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唐诗解读——杜甫之《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

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三十年,坐客寒无毡。

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注:

苏源明(?~764),初名预,字弱夫。唐代诗人。京兆郡武功县(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人。幼年丧父,寓居徐、兖二州。擅长文章,闻名于时。天宗年间进士及第,后任国子监司业。

解读:

在杜甫的朋友圈里,郑虔老先生比杜甫大许多,从年龄上讲是杜甫长辈。怀着对长者的尊敬,杜甫不吝笔墨,单是为郑虔,就写下十多首诗,记录了一位历经悲苦的儒学大师凄惨的人生境遇,笔下充满情感。再联系到《全唐诗》郑虔的简介中也称其“最善杜甫”,郑虔——很可能就是杜甫终生最难忘怀的良师益友。

少年时代的郑虔,学习刻苦异常,因为家贫,连纸也买不起,正好他所栖身的慈恩寺里柿叶特别多,在僧房里堆有几大间,都是用来烧灶的。郑虔灵机一动,在柿叶上动起了脑筋。他每天取出柿叶若干,以叶当纸,练习字画,时间一长,竞将几间房里的柿叶都写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在柿叶之中,领悟了书画三昧。士林一时称为佳话。

一代大儒,却也曾因才多累,时运不济。早在他当协律郎期间,因为有写作的习惯,在公务闲暇之余,搜集当朝奇闻逸事,写了八十多卷。这些书稿摆在桌上,有好事者偷偷看到了,立即上书告发,检举郑虔“私撰国史”。这一下,麻烦可就来了,“私撰国史”的罪名可不轻,因为按照祖制,历代都是宰相监修国史,除国史馆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担当。想当初,唐太宗想和宰相魏徵套近乎,想看国史——可能主要是想看看史官们是如何记录“玄武门事变”这一节不甚光彩的事情——就曾被魏大人一口拒绝。这样的告发,郑虔可吃罪不起,慌里慌张地,将辛辛苦苦写好的数十卷材料,全都付之一炬。

尽管“私撰国史”查无实据,但这样的记录方式其迹可疑,郑虔还是受到了纪律处分,作为危险人物,贬逐出京。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之久。回到京城后,郑虔当上了广文馆博士,可是生活也并不富有。他每次到广文馆官署时,都不按规矩把马系在门口,而是系在厅堂的台阶下面。主要是为了方便他喝醉了时好骑马返回,所以经常受到长官的责骂。尽管他的才华已经出名了三十年了,但家中来客就坐时却没有毡子可供御寒。幸好全凭有苏源明司业,常常拿钱给他买酒喝。诗题加一“戏”字,既有调侃之意,但也确是辛酸之言。可见郑虔当时有多落魄。然在杜甫笔下,才子不遇,使人恸哭,而仍以诙谐出之,不禁破涕为笑也。

杜甫还有一首诗:“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广文馆其实只是相当一所学校而已,而这所“国立学校”的条件,似乎也很有限。《国史补》中载,“自天宝五年置广文馆,至今堂宇未起,材木堆积,主者或盗用之。”《新唐书》中又称:“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这件事很令人纳闷,大唐王朝的国库里财源滚滚,贡品如流,可以耗费黄金白银盖高楼大厦,建厅堂馆所,却连一所学术机构也保全不下来,实在令人遗憾。郑老先生只好夹上铺盖,搬到好朋友苏源明那里住去了。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常常喊在嘴上,行动上却供给不足,这是历代官家的通病。

生活清苦倒也罢了。认真读书做学问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是心系家国或者沉醉于思考之中。读书求富,十有九空,郑虔是一心做学问的人,除了“编集之外,维日嗜酒”,老先生还是继续他清闲而清贫的生活。读书至少可以获得知识的慰藉,而与杜甫等好朋友的饮酒,则是生活中的另一件乐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打碎了几代人辛苦营建的太平盛世,成为一击不可承受的重创,京城失陷,满目疮痍。郑虔随着一批官员被掳到洛阳,安禄山成立伪政府,强迫授之他以水部郎中之职。郑虔平日里只知道钻进书袋,外面的消息也不灵通,不像人家名士萧颖士,早就觉察到了安禄山的负宠而骄,祸国殃民,干脆托病游山,逃过一劫。被俘的郑夫子在洛阳辗转难眠,托病不受官职,还“潜以密章达灵武”,表达一片忠心。陷于贼寇的日子,实在是痛苦的煎熬。

时间换得了空间,动乱终被平息。可是一帮逃难归来的皇族们,却重新板起了面孔,留在京城的被俘大臣们不但没有得到宽慰,反而被大加指责,严肃查处,受尽了委屈。郑虔和王维、张通三人同囚一室,并被要求作画壁上。后来虽说免了死罪,京城却不能留了。这中间王维凭着过硬的关系降职后留在了京城。而白发苍苍的郑虔,则被贬到遥远的台州当司户参军。

对于郑虔来说,贬旨已下,唯有满含悲愤,与朋友诀别,离开京城,跋山涉水,来到遥远的江南,寄寓他乡,苟活于世。

需要说明的是,杜甫与苏源明的友谊始于他在齐赵间的率性游历。写于大历元年(766)秋的《壮游》诗,回忆起与苏源明在一起的那段日子: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邱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成阳。

这首诗写得真是豪爽极了,道出了诗人写青年时代的杜甫离开东都洛阳到齐赵间(现在的山东与河南北部)纵情游荡的经历。当时穿着轻裘骑着肥马那是何等清狂!春天时引吭高歌在丛台上,冬天时纵马游猎在青邱旁。刚才还在皂枥林一带呼鹰捕鸟,转眼间又飞鸟逐兽到云雪山冈。曾经纵马飞驰仰面射鸟,也曾经引臂发箭射落高飞的鹫鸽。马背上欣喜若狂的苏源明,就像镇南将军山简看见他的爱将葛强立了战功一样,不停地将“我”夸奖!在这样快意的浪游中度过了八九年,才又西归回到古都咸阳。

郑虔、苏源明、杜甫三位在盛唐时期的读书人,虽然他们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大差距,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命运让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并将这种友谊保持了一生。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看图识唐诗(569)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六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六 风磴吹阴雪,岩山上的石级风来扬起阴冷的白雪, 云门吼瀑泉.原是云门这地方吼叫着泻下瀑布泉. 酒醒思卧簟,正如酒醒后想在竹簟上睡上一觉, 衣冷欲装绵.感 ...

  • 看图识唐诗(865)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广文到官舍,郑广文先生到了官署衙门, 系马堂阶下.把马系在厅堂前的台阶下. 醉则骑马归,喝醉酒了就骑马归去, 颇遭官长骂.常被考勤的官长责骂. 才名四十年,他的才名 ...

  • 看图识唐诗(565)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百顷风潭上,上百顷的大水潭上凉风阵阵, 千章夏木清.成千棵入夏的大树一片深青. 卑枝低结子,近地的树枝低低地结着果子, 接叶暗巢莺.相连的树叶暗暗地栖着黄莺. 鲜鲫 ...

  • 交友当交杜少陵

    交友当如杜少陵文/ 张立*1*  不久前,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证明"超时空穿梭"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光想想这点就觉得很美好,如果能够回到传说中的大唐,且回去的时间只够结交一位 ...

  • 瓜瓜斋第121期:才子郑虔轶事

    近来没怎么读书,今天翻书,又遇郑虔.我一早觉得他有趣,不妨就写几句吧. 按史书,郑虔是位才子,所谓"郑虔三绝",是玄宗皇帝御笔亲题的呢.三绝,指诗.书.画三样,样样精妙.郑虔在当时 ...

  • 看图识唐诗(567)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四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四 旁舍连高竹,山林旁的房舍靠近高插云天的绿竹, 疏篱带晚花.疏落的篱笆点缀着傍晚开放的野花. 碾涡深没马,大树蟠屈生长形成船状碾槽那空间可让马隐蔽, ...

  • 看图识唐诗(572)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 床上书连屋,床上的书堆得高接屋顶, 阶前树拂云.阶前的树长得可拂白云. 将军不好武,你身为将军却不喜穷兵黩武, 稚子总能文.你的儿子终将如愿读书能文 ...

  • 杜甫年谱简编(15 )至德二载(757年) 四十六岁

    从以上的诗题摘要中已经能看出杜甫今年的行踪了,他今年继续被叛军困在长安,四月从长安逃出来,跑到肃宗所在的地方陕西凤翔,授左拾遗.大约当了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可能是在十一月回到长安,这时候长安已经被 ...

  • 75 唐诗解读——杜甫之《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 夜台当北斗,泉路著东吴.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殁 ...

  • 10 唐诗解读——杜甫之《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 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 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 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 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 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 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 一饭四五起,凭轩心 ...

  • 23 唐诗解读——杜甫之《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人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

  • 59 唐诗解读——杜甫之《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 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 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 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 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 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 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 ...

  • 66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 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 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 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 宽容存性拙,剪拂念 ...

  • 80 唐诗解读——杜甫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 ...

  • 147唐诗解读——李白之《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上四下离)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