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粉到黑清,为何现在人们对清朝的风评一路下行
从90年代到2000年时期,电视荧屏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清宫剧,剧中的人物,一口一个吉祥,张口闭口就是奴才的,让人们刚开始看着好玩,后来觉得有些腻味,最后感到实在是恶心了。
清宫剧
随着人们对清宫剧的审美疲劳加剧,网上对清朝的风评也是一路下行,以至于提起清朝你要是不啐一口,别人都会觉得你这人的历史观,实在是有些幼稚和无知。
那么为何人们会这么仇视清朝呢?依我看,主要应该有两个原因:
太了解和槽点多。
中国人最了解的封建王朝
作为最靠近现代的封建王朝,人们对清朝的了解,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王朝都要清晰得多。
俗话讲,距离产生美,一旦距离没了,那么美就没了,如果再拿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的话,那可就是大型翻车现场了。
大家所了解的秦、汉、唐、宋、明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繁华无匹的盛世,大多是从史书上得知,最多佐上一些笔记小说的花边小料。
靠文字来体会,剩下的全靠自己来脑补,不过,想象力这个东西,就看你怎么天马行空了。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白是什么白?熟视无睹、故意曲解、避重就轻、甚至黑白颠倒的历史解读,也不是非常少见。
毕竟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客观的文字,也会有主观的不同解读。
原本清朝也是和别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大家都按照史书上来,谁都别说谁太黑。
然而到了清朝晚期,时代不同了,人们接触、了解这个王朝的途径、渠道开始五花八门、真实直观起来。
这个时候,不仅有2D相片,还有活动着的影像记录,而且拍摄这些光影作品的洋人,是不太会考虑你大清的感受的。
我的取材我做主,西洋人看社会更侧重于个人,因此底层人的生活状态,是他们主要重点拍摄对象。
于是哀哀的饥民,阵亡的兵士、残破的街市,让人们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清朝,也深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苦难。
但别的朝代就没有这些事儿吗?从秦到清,仔细看历史的话。饥饿、战乱就是中国百姓苦难史的主旋律,否则张养浩也爆不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
而先前的朝代,在没有土豆、番薯这些高热量、高产量的食物之时,那时的饥荒之情况,恐怕比晚清时期还要惨烈得多。
没办法,别的朝代我只能看到史书记录“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但你这里死多少人、怎么死的,有人记录,有人拍摄,影像对图文的降维打击,最终让人们形成了一个,清朝真不是人呆的时代这个共识。
更何况,清朝本身槽点儿太多,招人恨也是有原因的。
槽点太多
比起其他封建王朝,清朝自身的槽点,实在是多,让不同阵营的人,都能找到恨他的理由。
作为一个从北方杀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期间杀戮血腥很重,传统主义者恨他灭了汉家王朝、手段残忍。
作为一个顽固的封建王朝,他以残忍、疯狂的方式扑灭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种事情,对于王朝自身来讲,天经地义,但对于左派人士来讲,清朝就是十恶不赦、让人痛恨的反动势力。
作为第一个被人从海上打破国门的王朝,清朝看家本领弱爆了,而且丢人还丢到国际上,让人轮着虐不说,还割土赔款,丢死个人。对于爱国主义者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令人恨得牙痒痒。
满清入关时的留发不留头政令,使得人人脑门上背了个金钱辫,难看不说,侮辱感十足。让民族主义者一直恨恨不已,简直是让人背上了几百年的枷锁过活,憋屈呀。
同时,满清时期大搞文字狱,搞得比其他朝代都过分,“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种通俗易懂的诗句,都被过分地曲解了,而且还是皇帝老大亲自赤膊上阵,将野蛮、固执亮给了大家看。这对于自由思想主义者来说,太野蛮了,无理还无耻,令人痛恨。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专制完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糟粕,在现代主义者眼里,批判对象肯定要批判典型的,那就是你了,大清,没得跑。
只要看你不爽,找个毛病还不简单,想恨你,总有恨你的理由。
从清粉到黑清,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大型直播翻车现场,先前滤镜开到极限,美颜效果都让大家感觉不真实了。突然关掉滤镜,看到素人的样子,大家就开始各种吐槽了,你这不好,那也不好,一无是处,还占着国运、资源,导致国家落后、挨打,让大家现在还被迫补着维多利亚时期的课程。
这锅必须有人背,既然你背了,那不仇视你,仇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