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第一性原理,你所做的,都是无效努力
我曾经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多年,平时朋友们如果遇到跟电脑、网络相关的问题,都会找我帮忙。有一次,一个做英语培训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来说:
“我想做个网站,需要有在线观看、以及下载短视频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在家看视频学习。就像xx网站那样的。大概需要多少钱?”
“就这点儿功能,申请个公众号不就解决了?”我想了一下回答她。
“不行,公众号上不能下载,xx网站都有下载功能的。”
“你为什么要下载?”我追问。
“可以保存在电脑上,想什么时候看都行,还能转发给别人,很方便。”
“你想随时随地使用视频,公众号完全可以做到;你要想分享给其他人,公众号也有转发功能,干嘛非要走个'下载’流程呢?”我有点不解,再次问她。
她想了一会,终于恍然大悟:“对呀,'下载’功能还真没必要,申请个公众号就行,这下省钱了,太感谢了!”f
对我这位朋友来说,其实“下载”本身并不是目的,灵活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才是目的。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两位年轻的妈妈,各自带着孩子,一起去逛公园。孩子们想去公园里的游乐场,她们就带着孩子往游乐场的方向走。
快到的时候,恰好路过一座石桥,两个孩子对这座桥很感兴趣,东瞧瞧、西看看,在桥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离开的意思。
其中一个妈妈催促孩子们说,别玩了,抓紧时间,等到了游乐场再玩。
但另一位妈妈及时制止了她的行为,并对她说,我们这次出来,不就是想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吗?至于在哪玩,玩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现在玩得挺好就先别管他们,等他们不想玩了,再去游乐场也不迟。
在这个故事里,对于两位妈妈和孩子们来说,去游乐场并不是目的,玩得开心才是目的。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并没有弄清楚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在过程中经常偏行己路,远离了原来的初衷;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然而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于这种现象,哲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象,是指表象,想象;是表面的,外在的,想象中的状态。如果只是追求事物表面的、或者想象中的状态,就会陷入到形式主义的泥泞之中,离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越来越远。
营销学创始人莱维特,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世界上并没有商品这种东西,客户想要的只是通过这个商品所获得的好处。
比如,你需要的明明是一个直径5毫米的钻孔,却把全部精力用在寻找直径5毫米的钻头上,其实你是用钻头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来打这个孔都无关紧要。
有一个概念最近很流行,叫做“第一性原理”,是一种用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方法,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对“第一性原理”的解释是:
“第一性原理”思维是相对于“比较思维”而言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做过或者正在做某件事,我们也去做,别人都在说的话,我们总是信以为真。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事都只能产生细小的发展变化。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要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西部发现了大量的金矿,于是很多人都揣着发财梦去西部淘金,其中有一个人在前往的路程中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绕很远的路前往目的地,或者干脆放弃。
正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有很多和他一样的淘金者陆陆续续从身边经过,但也都无法过河。转念一想,我来的目的是要发财,而不是到那个淘金的地方去,其实只要有钱赚干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用身上所有的钱租下一条船,在大河边做起了摆渡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他赶到了那个淘金的地方,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挖金矿了。由于挖矿工作强度很大,人们需要大量的饮用水,而附近干净的水又很少,于是,他把水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卖给他们,又赚了一大笔钱。
这些淘金的人,在挖矿的时候,总是要跪在地上,对裤子的磨损非常大,没几天就把裤子给磨破了。他又看到了商机,因为附近有很多被丢弃的帐篷,把帐篷布做成裤子,不仅耐磨,而且耐脏。通过卖裤子他赚了更多的钱,这种裤子就是我们今天穿的牛仔裤。
再后来,他还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牛仔裤品牌——李维斯。
无论做任何事,都有它的“第一性原理”,比如:
当你把“找乐子”作为看电影的第一性原理,在遇到烂片的时候,就可以马上起身走人,不跟电影票钱较劲。
当你把“长本事,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作为上班的第一性原理,就不会对眼前的蝇头小利锱铢必较,那些阿谀奉承、勾心斗角和蝇营狗苟的事,也能省就省了。
当你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第一性原理,就不会因为没房、没车、没存款而焦虑。
“第一性原理”,其实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在看问题、做决定时候,不被外在表象迷惑,永远把事物的本质与核心价值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以终为始,不断纠偏,直到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