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成都童谣:走向日常的生活智慧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教的核心不仅是文学、美育,更重要的还是德育,社会实践的教育。在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廖娟老师班上,这种诗教就以童谣为切口,完成了一次跨学科的现代转换。
“成都童谣”是我们芯悦班在一二年级所做的班本课程,在课堂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采集、推广和创编等课外活动。
现在三年级,孩子们的身心进一步发展,识字量也增加了不少。成都是一个诗意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在成都留下过诗作。我们的班本课程就慢慢从“成都童谣”转向了“诗意成都”,走进历朝历代的诗人,感受他们笔下的成都之美。
等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心智水平进一步发展,班本课程就准备带他们“行走成都”,触摸本地的风土人情,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
其实,“成都童谣”“诗意成都”“行走成都”,落脚点都是在成都。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天府文化,源远流长。
我本身是芯悦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2018年9月接班时,我就在想:单纯的课堂教学,比如语文课,通过一篇课文也可以给孩子们思想品质、人文精神的浸润。但是热爱、勇气、合作、同理心,这些难以通过纸笔测验的品质又要如何带给孩子们呢?我们生活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有哪些地域特色,大家深入体验过吗?“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我们学校自2012年创建以来,一直很注重创新教育校本化,融通课程体系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给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空间。我们的天府文化班本课程属于生活·品格课程下面的生活·创美板块。我想着小学这六年分年段带着孩子们做一些课程和活动,让他们能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等他们长大了,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提到天府文化,眼前总会浮现故乡的山水。
为什么低段选择童谣作为天府文化的切入口呢?一方面是考虑到童谣有趣、朗朗上口,适合一二年级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个人生命记忆的回应。回想我的童年,仿佛只剩下一首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篓,一提提到堂屋口,碰到两条大花狗。”这首童谣,把我带回梦中的故乡,那个风土淳朴、静谧安详的小山村——明月乡陈家山。
想起我的祖祖,一位慈祥的小脚老人。从小,我是在她的肩头长大,我、姐姐和祖祖暖一个被窝;在夏天的夜里,在融融的月光下,祖祖摇着蒲扇给我和姐姐念童谣,我和姐姐摇着小辫,咿咿呀呀跟着祖祖一起念,童谣、祖祖、童年已交融为一体……
童谣,儿时回忆的符号。成都童谣,童真、童趣、诙谐幽默、朗朗上口,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在我们身边,你已经听不到孩子们念成都童谣了。他们满口网红语,知道抖音、吃鸡,却不知道有成都童谣。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作为一个四川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深情结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想,我应该做点什么。
我把大致想法和家长们一交流,发现他们也很感兴趣。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参与进来的话,或许可以改变班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我们采用了课堂讲解+课外亲子活动的方式:先通过课堂讲解对成都童谣有整体性的概览,再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采集成都童谣,然后通过多种途径推广成都童谣,最后以选修作业的形式创编成都童谣。
课程开始以前,我收集了很多资料。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阶段,我又做了一些转化,以成都童谣是什么、成都童谣有什么特点、成都童谣举例子为线索,用一堂课给孩子们做了一次普及性讲座。他们很喜欢,听说之后要去采集成都童谣,尤其兴奋。
采集成都童谣是家长带着孩子独自进行的,主要是去采访自家长辈、小区邻居、社区老人。采访前,会有一些准备工作,比如了解采访对象的年龄、地域,做一个简短的采访提纲,模拟演练一下,等等。这个活动是自愿参与的,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自主选择,最后我们班40多个孩子有32个上交了童谣采访作品。
川味童谣采风记
作者:范瑞烨
我叫范瑞烨,是西芯小学二年级二班的学生。因为我的爸爸是北方人,所以我从小到大只会说普通话……但这次的采访要学习四川话,我很忐忑……
她是我妈妈的小姨,也就是我的小姨婆。小姨婆今年49岁,是“资格”的成都人。我的计划是采访她,看看姨婆小时候唱的什么童谣。
采访前,爸爸说:采访人要对被采访人足够尊重,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身体坐直,肩膀打开。妈妈说:要提前准备好几个问题,在采访的时候才会顺利提问。我想在采访姨婆之前要先模拟采访一下,才好一次成功。于是,爸爸成为我的演练对象。
正式采访开始了。姨婆回答了我的问题,教了我一首她小时候学过的童谣,还有手指舞呢!
《王婆婆》
王婆婆,在卖茶
两个观音来喝茶
后花园,三匹马
两个童儿打一打
王婆婆,骂一骂
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童谣还有手指舞呢!但手指舞很难,一遍是学不会的……四川话也很难学,我到现在也不会说。不过,没想到姨婆小时候还有这么有意思的童谣呢,非常好玩!
和小姨学手指舞
童谣采访感想
讲述:李泽鋆妈妈
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孩子周末去上美术课的老师。老师七十多岁了,他的童年可能经历过战争。他讲的就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要吃杜鲁门”。我是80后,我们小时候讲的都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他跟我们讲的就不一样,瞬间这种年代感的差异就出来了。你会发现两代人之间,大的国家环境还有世界环境都有很大不同。
怎么把采集到的童谣作品推广出去呢?我们先是利用了班级环境建设进行展示。二年级搬入新教室时,我和家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以“天府·童芯童谣”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手写采集到的成都童谣,配上相应的插图,剪裁好以后,贴在墙面上。
我们学校还有国旗下创新展台的常规活动,每周都有一个班级进行全校展示。这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展台,既可以涉及班级的特色,也可以结合当月的文化主题,主要是想给每个生命出彩的机会。我们就以成都童谣为主题进行了班本课程的展示。孩子们穿上民俗风的服装,用四川话念成都童谣,再搭配一些音乐、道具和舞蹈。我们总共也没有排练几次,但孩子们的舞台感很好,现场的效果挺不错。
此外,我们还用文字、图片、视频做记录,发布到班级微信公众号上,向高新区推广。
其实,理想的教育状态是“家校社”都参与的全域教育。“成都童谣”班本课程前期,老师、学生和家长参与比较多。那在推广阶段,可不可以走向社会呢?我们选取了成都本地人流量比较大的几个点,比如春熙路、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浣花溪公园,再加上学校所在地的社区——中海社区,想在这五个站点推广成都童谣。
这次活动,也是自愿参与,孩子们自由组队。有的孩子觉得浣花溪公园好玩,就去了浣花溪公园。有的孩子觉得天府广场离爸爸妈妈上班地方近,自己对那一带比较熟悉,就选了天府广场……我们家委会也有参与进来,每个点都有家委会成员作为负责人。
出发前,孩子们先小组讨论确定了本组的活动方案,比如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谁准备“我是天府文化传承人”的绶带、谁准备“推广成都童谣”的手持牌。讨论以后,他们觉得采访还是要两人一起行动,一人做记录,一人去采访,并且还做了现场模拟:“您好,打扰一下,我们是来自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芯悦班的×××。请问您知道成都童谣吗?如果会,我们一起来读几首吧。如果不会,我们来教你几首吧。……会了吧?我们有一句口号,请跟我们一起念一下:传承天府文化,成都童谣咏流传。请问您有什么感受?……谢谢配合,再见!”
孩子们是周末去的,那天阳光特别好。因为是自由选择,一般都是和好朋友一组,他们就觉得是边玩边学。比起采集童谣,他们面临的挑战要更大一些。采集时基本上都是自己认识的人。但是去推广,完全是面对陌生人。这就需要克服内心的胆怯,有一种勇敢的精神。而且这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小组成员互相配合,这也是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品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天府文化有了更深的感知和体悟。
不光孩子们,家长也觉得有意思。我们以前的亲子活动,去踩个点、吃一吃、玩一玩,就结束了,对孩子的成长作用不是很大。这次换成了带着有意义的任务去做一个学习活动,并且是自愿的,也给家长自主选择嘛。
这次活动以后,我也给孩子们留了选修作业,创编成都童谣。他们的创编,我觉得挺好的,都是他们印象深刻的东西,也是有成都特色的东西。总的来说,很贴近日常生活。现在他们还不断问我:廖老师,能不能写成都童谣啊?
参与“成都童谣”课程时,小伙伴之间、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我与家长孩子之间不断互动,这加深了我们对彼此的理解。
而采集成都童谣、推广成都童谣的过程,也是走向身边之人、走进街头小巷的过程,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意的亲身体验,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我们与不同年龄代际的被采访者对话,这又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成都童谣和天府文化。听那些老人用四川话念着他们记忆中的老成都童谣,时间感一下被拉长,那是一代又一代成都人传承下来的。
我相信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会感受到天府文化的魅力,将成都童谣传承下去。
推广成都童谣的感受
口述:吴若晨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传承天府文化,成都童谣永流传”的亲子活动。我们组一共有六个同学:何易恩、杨子琪、郑坤源、付承志、唐梓皓和我。我们组的活动地点是春熙路。去春熙路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怎么跟陌生人交流。
我第一次采访的时候,采访的是一位阿姨,心情紧张得像打鼓一样,说话很结巴。不过阿姨很和蔼,一直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说话也变得流利起来了,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采访。我发现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就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这次活动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感受到了童谣传承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成都童谣继续传承下去。
在人民公园推广成都童谣
亲子活动感受
口述:王奕帆妈妈
我全程跟着孩子的,我属于比较腼腆的,可能我比孩子还紧张。一开始,我会帮他们搜寻一下目标,找一个相对来说和他们年龄相仿的,或者没有带小孩子的。到后面,孩子们就自己找目标了。他们两个商量好,找到目标人士,就说这个可以,就上去采访。也有被拒绝的,我看他们也没有气馁。
别人拒绝他们,他们其实还是很难受。我想,以后遇到同样的活动,他们可能会很好地接纳别人。因为体会过被人拒绝不好受,所以尽量不去拒绝别人。这种亲身体会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换不来的。
创编童谣 四四方方一座城
创编者:陈科烨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着文化人,
杜甫草堂,薛涛井,丞相祠堂柏森森。
漂漂亮亮一座城,芙蓉花儿开满城,
青羊宫、抚琴台,王建永陵乐佣乖。
成都成都文明城,三个馆里挤满人,
图书馆,书很多,读书才知天地阔。
科技馆,高科技,天文地理样样齐。
博物馆,有灵气,穿越历史真神气。
如果你从成都过,欢迎你来我家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