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试图调解国共争端的美国大使赫尔利,回国后三次竞选议员也失败!

赫尔利1883年1月8日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乔克陶印第安人居留地,1905年毕业于浸礼会印第安学院,1908年获得华盛顿国立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乔克陶地区任律师。一战中是美国陆军上校,战后继续开设律师事务所。1928年任陆军部副部长,1929年-1933年任美国战争部长,成为俄克拉荷马州州第一个进入内阁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新服役,授予准将军衔,在远东战区服务,任马歇尔将军的私人代表和参谋长,1941年去被包围的巴丹半岛,曾提出三次合理化建议配置食物和弹药,但最终无法解救当地的士兵。1942年任驻新西兰公使。后任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先后到过苏联,中近东、印度、中国。是第一个获准访问东线的外国人,1943年参加德黑兰会议,起草德黑兰宣言。

1944年,赫尔利晋升少将。经马歇尔和史汀生建议,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来华,罗斯福的这个安排还是有考虑的,毕竟赫尔利来过中国并且具有协调经验,同年底接替高斯任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以为看到了自己调解国共矛盾的机会。因为,此时苏联政府已经公开宣布:鉴于苏联与中华民国政府有条约,苏联将停止帮助中共。同时国民政府得到了美国的合法支援,已经很快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共想大块控制地盘,但并不成功。

因此,赫尔利确信,中共也许终于意识到:同国民政府达成一项协议,可能对其事业会更加有利。赫尔利决定大胆利用这一历史机会。接下来,先后二次向中共方面发出谈判邀请电,但均遭到对方拒绝。然而,赫尔利坚持自已的想法,一方面再次向蒋建议: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要表示出宽宏大量的治理国家。随后向中共发出了第三次邀请。赫尔利同时还建议:公开发表邀请信,以争取全国舆论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表示,并非不愿意前来重庆加入谈判,而是担心政府方面无法保证中共领袖的人身安全。赫尔利获悉此信息后,立即捎信表示原意飞到延安并与中共领导人同机来重庆,而且负责在重庆的安全。

1945年在重庆谈判是举行了,但赫尔利调解是彻底地失败了。于是,他也辞去大使职位,著有《1944-1945年间的蒋介石政府与红色中国人》。1946年,1948年,1952年三次作为共和党代表新墨西哥州的参议员候选人,但均未能当选,1963年7月20日病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