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安徽书协副主席,曾30余次入书法国展,隶书写得很霸悍

在第十二届全国书法展上,有一件隶书作品很醒目,既有汉隶的恢弘庙堂之气,又有摩崖石刻的捭阖雄肆之气,还略带些简帛书的郁勃朴拙之气。
(杜鹏飞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安徽省书协副主席杜鹏飞。出生于1978年的杜鹏飞,是当代很有创作实力的书法家,他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中入展达到30余次,比如在九届国展、第二届隶书展上获得提名奖;入展十二届国展,第三、第五届兰亭奖,第三、第四届全国隶书展等。
杜鹏飞
杜鹏飞在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上的入展作品,雄强、沉厚、浑朴,无论是气格的阔达,还是结字的宽博,都体现了对经典隶书的理解与深入研究。当下隶书创作,回归经典、深入传统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杜鹏飞的这件作品,正是这种风气影响下的力作。
杜鹏飞的隶书,从取法上看融合了多种元素,以经典汉碑《张迁碑》《鲜于璜碑》为根本,隐约间有摩崖石刻和简帛的影子,对于砖文、汉金文等也有熔炼,对古法的继承和挖掘的容量较为丰富和宽泛。
(杜鹏飞隶书中堂)
一个书法家,必定是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的,固守一碑或一帖,甚至固执地以为一本字帖就能达到艺术高峰的,是绝无可能的。即使一个人能学习多方营养,但不能巧妙、圆融的化合在一起,还是不能达到高的境界。由此可见书法之难。
杜鹏飞笔下的隶书,不拘泥与一碑一帖,亦不是简单地融合借鉴,写出了汉隶主流的审美特征。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其在背后用了多少功,熬了多少日月,外人是很难体味的。
(杜鹏飞隶书中堂)
具体来看杜鹏飞的隶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章法多采用乱石铺街的安排,类似于汉代摩崖石刻《开通褒斜道》。它看似简单随意,实际上具有很大的难度。作者需要有极强的笔法、字法结构调运能力,才能使通篇浑然一体。
第二,字法结构不可以变化,保持基本形态,只中宫放松,重心稍稍下沉,弱化主笔,使笔画结构不互相排他,顺应章法需要。
(杜鹏飞隶书中堂)
第三,笔法看似不丰富,甚至不那么精到,实则是甚合章法需要,堪称高妙。运笔多用前发力和匀点发力,使每一个笔画线条都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这样的写法,是杜鹏飞在多年的临摹、创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但是,从章法、墨法等要素细究,杜鹏飞的书法也是有不足之处的:
如何寻根溯源于篆隶,以求空间形式中虚实关系的可变性和可能性?如何以求毛笔挥运过程中复杂变化的矛盾和统一?如何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耐看性?如何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品格?这些都是需要杜鹏飞再加以思索的。
(杜鹏飞隶书中堂)
杜鹏飞刚逾不惑之年,多次参加国展和兰亭奖,可以算得上是年轻的老作者。相信这样有经验的书法家,会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慢慢找到问题的答案,慢慢以经典重塑出一个鲜活的、唯一的书法面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