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用力多管齐下 广东新会全面深化镇街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统一部署,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坚持精简效能、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原则,聚零为整,攥指成拳,进一步强化镇(街)事业单位服务职能,高质量完成镇(街)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标志着新会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踏上了新征程。

新会区双水镇事业单位揭牌仪式

高站位、优布局,夯实基层工作“主阵地”

在本轮改革中,新会区按照“紧扣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要求,统筹推进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和规范设置,进一步精简和综合设置镇(街)事业单位。各镇(街)按规定统一设置公共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党校)、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全科网格服务中心、执法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站),同时,会城街道等4个特大镇(街)因地制宜设置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大泽镇等7个较大镇因地制宜设置财政所、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改革后,各镇(街)事业单位机构个数与改革前保持不变,事业编制总数比改革前增加20名,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讲党性、育人才,增强镇(街)党校“内动力”

为更好发挥党校人才培养基地的核心作用,以本次镇(街)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着力破解机构条块管理界限,新会区通过创新编制管理,在公共服务中心加挂党校牌子,将11个镇(街)党校设立为事业单位,给予机构编制保障,激发党校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江门市唯一将镇级党校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市(区)。同时,依托各镇(街)党政机构——公共服务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与镇街党校“双阵地”功能,在各镇(街)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党校管理体系,形成全区党员教育服务阵地“一张网”格局,为基层党员干部参学参训提供便利,实现在家门口接受党校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项目、壮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新速度”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是本次改革的选设机构之一,通过紧扣功能定位融入财政结算中心职能,充分发挥产业指导、技术服务、资金筹措、产销对接、金融服务等重要作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企业连接政府的纽带和桥梁,疏通当地经济发展中思想不通、技术不精、市场不懂、资金困难等难题,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叠加效应,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互通、业务互联、政策共享、资金结算保障等服务,让企业办事“有门”、发展“有路”、解困“有家”,持续为全区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强服务、见实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为了打造实体化、一体化、实战化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平台,按照“治理+网格+执法”工作思路,各镇(街)统一设置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全科网格服务中心、执法服务中心),将社会综合治理创新理念贯彻改革全过程,不断完善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水平,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稳信访、执法服务等在基层设置的多个“专科网格”整合为一个“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覆盖”,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李玄光 江门市新会区委组织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