有六条原则和要求。

1、“意动形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不用力”。

2、“中正安舒”。“一身舒适万法宗”。

3 、“主宰于腰”。腰动四肢动,主从有序,不得愈越。

4、“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随合”一体。

5、“相连不断”。自始至终,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6、练功贵在悟。

太极之道重在养,养生之道悟为上。心悟是理法的升华,体悟是“内功心法”的升华。心悟要悟到:身体越松,拳架越精,腰胯越活,下盘越稳,虚实越清,内劲越整,神气越足,拳味越浓。可简称“心八悟”。体悟内容较多,主要悟到“沉重感”、“骨升肉降感”、”身如气囊感”、“手指发胀感”、“口内生津感”、“身体舒适感”、“精神愉悦感”等,就很好。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那就不知自已再干什么。有拳家讲,仅练套路,不寻理法,不找感悟,练一千遍,一万遍也是白练、瞎练。

其四“练神”。“人有三宝精气神”,精藏于肾,肾精不断生化为气,使人充满话力;气又生化为神,使人充满精神。三者互相转化,就有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

的理论。只要坚守“三调三练”功夫,则可造就心中生神,神情愉悦,精足气足而神沛的功效。

“练神”与“练形”要“形神兼备”,“形神合一”。中医认为“形乃神之宅,有形方有神。”气功学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神不宁。因此“练神”要意清、气顺、形正、神宁。《黄帝内经》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古代名医张景岳讲“善养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可见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培养、生化,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完美境界,是其它任何物质力量和运动形式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这就是太极拳“练神、练形”创造健康奇迹的第四个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太极拳对“意气形神”的修练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学问。“太极拳是一门生命科学”。生命是什么?生命物质源于精,生命能量源于气,生命活力源于神。是“精气神形(肉体)”构成了生命。生命在几十年峥嵘岁月里,“精气形神”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和透支,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免疫力和自愈力)己被削弱。伤残的生命遇到太极拳,犹如一棵复活草,枯萎百年,遇到雨水又重新焕发了生命。

太极拳的内涵博大精深,太极拳的功效神奇奥妙。笔者不妨略举几例“求医不如求已”、太极拳就是健康“护身符”的真人事例。有一位师妹劳女士,二十多年前因病习练太极拳,由以前的“药罐子”变成了“假小子”,多次参加省区太极拳大赛,曾三次禅联“陈式拳冠军”。一位薛女士习拳后精神焕发,笑口常开,颈椎病已愈。她讲“学拳前,由于更年反应,每天呆在家里光想哭。”另一位女士去医院cT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她断然投师学太极拳,习拳半年后,再去医院检查,肺部的“阴影”却神奇的消失了。笔者50岁时难得巧遇一位太极拳老师,从此走上太极路。现已80岁,精神饱满,脑智正常,常见的中老人“三高三病'与本人无缘。退休后从事教学太极拳二十多年,被拳友们称为“帅哥!小伙子!”75岁登泰山,从中天门徒步沿自然陡崖峭坡,两个小时登上玉凰顶寺院,又马不停蹄登上期盼己久的另一个山头“太极亭”打太极,实乃意气风发。去年体检,50多项大生化指标均正常。前不久早晨遇上电梯停电,笔者一口气沿台阶爬上28楼,用了16分钟,且无急喘。笔者生活在新疆西北边陲,冬天,室内外温差达五 六十度,多数人“感冒病”难以避免,并持续七天或十多天时间煎熬看病。然而“打拳人不感冒”己成为众多拳友的收益(况且群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太太)。照此推算,每人数年不仅可节约治病钱数万元,更积累了一大笔无形的精神力量和社会财富。在四川一位刘女士说:“我有风湿关节疼,花了一千多元没治好,练了几个月太极拳,竞然不疼了!”这就是神奇的功法创造了神奇的健身效果,神奇的功法竟替代了中医药物和非药物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事实说明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人体内自有大药”,就是天然赋予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免疫力强,则抵抗力和自愈力也就强,患疾病的概率就很小。现代医学已证实,免疫力低下,就是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人每时每刻都在受病毒病菌的侵袭,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白血球)就是消灭病毒病菌的原子弹。

美国哈佛医学教授朱迖.福克曼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有些许肿瘤而不自知”。而这些不知肿瘤和每天发生的癌细胞,都会被顽强的免疫抗体统统“处决”。所以,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白血球等抗体浓度的高低,决定了免疫灭杀率的高低。习拳练功就是提高免疫力、抵抗力和自愈力的有力措施。也就为祛病强身、益寿延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太极拳是“圆”的运动规律

歌诀:

宇宙天体道是圆,太极无圆不成拳。

肢体走圆又走旋,“功走圆道”为自然。

拳理讲“离圆非太极也”。“要想练好拳,先把圈划圆。”太极拳就是“万变不离其圆”的规律。

拳家奚桂忠先生讲“因为圆的运动使动作轻柔圆活,连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练拳时上肢的运动多为圆孤形(整圆、半圆、立圆、平圆、橢圆、或非圆即孤)和螺旋形(外旋和内旋)”。不仅上肢“手走孤形臂要旋“,而中节和下肢运动亦如此。太极拳的内劲和养生功能就是在松柔圆孤形的运动中产生的。

“天道是圆道”,习拳练功“功走圆道,天人合一”,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是一个阴阳永恒圆转的法则。“生物力学”告诉我们,圆转螺旋性的动作,一则强化经络刺激,提高神经机能。二则使骨骼坚硬,通利关节,防治骨病。三则使肌肉强健有力。四则可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气滞血瘀。五则可提高造血功能和消化功能。六则可增强免疫力和自愈力。这就是太极拳圆的运动创造健康奇迹的第五个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习拳练功必须坚守“处处成圆”的原则,“非圆即孤“的原则,“处处螺旋”的原则。不论是开合,是收放,是起点落点等,均以如此。圆的运动必须放松身心,发挥“腰为主宰”的统帅作用,严守技法,准确到位。并遵守“劲以曲蓄而有余”和“无过不及”的原则。

5
太极拳“腰为主宰”的重要法则

歌诀:

太极“五法”必统一,“腰为主宰”展神气。

谁能掌控乾坤转,“命意源头在腰隙”。

拳论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腰如车轴,四肢如轮”等,均为论述“腰为主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

笔者归纳“腰为主宰”有六大功能及作用。

六大功能

1、中枢功能。重力下沉、根力上升、承上启下,腰是中枢。

2、驱使功能。“腰如车轴,四肢如轮”,轴动轮转,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目的。

3、力源功能。“源动腰脊转股肱”,“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胯一体可生“龙虎二劲”,再与根劲合成整劲发出。

4、虚实转换功能。是靠腰胯松沉完成的。

5、化力功能。“引进落空”是靠坐腰沉胯、下盘稳固实施的。

6、平衡功能。立身中正是靠腰平衡实现的。

【健身作用】腰腹的反复旋转折叠,带来按摩内脏,疏通经脉,活腰壮肾,改善脏腑供血机能,改善泌尿系统功能,防治腰椎疾病等作用。这就是太极拳创造健康奇迹的第六个根本原因所在。

腰胯功能和作用之大,必须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牢记“腰为主宰”的法则。“打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6
太极拳“分清虚实”的主要法则

歌诀: 

太极阴阳是主题,“分清虚实”乃第一。 

虚净实足能轻灵,养生技击双得功。

拳论曰“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比一虚实。””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尔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力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此话是杨澄甫宗师对两腿虚实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论述。傅钟文大师讲“每式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实为阳,虚为阴。分清阴阳虚实并贯穿到底。”对初学拳者而言,真正“分清虚实”是需要几年功夫的。

两腿的虚实是靠重心移动、松胯下沉完成的。重心的移动是有节奏、有规律的。首是“意动形随“,可意想水在两腿中循环流动。丹田是水泵,先把虚腿中的“三分水”(或更少),缓缓抽到实腿中,虚腿中的水变为“O”,实腿中变为“十分水”;待虚腿转换定位后,再将实腿中的“七分水”,缓缓抽到虚腿中,此时虚腿又变为实腿。虚三实七,如此轮转,虚尽实来,实尽虚来,虚实分明。

按照法则,全身无一处不分虚实。两腿的虚实首当重要,还有腰胯的虚实,掌和拳的虚实。转腰旋胯为实,松腰沉胯为虚。该转不转,该松不松,乃虚实不清。掌,五指自然伸展、掌心内含、虎口撑园、五指在一个平面上,为虚掌;当坐腕、展掌、舒指时,为实掌。拳也分虚实,起点时五指轻握为虚,发出拳时,稍用力握,为实拳。普遍存在掌和拳的虚实在操练中往往被忽视。掌和拳有“方圆”之论,起点为圆,落点为方。圆时为虚,方时为实。“柔行气,刚落点。”柔始终,刚瞬间。

7
太极拳“转、沉、旋”的规律

歌诀:

 太极文化深内涵,三句经典“转沉旋“。 

要知腰胯为主宰,亲悟经典方成拳。

“转、沉、旋”即为先师们总结的“逢动必转”、“逢转必沉”、“逢转必旋”三句经典规律。此规律属重要身法,主宰四肢运动。

1、“逢动必转”,旨在“意动形随”,腰动身转。是演绎“腰为主宰”、“上下相随“的关键措施。“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只动胳膀腿,不是拳而是操。

2、“逢转必沉”,旨在腰胯旋转中身体下沉。所谓“转”字,不仅包括腰身转动,也包含步法转换和虚实转换。所谓“沉”,首先是意气的下沉,在此导引下,使胯关放松内收,身体自然下沉。下沉,一则可稳定底盘,增强根力;二则可增强腿劲和平衡能力;三则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可为人体附加“两颗心脏”。“下沉”有两种形态,即为“松胯下沉”和“旋转下沉”。“松胯下沉”时,只移动重心,腰身方向不变。“旋转下沉”是在“松胯下沉”的同时,重心不变,腰身方向发生偏转。如在一次弓箭步中后腿转为前进步中,要经过两次腰身偏转、两次松胯下沉、两次旋转下沉、一次步法转换、一次虚实转换。如在退步中,“手挥琵琶”接“倒撵猴”,也是如此。在侧行步中,如“单鞭”接“云手”一次,要经过三次腰身偏转,三次旋转下沉,两次松胯下沉,一次步法转换。(以上指杨式传统85式中例子)

3、“逢转必旋”,旨在腰身偏转时旋转肢体,这是一个公转与自转的规律。在肢体圆孤公转的同时,本体也发生旋转,叫自转。肢体的自转是螺旋形的内旋和外旋。旋转有五种形态,“转腰旋脊”、“转腰旋胯”、“转腕旋臂”、“转踝旋腿”、“转头旋颈”。五种旋转运动既独立又协调统一,不可顾此失彼。

“太极拳是一个很精细的活儿”,细节决定成败。对“转、沉、旋”的法则不可小视。旋转性的运动功效已在“圆”的运动规律中叙述,在此不在重复。

8
太极拳“上下相随”的法则

歌诀:

 太极拳术规矩多,“上下相随”很重要。 

诚心向学名师教,“周身一家”贵协调。

“上下相随”是《太极拳术十要》之一。要求“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简单说就是“手眼身法步”一动俱动,一静俱静,协调一致,即可完成“上下相随”。“上下相随”的目的是达到“完整一气”、“周身一家”。从劲力上讲要迖到“完整一气”,就要上下贯通,不断劲,不断续,使劲力到达攻击部位;从肢体上讲要达到“周身一家”,必须上盘有手法与身法相合——以身带手,两膊相系,两手相随;中盘有腰法与胯法相合——腰胯一体,松腰沉胯或转腰旋胯;下盘有身法与脚法相合——转身进(退)步,以身带脚;上、中、下三盘运动,腰为主宰,整齐划一。由腰轴转动带动躯干运动,再由躯干转动带动上下肢运动。拳谚讲“手到脚不到,鬼也打不着,脚到身不到,打拳瞎胡闹。”

拳道说起容易,做起难。难度无心之人,有心者总能登攀。傅钟文大师讲“功夫要靠一点一点的日积月累,才能增长进步。方法不对头的瞎练,只会越练离太极拳的境界越远。”所以,拳论曰“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学者,诚心好学,虚心求教,或拜师为徒,或名师传授,苦练数年方能成功。

9
拳道心悟
太极拳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高雅的养生运动。你要接触了它,才能了解其神奇的魔力;你要实践了它,才能体悟对生命如此的重要。实践已经证实:习拳练功者有道,熟视无睹者无缘;有道者必通法门,无缘者不知养生;修道者会一生健康,无道者会终身遗憾。凡习拳者,都希望把拳练好,以求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初衷。然而,要把初衷变成现实,还要一段艰苦的路要走,还有一番艰苦的努力要付出。
近年来,我同夫人(国家武术五段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边疆到内陆,从北方到南方,每到一处“以拳会友”,共同交流,共享太极。如在北京的一个小区、在四川的一个市,受邀与五六个站点的拳友们进行辅导,拳友中一位黄大姐十分高兴的说:“梁老师理论讲的好,拳打的好,我们喜欢听。”另一位宋女士说“这么一讲一做,我们心里明白了,更有了兴趣。”拳友们最后一句话说到点子上,打拳一要“明白”,二要“有兴趣”。拳谚讲“习拳要明理,瞎打则无益。'冯志强大师讲“一要明理,二要会练,三要懂养,三者齐备,功夫才能上身。”笔者发现众多拳友对太极拳的理法不清楚,当问起揽雀尾中的动作是什么技法,没有人能回答清楚。再看拳架,毛病不少。尽管如此,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基层为数不多的宝贵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广大拳友的重在参与分不开的。
笔者分析了一下,出现以上情况,一是基层师资力量薄弱,含金量不高。二是大部分拳友学会了一两套拳后尚未着熟,就离开老师参加大部队作战了。三是少数拳友“跟着学”加入了队伍。四是有心学,无心拜师。正如李雅轩大师所讲“碰到好的老师,不知所好,不想拜师。遇到杂门外道的老师,学了杂门外道的东西。”
难怪有拳家评论说“习拳者多如牛毛,但成功者凤毛麟角。”这不是贬语,而是一句对我们广大习拳者(包括笔者)忠恳的劝告和鞭策。
为此,笔者愿与拳友们共识几点心悟。
一、深刻认识太极拳的历史地位和健身价值。太极拳是中华民族5000年养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国粹。在十大文化国粹中排名笫二,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第五大发明和贡献”,“太极拳是高层次的文化与科学,具有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如今太极拳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健身品牌”,不愧为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959年讲“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幸福、延年益寿。”
第二、“花钱买健康”。要获得生命健康和幸福,理当倡导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少看病,多运动,花钱买健康”的精神,充分认识“健康就是财富”的辩证关系。疼身和疼钱,那个重要?必须搞明白。如今太极拳己走上市场化,太极拳是科学、是知识、是艺术,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
第三、“习拳练功”只能逐步深入,不能急于求成。笔者回忆三十年太极生涯,前十年,拳剑扇学了几十套,就是花架子,根本不知“内功心法”,乃是“十年数载亦糊涂”。后来多次请教自治区太极名家汪兵、朱明、程桂香等老师和杨式拳传人西安赵幼斌大师的言传身教,又授教于全国武术百杰李德印、门惠丰教授的精心教学,又多次参加自治区和世界太极拳比赛,又经历了全国武术协会西安培训班的培训等,均受益匪浅,由无知到有知,经历了二十年的光阴。加之年复一年的理论学习,专心硏练,细心感悟,尚有不断进步和提高。深感学拳必须步步为营、扎实牢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同上学,必分阶段,才能层层深入。太极拳实乃“一层功夫一层理,层层功夫层层理”。一切心浮气燥、贪多求学、急于求成、自专自学、无师自通、小成满足、不求进取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大成的“拦路虎”。
第四、太极拳是一门生命科学,要树立科学学习观。科学是严谨的,套路是科学的。教者与学者必须知其理、通其道。否则,一个小动作的忽视,都会造成伤害。
第五、习拳练功要抓纲举目,纲举目张。太极拳的核心功夫是“内功心法”,即为“修练精气神和陶冶情操”。“内功心法'是道、是本,套路拳架是技、是末,理称“道为本,技为末。”傅钟文大师严肃的讲“练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雅轩大师警示讲“太极拳是拳,也是功,只练拳不练功是瞎捣鬼!”拳谚更直白的结论“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先师们一再强调“明理知法懂规矩”。不明理,如盲人骑瞎马,不知去向;不知法,如瞎子摸象,不识象;不懂规矩,如瞎子点灯,白费蜡。若每天心无主见的、一味追求拳架的、集体追求音乐快节奏打拳的,只会“舍本求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第六、习拳练功要“静心慢练”。能慢就能静,能静就能松。心神松静贯始终,静心慢练出神功。静心练为养,心乱练为伤;慢练为养,快练为伤;松练为养,僵练为伤.....。笔者认为“慢练”,有一个时间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练功开始持续时间必须达到25分钟以上,才能加速新鲜血液循环一周,血速加强,气冲病灶,消除气滞血瘀;排除毒素,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气敛入骨,发生细胞革命,生产血红蛋白,增强生命话力。所以,时间就是运动量。有了一定运动量,才能带来质的变化。这就是“时间+运动量=质变”的公式。运动量的标准必须以拳势呼吸的最佳配合比为基础(肺活量+呼吸频率+拳势速度),达到25分钟以上。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达到“质变”目的。练拳过快或过慢都会有伤害的。所以,“静心慢练”会收益颇多。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一则可强化拳意,放松心身。二则可“动中求静”,静养心神。三则可完美配合、高度协调。四则可精工细雕,达到“形美感目”、“艺美感心”的境界。
拳学路长得道难,善于求道能登攀。养生是靠理法嬴得的,功夫是靠时间、汗水换來的。”笔者愿与拳友们共勉、共享、共进,以求会练,会养。练出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养出五福之音“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此文便是笔者的初衷,更是一个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评员、教练员的责任和担当。文理繁多,学识浅薄,焉能不错。恳请名家和拳友们釜正、赐教。
全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位、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评员、塔城地区武协副主席、塔城地区太协顾问
梁向阳
2021年7月1日
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参阅文献 

1、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
2、 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
3 、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术十要》
4 、傅钟文《传统杨式太极拳教材》(内部资料).
5、奚桂忠《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
6 、赵斌、赵幼斌、路迪民《杨式太极拳真传》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7、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8、 万玉纲《杨式太极拳85式传统套路行拳走架进阶》.东南大学出版社.20I6.8
9 、《中华武术》杂志社《太极拳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
10 、门惠丰.阚桂香《东岳太极拳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
(0)

相关推荐

  • 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

    一.无极动,太极生,练拳须从无极始.打拳开始的时候不要匆忙,须静站无极桩:待到丹田气息鼓荡了,也就是说丹田气息发动了,再行拳走架. 二.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打拳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打拳,只当 ...

  • 太极行拳行功走架歌诀(中)

    <虚腋> 臂在肩外腋下虚,行拳出掌宜平衡. 肘肩拽膀坐手腕,内劲顺遂贯指尖. <圆裆> 腿在胯外裆宜圆,立身中正下盘稳. 圆裆开胯腰宜松,内气顺畅劲行脚. <定胯> ...

  • 练好太极拳,须有一个拉伸筋骨的过程!

    古人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习太极拳如果按照动作的外形去做,那就和广播操没什么区别了,只是用肌肉来挥挥手踢踢腿而已,所以,能够做到筋骨练习的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一.筋骨练习,说归说,练归练. 首 ...

  • 练好太极拳松沉15个方法

    练好太极拳松沉15个方法

  • 看这几个“起势”才能明白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起势"之误 太极拳之"起势"也称"预备势",即上场练拳的初始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太极拳的"起势"变了. 放眼 ...

  • 你练的太极拳收势有效果吗?如果没有请看......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盘架子时,不太注意收式.实践证明练太极拳必须认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证相应的锻炼效果. 收式的"收"包含着两层意思. 其一是"收尾 ...

  • 练好太极拳的捷径,终于被说破了!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 ...

  • 练好太极拳必抓核心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一个动作,练好太极拳整体协调能力。腰好、腿也好。

    悦太极.阅人生.越健康 更多太极哲理.拳法的公众平台 传统太极基本八式,二维码进入

  • 练好太极拳打通小周天

    悦太极 4天前 练拳打通小周天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必须练好太极拳,第二阶段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打通小周天.现按这两阶段,再分步骤叙述如下: 第一阶段,练好太极拳. 怎样才算练好了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标 ...

  • 记住这“十字”要领,不找老师也能练好太极拳

    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教拳,逐渐发现爱好者们对很多太极拳相关书籍看不懂或者摸不着头脑.在经过长时间的琢磨下,我总结出了十个字要领,目的是想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好记.今天拿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下,如有不周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