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的父亲有多牛?堪比廉颇的赵国名将,曾打破了秦军不败神话 2024-06-16 01:33:44 在一般人看来,历史上的赵奢其实并不算太出名,大家对于他的印象更多的是来源于赵括,也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奢是赵括的父亲,曾非常有预见性的断言,日后赵括不堪大用。 《史记》中记载,赵括熟读兵法,能言善辩,连赵奢这个当父亲的都辩不过他。但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在他看来,自家儿子过于空谈,战争乃生死存亡的大事儿,赵括言谈之间却一点的都不严肃。这样的心理,日后若是成为赵国将领,是会出事情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果不其然,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赵王启用赵括换下廉颇,指挥四十多万赵国军队与秦军决战,结果轻敌冒进,落入秦国武安君白的圈套之中,最终赵括死于乱军之中,赵军四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邯郸城内几乎是家家戴孝。这便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典故的来源。当然了,赵奢能下如此论断,自然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武将。要知道在将星璀璨的战国时代,马服君赵奢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一般只要提起战国名将,必有赵奢的一席之地。比如在贾谊的《过秦论》里面,赵奢乃是与吴起、廉颇、田忌等人并列的存在,共同位列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中。“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而在历朝历代的武庙之中,也都有赵奢的位置,由此可见其在军事史上的地位。赵奢作为战国名将,其实打的仗并不算多。历史上记载由他指挥的大型战役,也就一个阏与之战。但就是这一战,却打出了马服君的赫赫威名,奠定了赵奢在战国群星中的历史地位。因为赵奢在阏与之战中面对的是强大的秦军,而且还是商鞅变法之后未尝一败的秦军。在当时连廉颇和乐乘两位赵国名将,都直言没有什么胜算的情况下。寂寂无名的赵奢,却率领赵军,从正面击败了秦军,打破了秦人的不败神话。即便赵奢一生中,就赢了秦国这一次,那也足以让他炫耀一辈子。阏与之战是公元前269年,秦国和赵国双方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起因是秦国和赵国约定交换城邑,结果赵国毁约,在拿到秦国给出的城池之后,拒绝拿出交换的城池。其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秦国给出的城池原本就是赵国的,只不过在之前的战争中被秦国给夺了过去。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城池是赵国的,那也是人家秦军靠实力夺过去。既然如今大家约定好交换,那就该按照规矩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无疑是不讲信用。所以,当时倍感欺骗的秦昭襄王,以此为借口,派胡阳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阏与是赵国重镇,赵惠文王有心要救,便召来廉颇,商讨救援方案。结果廉颇直接告诉他,太远了不好救,另一位赵国大将乐乘也是这个意思。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很显然,廉颇和乐乘都不看好救援阏与,认为没什么胜算。但是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对赵王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要怂,就是干。这话正好说道赵惠文王心坎儿里面去了,赵人向来骁勇彪悍,没有理由怕秦国啊,果然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自家人。于是赵惠文王命赵奢为将,率兵救援阏与。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不仅有勇,更有谋,虽然他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这里的勇者可不是无脑硬上。赵奢拜将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率军跑去阏与找秦军硬刚。因为廉颇说过,从邯郸去阏与道远险狭,劳师远征的赵军,面对以逸待劳的秦军,胜算确实不大。赵奢率军出了邯郸之后,只走了三十里,便让大军扎营,按兵不动。摆出一副自己无意救援阏与,只想守好邯郸城的样子。当然,胡阳那边也不傻,疑兵之计这种东西,谁都会玩儿,他们并不确定赵奢是否真的无心救援阏与。所以秦军分出一队人马,又跑去进攻赵国的武安,一来是掩盖自己进攻阏与的意图,二来则是看看赵军是否会真的守着邯郸按兵不动。三来,还可以引诱赵军去救援武安。这招一石三鸟,不可谓不刁钻。然而,赵奢稳如泰山,根本就不把进攻武安的秦军放在眼里,他知道这就是秦军在试探他。所以,他命令赵军继续按兵不动,并且还继续加固营垒,营造一副要与邯郸不离不弃的样子。胡阳见状,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有派出探子来赵军大营探查虚实,但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疑点。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最终,胡阳确定,赵奢是真的不想救阏与,于是便下定决心攻城。然而,就在秦军一心攻打阏与之时,赵奢利用赵军的机动优势,星夜疾驰,仅仅两天时间,赵军便来到了阏与城50里处。这时,秦军还没能攻下阏与城。不过,胡阳也没有要撤退的意思,因为赵军此时是孤军深入,后援不急。而且赵军长途奔袭,必定疲惫、否则也不会在50里外驻垒扎营。所以,只要自己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那么胜算依然很大。然而,他却不知道,这其实又是赵奢挖好的坑。对于赵军来说,两天的奔袭,确实相当耗费体力,而且许多的辎重也跟不上。如果秦军严阵以待,以逸待劳,那赵军还真拿他没多大办法,等到进攻武安的秦军回来,甚至还会面临被夹击的危险,后路粮道也可能被阻断,形势可以说是比较严峻。所以他佯装无力进攻,引诱秦军来攻。与此同时,他已经提前占据了北面高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于险狭的阏与地形来说,无疑是占到了地利之势。所以,这里是赵军的主场。果不其然,秦军冲过来之后,因为地形的缘故无法展开,大家挤在狭窄的道路上,被居高临下的赵军给暴揍。最终,秦军大败而逃,阏与之围随之解除。很显然,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赵奢出色的指挥谋划是分不开的。她他虽然高叫着狭路相逢勇者胜,但用兵调度一点都不鲁莽,临场指挥更是相当出色。无论是战前驻军邯郸,麻痹秦军的出色谋划,还是后面抢占高地,化被动为主动的点睛之笔,那都是非常精彩,告诉大家打仗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相比于赵奢,赵括这个当儿子的可就差多了,他空有其勇,而无其谋。在长平之战时,因为秦军悍勇,赵军野战失利,廉颇只能选择筑垒防守。于是,长平之战就变成了一次国力之争,赵国因为国力较弱,粮草不足,所以撑到后面就有些撑不下去了。此时的赵王想要主动出击,但廉颇却直言打不过,就是不跟秦军打。但赵括不这样想,作为马服君的儿子,他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支持主动出击。赵王心想,关键时候,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于是,换下廉颇,换上赵括,还把邯郸城里的二十万家底全部掏了出来,全部交给了赵括。他希望赵括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再现一次阏与之战的辉煌。此时的赵括也是意气风发,因为他也有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经历。然而,赵括不是赵奢,白起也不是胡阳;或者说赵括成了胡阳,白起成了赵奢。赵括轻敌冒进,被白起截断粮道,分割包围,最终全军覆没。我看到网上有不少给赵括鸣不平的,确实,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能全怪赵括,国力的差距,决策者的失误都是问题。但是,赵括身为赵军统帅,居然让四十多万大军被全歼,仅仅这一点他就足以称得上无能。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你见过输得这么惨的战役吗?如果赵括能有他父亲的三分稳重,或许无法击败白起,但也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赞 (0) 相关推荐 长平之战中,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让白起指挥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对于赵国和秦国来说,都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赵国经此之后元气大伤,尽管后期也不是那么好灭的,但整体实力还是弱了,而引领长平之战秦军获得胜利的,是后来悄悄换上的主将白起.但为什么秦国没 ... 秦将白起:究竟是暴掠者还是战神?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戈德温男爵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7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他是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天才 ...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战成名的名将,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谁? 要说一战成名,我想起古代一对父子,这对父子,都是一战成名,可是却有着很大的反差,甚至失败的一方更被大家所熟知,他们就是赵奢和赵括父子. 父亲:赵奢 成名战:阏与之战 赵奢在阏与之战前,也已经是赵国的大 ... 长平之战的主帅是谁?为什么一开始用王龁而不用白起? 长平之战作为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也是白起生涯中最为后世人所争议的一次战役,因为后世一直都有一种传言,认为是白起将当时赵国全部的四十万大军都给坑杀了,虽然这种说法 ... 肥之战,桓齮初期占优,但终究不敌李牧,此战影响秦国统一进程 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曾率部攻入赵国,斩杀赵将扈辄,号称斩杀赵军十万,进一步削弱了赵国的国力,尤其是军事力量,同年十月,桓齮再度发兵攻入赵国,而这一次,他要面对的对手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桓 ... 秦国围困赵城,廉颇不敢出战,一个收租小吏出身却歼灭十万秦军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在公元前270年,秦国围困赵国城池时,廉颇却不敢领兵出战,表现的让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反的是赵括之父赵奢,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却几乎一举歼灭十万秦军,打破了商鞅 ... 绝代战神白起军功到底有多大?才使得他骄狂到目无秦王自寻绝路! 说起中国古代纯军事奇才,大家应该都会不约而同想到秦国号为"杀神大将"的白起,白起一生大小战役不下百场,竟无一败绩,而且在历代名将歼灭敌军数量上,他表现出的残暴和冷血更是无出其右.也 ... 廉颇打不了仗赵奢敢打,奇袭制胜,大败秦军 鄢郢之战,秦国大败楚国,楚国从此偏安一隅,苟存于世,对秦国再也构不成威胁.秦国就将矛头指向了唯一还有实力能与之争锋的赵国.公元前269年,秦国攻占赵国的蔺.离石.祁拔三城,赵国送公子郚入秦为质,并且与 ... 长平之战,秦国已经消灭了赵国主力,为何却在40年后才灭掉赵国?|魏国|齐国|秦军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战败,整整四十万大军,被秦国主帅白起,坑杀殆尽.这一战之后,赵国几乎损失了全国所有的精锐军队,军事体系已经彻底崩溃了. 但有趣的 ... 赵括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能炫耀一辈子,还被称为名将 相比于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战败导致赵国45万人被杀的赵括来说,他父亲赵奢的名气远远是不如赵括的,历史因为长平之战记住了赵括,但是赵奢到底做了什么?没几个人能记得住,赵奢被赵国封为马服君,君是战国时期的 ... 【父亲节特辑】赵成现 | 父亲偷牛 "你爹偷牛啦." "你爹才偷牛啦!" "你还不信,你去操场看看,保卫组的人正在盘问你哥哩." 一下课,同村的阳阳就跑进我所在的教室告诉我一个 ... 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谁更牛:其实赵括就可以吊打罗马! 研究大秦与罗马帝国很有意思,这两个在历史上都叫做"秦"的伟大帝国,他们的军队全都强悍敢战,令敌人闻风丧胆.如果万一这两支强军相遇,发生了战争,谁会占据优势呢. 强弩对投枪,长矛对长 ... 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精锐多次冲锋,为何击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说起古代的名将,战国的白起当然榜上有名,他击溃过不少名将,比如韩国名将暴鸢,魏国名将公孙喜,不过最出名的,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毕竟长平之战后,从此天下形势开始确定明朗,东方六国再无一人是秦国对手. 而 ... 父亲是一头牛 文丨陌陌清荷 侠 道 父亲还守在老家干重活,有时候心疼,让他来深圳,托朋友给他介绍份轻松工作.他倒好,先是舍不得离开奶奶,后是舍不得那栋房子.不知道是因深圳消费高,还是太眷恋故乡,他生死不来深圳.他总 ... 济西之战,一堂24年后长平之战的实战教学,廉颇领悟了,赵括没懂 导读 济西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84年,以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与齐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五国攻齐".齐国大将触子欲借助天然屏障济水为防线阻挡五国联军 ... 如果廉颇不被赵括换将,伺机使出破秦计,能否改写长平之战结局? 廉颇是长平之战上半场的赵国主将.其率军赶赴上党与秦军作战,几场小败后,成功将秦军挡在丹河以西,形成了秦.赵两军对峙的局面.但战事长期僵持的结果是:年轻的赵王忍耐不住,在秦国反间计蛊惑下,走马换将,以赵 ... 马谡、赵括二人都被寄予厚望,最终都遭受惨败,他俩谁更弱一些?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对手不是秦国,或者说换个地方,哪怕对手仍然是白起,赵括也未必会输,不说秦军少量骑兵竟然真能完成切割包围,就说秦军围赵军本身兵力就不够,大概率依仗补给线短,制度优势,征召了大量士卒,才能 ...
《史记》中记载,赵括熟读兵法,能言善辩,连赵奢这个当父亲的都辩不过他。但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在他看来,自家儿子过于空谈,战争乃生死存亡的大事儿,赵括言谈之间却一点的都不严肃。这样的心理,日后若是成为赵国将领,是会出事情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果不其然,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赵王启用赵括换下廉颇,指挥四十多万赵国军队与秦军决战,结果轻敌冒进,落入秦国武安君白的圈套之中,最终赵括死于乱军之中,赵军四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邯郸城内几乎是家家戴孝。这便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典故的来源。当然了,赵奢能下如此论断,自然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武将。要知道在将星璀璨的战国时代,马服君赵奢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一般只要提起战国名将,必有赵奢的一席之地。比如在贾谊的《过秦论》里面,赵奢乃是与吴起、廉颇、田忌等人并列的存在,共同位列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中。“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而在历朝历代的武庙之中,也都有赵奢的位置,由此可见其在军事史上的地位。赵奢作为战国名将,其实打的仗并不算多。历史上记载由他指挥的大型战役,也就一个阏与之战。但就是这一战,却打出了马服君的赫赫威名,奠定了赵奢在战国群星中的历史地位。因为赵奢在阏与之战中面对的是强大的秦军,而且还是商鞅变法之后未尝一败的秦军。在当时连廉颇和乐乘两位赵国名将,都直言没有什么胜算的情况下。寂寂无名的赵奢,却率领赵军,从正面击败了秦军,打破了秦人的不败神话。即便赵奢一生中,就赢了秦国这一次,那也足以让他炫耀一辈子。阏与之战是公元前269年,秦国和赵国双方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起因是秦国和赵国约定交换城邑,结果赵国毁约,在拿到秦国给出的城池之后,拒绝拿出交换的城池。其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秦国给出的城池原本就是赵国的,只不过在之前的战争中被秦国给夺了过去。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城池是赵国的,那也是人家秦军靠实力夺过去。既然如今大家约定好交换,那就该按照规矩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无疑是不讲信用。所以,当时倍感欺骗的秦昭襄王,以此为借口,派胡阳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阏与是赵国重镇,赵惠文王有心要救,便召来廉颇,商讨救援方案。结果廉颇直接告诉他,太远了不好救,另一位赵国大将乐乘也是这个意思。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很显然,廉颇和乐乘都不看好救援阏与,认为没什么胜算。但是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对赵王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要怂,就是干。这话正好说道赵惠文王心坎儿里面去了,赵人向来骁勇彪悍,没有理由怕秦国啊,果然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自家人。于是赵惠文王命赵奢为将,率兵救援阏与。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不仅有勇,更有谋,虽然他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这里的勇者可不是无脑硬上。赵奢拜将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率军跑去阏与找秦军硬刚。因为廉颇说过,从邯郸去阏与道远险狭,劳师远征的赵军,面对以逸待劳的秦军,胜算确实不大。赵奢率军出了邯郸之后,只走了三十里,便让大军扎营,按兵不动。摆出一副自己无意救援阏与,只想守好邯郸城的样子。当然,胡阳那边也不傻,疑兵之计这种东西,谁都会玩儿,他们并不确定赵奢是否真的无心救援阏与。所以秦军分出一队人马,又跑去进攻赵国的武安,一来是掩盖自己进攻阏与的意图,二来则是看看赵军是否会真的守着邯郸按兵不动。三来,还可以引诱赵军去救援武安。这招一石三鸟,不可谓不刁钻。然而,赵奢稳如泰山,根本就不把进攻武安的秦军放在眼里,他知道这就是秦军在试探他。所以,他命令赵军继续按兵不动,并且还继续加固营垒,营造一副要与邯郸不离不弃的样子。胡阳见状,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有派出探子来赵军大营探查虚实,但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疑点。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最终,胡阳确定,赵奢是真的不想救阏与,于是便下定决心攻城。然而,就在秦军一心攻打阏与之时,赵奢利用赵军的机动优势,星夜疾驰,仅仅两天时间,赵军便来到了阏与城50里处。这时,秦军还没能攻下阏与城。不过,胡阳也没有要撤退的意思,因为赵军此时是孤军深入,后援不急。而且赵军长途奔袭,必定疲惫、否则也不会在50里外驻垒扎营。所以,只要自己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那么胜算依然很大。然而,他却不知道,这其实又是赵奢挖好的坑。对于赵军来说,两天的奔袭,确实相当耗费体力,而且许多的辎重也跟不上。如果秦军严阵以待,以逸待劳,那赵军还真拿他没多大办法,等到进攻武安的秦军回来,甚至还会面临被夹击的危险,后路粮道也可能被阻断,形势可以说是比较严峻。所以他佯装无力进攻,引诱秦军来攻。与此同时,他已经提前占据了北面高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于险狭的阏与地形来说,无疑是占到了地利之势。所以,这里是赵军的主场。果不其然,秦军冲过来之后,因为地形的缘故无法展开,大家挤在狭窄的道路上,被居高临下的赵军给暴揍。最终,秦军大败而逃,阏与之围随之解除。很显然,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赵奢出色的指挥谋划是分不开的。她他虽然高叫着狭路相逢勇者胜,但用兵调度一点都不鲁莽,临场指挥更是相当出色。无论是战前驻军邯郸,麻痹秦军的出色谋划,还是后面抢占高地,化被动为主动的点睛之笔,那都是非常精彩,告诉大家打仗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相比于赵奢,赵括这个当儿子的可就差多了,他空有其勇,而无其谋。在长平之战时,因为秦军悍勇,赵军野战失利,廉颇只能选择筑垒防守。于是,长平之战就变成了一次国力之争,赵国因为国力较弱,粮草不足,所以撑到后面就有些撑不下去了。此时的赵王想要主动出击,但廉颇却直言打不过,就是不跟秦军打。但赵括不这样想,作为马服君的儿子,他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支持主动出击。赵王心想,关键时候,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于是,换下廉颇,换上赵括,还把邯郸城里的二十万家底全部掏了出来,全部交给了赵括。他希望赵括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再现一次阏与之战的辉煌。此时的赵括也是意气风发,因为他也有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经历。然而,赵括不是赵奢,白起也不是胡阳;或者说赵括成了胡阳,白起成了赵奢。赵括轻敌冒进,被白起截断粮道,分割包围,最终全军覆没。我看到网上有不少给赵括鸣不平的,确实,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能全怪赵括,国力的差距,决策者的失误都是问题。但是,赵括身为赵军统帅,居然让四十多万大军被全歼,仅仅这一点他就足以称得上无能。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你见过输得这么惨的战役吗?如果赵括能有他父亲的三分稳重,或许无法击败白起,但也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