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抗中行走 ——知行社八周年年会讲话

在抵抗中行走

——知行社八周年年会讲话

说到知行社八年,很容易想起“抗日战争”。从1937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用了整整八年时间,以数千万人的牺牲,终于打败了侵略者。如果说“生活就是强奸”,知行社这八年,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抗日”——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教育,有很多不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我们期许的,不是我们所愿意苟同的,作为个体,如果不愿意“在强奸中享受快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抵抗”。

前些年,我写过两句话:“就算不能作反抗命运的斗士,至少可以作抵抗生活的壮士。”斗士或壮士,都有些悲壮,但是从“抗日”的角度来说,真的很容易让我想到抵抗——对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教育,我们至少可以作出抵抗的姿势。知行社这八年,其实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曾经有过的、现在也还有着的不太如意的生活与教育的一种抵抗,是对我们人性中某些阴暗、消极情绪的一种抵抗。正是这种抵抗,伴随着我们八年来的不断前进。

面对生活和教育,作为个体,我们能够以怎样的方式抵抗?蔡朝阳老师有一本书,是台湾出的,我没能看到内容,但是书名我很喜欢,叫《阅读抵抗荒诞》。阅读对于人的成长,对于教师的成长,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理解,都会更加真切、更加明澈。阅读越多,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丰富、更加敞亮。

受蔡老师书名的影响,我想到了“言说抵抗沉默”。知行社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强调“专业写作”。写作就是一种言说,一种表达。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言说去抵抗可怕的沉默。很多时候,尽管我们的声音会显得单薄,渺小,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它就会变得大些,更大些,有些东西可能就会因为我们的言说和行动而得到改变。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还想到了“行走抵抗停止”。用不断行进的方式,抵抗我们可能会有的怠惰和停滞。当教师,最糟糕的情形可能就是“原地踏步”,虽然你也在走,但始终只在原地,你所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你工作了三十年,可能只有三年的经验,因为那三十年的时间,不过就是那三年的反复操练、机械重复。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熟练的工作,越容易让我们产生职业倦怠,产生发自内心的困惑和厌憎。

最后,我想到了“坚持抵抗堕落”。如果没有对“行走”的坚持,我们就可能在现实里沉沦、堕落,最终与我们所厌恶的东西同流合污。一件事情做上八年,一个团队走上八年,怎么说都需要有些蠢笨、傻瓜式的坚持。张文质先生曾说,笨的人才能做持久的事,我也曾经用雷祯孝先生说过的话安慰自己:人这一生,总要做一件激动人心的傻事。就像我们曾经用12小时的疯狂,来完成一次“跨年”。那其实也是一种抵抗,对平庸生活的一种抵抗。

“抵抗”不像“跨年”那样简单,可能也很难有胜利的快感。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如果我们以抵抗的方式前进,或者,在抵抗中行走,很多事情,即使难以完全摆脱,至少可以适度超脱。

“瞻前顾后”,是我为今年的知行社年会定下的基调。行走到第八个年头,可能我们需要一种调整,一种变化。从热闹的庆典,到朴实的年会,刚才很多老师都对今天的场景做了美好的解读。我想,“顾后”的意思是说,知行社可能会有另外的发展,或转型。目前我们已经在做的,是以知行社核心成员为主体,组建了阅读志愿者团队,间周一次,在星期六上午到玉皇小学去,引导那所学校的孩子们读书。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托“心自在师生阅读成长项目”,联合广元和绵阳的20多所项目学校,做一些推动校园阅读的事情。最近,我在策划一个比较大型的活动,准备在今年暑假,作一次“公益研修夏令营”,募集全国各地的100名教师网友,会聚某个学校,四天时间,吃住都在学校里。我们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免费讲课,跟大家坦诚交流。像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会做得多些。这既是知行社八年后的一种服务和回报,也是知行社为大家搭建的平台和舞台,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舞台。

前段时间,我翻读了李政涛先生的新书,《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我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当时有两个感受,第一,他谈论的“教师的精神宇宙”,和我前些年从禅宗角度所谈的“教师的心灵建设”,殊途同归。教育的意味,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精神,甚至更形而上地说,是灵魂。用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第二,每个教师的心灵世界也好,精神宇宙也好,都应该有一种不断重建、不断重生的过程。这种重建,既包括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包括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

从专业角度来说,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比如说,你的言语艺术,你的教学设计,你对待学生的态度,你的教育行为,这些都需要不断考量和调整。而这种调整,其实就是对教育生活的重建,甚至重构。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教育理解,对我们的“教育之心”,对我们的心灵世界的重构和重建。看一本书,也许就是为我们的心灵世界添一块砖;听一席讲座,也许就是为我们的心灵世界加一块瓦;不断添砖加瓦,不断重建心灵世界,就会让我们不断走向重生和新生。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一路知行”、“一路向上”的意味所在。

刚才李敏老师发言时谈到了我的那则“说说”:“一个人走在什么样的路上,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就像在一万米高空,你所遇见的,往往是飞机,而在三尺高的地方,你所看见的,最多只是飞鸡。师弟阿T看后补充,要是再低一点,你能看见的,可能就是飞蛆。”这样的话,肯定不完全正确,更不完全准确。很多时候,我们的总结或言说,总是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我觉得,这种总结还是颇有意思的。比如说到教师的“重生”,我愿意相信,一个好教师总是在不断的重生中,不断地走向更加美好。就像赵丽华的那首小诗:“我不是我母亲生我的那一刻诞生的/而是在岁月磨砺中一次次诞生了自己/命运的每一次劫杀/都使我重生一次。”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专业成长,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重建、专业重生。

今天我要特别感谢廖业斌兄主动请缨,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阅读课。我没想到,他会从这样的角度、以这样的方式去解读“夏洛的网”。他对这个很棒的故事,作了一种很棒的解读。沿着他的解读,我觉得知行社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其实就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从教育学意义上讲,每个教师也许都是学生的“夏洛”,我们为学生所织出的网,所织出的每个词语,都可能让他们像威尔伯那样,“尽力活得跟他的名声相衬”。

对这个故事,我其实还有另外的解读:第一,教师在做学生的“夏洛”时,也要做自己的夏洛,每个教师都应该为自己织一张网,织上对自己的期许;第二,这个故事也意味着,奇迹真的可以被创造出来,如果不断努力,不断行走,我们的世界就会不断变大,我们就能看到更为丰富、辽阔的风景。就像“落脚猪”威尔伯终于看到了第二年的春光。

2007年春天,知行社成立时,我真没有想到会坚持这么久。我们走到了第八个年头,而且会走到第九个年头,第十个年头。这是可以看得到的未来。至于看不到的,我暂时不说。但是我相信,奇迹可能还会发生,只要你愿意努力。现在我觉得,知行社从今天开始的“转型”,或者说“改变”,其实很切近怀特海对教育的理解:每个人的学习,都会经历“浪漫—精确—浪漫”这样的阶段。如果说今天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还是在追求精确的话,接下来我们就去浪漫吧。就像我在短信里说的,料想春夜晴好,我们一起浪漫。

谢谢大家。

2015.3.31.

(在知行社八周年年会时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知行十年》系知行社同仁十年作品精选

将于本月内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

近30万字,小16开,300余页

每册定价:50元

一刀专卖店现全面接收预订

或文后打赏,留言告知姓名、地址、电话

签名本、免快递

(在“轻松筹”支持满50元的朋友,我们会专门赠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