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育”正名,给育人助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体育的观念也是逐渐摆正的,经历了从偏见到客观、从轻视到重视的认识过程。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体育就是陪学生“玩玩”,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那些逃避上体育课选择待在教室的,认为是些乖孩子好孩子。
体育老师被认为低人一等,有句流行语“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似乎体育老师就是缺学识无本事,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受应试的导向,只有语数英等学科才是重要的,增加投入在所不辞。后来观念上有所改变,体育纳入考试计分,不过占的比重很小。对此,有人凭突击训练,有人靠投机取巧,有的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特别是由于忽视体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像肥胖、近视等病态在校园内日益盛行。这使得体育教学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如今正逐渐回归常态。为迅速改变现状,增强紧迫意识,发挥应试的导向作用,决定从明年起,逐年提高体育的考试分值,直至与“语数英”同等的程度。
从今往后,体育不再是“副科”了!国家今已正式为体育正名,作为重要学科的地位将被重新确立,它的育人价值必将逐渐为人们所认清。
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不仅体育,包括音乐、美术等,也将纳入考试科目,此后恐不存在“副科”一说了!如此,看似加重了学生负担,却是呼唤人们转变观念,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展示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学生生活不仅有书山题海,还应有广阔天地与多姿多彩!
各门学科都学都考,学生难以承受,这不是“减负”,而是在“加压”啊!许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不禁责备这样的改革是折腾人。其实,这正是国家站在育人的高度所作的重大决策,因为每门学科都承担各自的育人使命。
就体育来说,不仅是健身,还担负着独特的育人功能,现略说一二:
身体协调能力。常人的右手更灵活更有力,与多动多用不无关系。早有“心灵手巧”一说,是说多活动手指,能让人变得聪慧。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能动性与协调性,决定着反应灵敏动作迅速程度,通过体育运动能得到培养、锻炼与强化。
渗透规矩意识。体育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的规则,这对爱好运动参与运动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规矩意识”的渗透与启蒙。想参与运动,先得懂规矩守规矩,迁移到生活中,纪律制度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没有谁能例外!
磨练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对于意志品质的磨炼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坚持、忍耐、顽强、挑战,最终赢得胜利,超越自我,彰显才能。成功的获得会增强自信,催生奋发争先;而失败的教训,无不激励自己反思改进,不甘落后。
团队合作意识。在今天的社会立足,欲成大事者,皆需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接纳,学会宽容。像篮球等不少体育项目是团队作战的,正是在运动中形成团队意识,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唯如此,才能赢得胜利品味快乐。单打独斗或自私任性终将被淘汰出局!
体育使人快乐,体育丰富人生,体育塑造人格,体育是最基础最美好的教育。
教育部门早就明文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须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还是觉得运动可有可无,常被排挤掉。待到上级检查考核,再以造假应付,还说什么“如今领导就喜欢作假,做表面文章”,殊不知自己的观念守旧落后,真是枉为教育人!
今天的学生太需要强化生命教育了!拥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理,良好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充实高尚的精神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家庭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
尽量减少应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开齐上好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门课程,正是立足现实的需要,基于长远的考量,出于育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