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其实是高级的生命自我善待
减法生活: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成大事者,需习静,习静之身心气场。
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可生慧,身心的宁静也会滋生出你特别的精神气质。
习静的方式有很多,读书、冥想、慎独、禅修,不一而足。而静坐因为方便简易,如慢走、跑步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所热爱的生活方式。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特别是当下,环境喧嚣浮躁,多复杂,更需要我们安静下来,平心静气,以非凡的定力应对各种人生挑战与考验。
人生需要出路,作为一种精神运动形式,静坐,是当下这个时段,应被寻回、被推崇的一种“内向性”的身心修行方法。
明人毛元淳在《寻乐编》中说:
“清净斋中,焚一炷香,读数行书,以圣贤为师,以鱼鸟为友,便是人世上活神仙,此惟自得之趣者知之。”
静坐于古人,尤其是读书人而言,是日常里再自然不过的一部分。“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看重通过静坐,能够生出的定力与智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静坐》诗,讲述他几十年人生中体悟到的静坐感受: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一代名士苏轼,也同样精于持续静坐,谈及其中感觉,他说: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此中喜悦,非语言所能表达,只有长期习练静坐的人才能体会到。
关于静坐,曾国藩把它当成自律的日课,每日坚持。《曾国藩家书》书这样记载:“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其实并不神秘,也不复杂。无需双盘,无需深呼吸,无需念经念咒,你只需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来,并把它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记住,所有静坐冥想技巧只是帮助你探索、发展自我的工具,这些方法本身并不是静坐的感觉,也不是静坐冥想之后的觉知状态。
这项技能,人人与生俱来。生活中,你也常常有过这样的经历与高峰体验。不一定需要特别的环境,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装与体式,只需要把“心”收回来。
当你舒适地坐下来,尽量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此刻,无论是凝视一片叶子,阅读一本书籍,听一段音乐,还是仰望蓝天,看云卷云舒,你都是处于静坐的“心流”状态中。
静坐,就是帮我们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攀缘,由外向内,把自己的精神用到对内在生命的觉察上。最终指向的,是因智慧洞见而带来的生命品质的提升,还有那个光明澄澈的生命觉醒。
当我们去除人们为它赋予的种种文化蕴涵、宗教意味,静坐只是一种静心手段,一种澄心方法,教我们与自己欢喜相处,帮助我们更好地善待自己,从而找回内在真实而强大的自己。
静坐不必非得深山禅院,也不必脱离生活,只需在心中修篱种菊,当下即是。在事上炼,红尘中炼“心”,方可达到“静亦定,动亦定”的身心安定状态。直到有一天,穿越所有的黑暗,“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的人生便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当我们的静坐习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我们的生命本身,我们便拥有了源自内心深处的强大定力。这样无论外界如何变幻,自己的心灵总能升起超脱的力量,不被外境所熏习和干扰,始终处于一种依然保持在清澈宁静、灵明通透的静定状态。
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静坐。
静坐是一种暂停,调慢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在放松状态下,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与神经,放下焦虑不安与恐惧,卸下压力。生命的本质,是一种有节奏的振动,一松一紧,有进有出,才能保持内在的弹性与生机。
《菜根谭》有言:躁极则昏,静极则明。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定是在安静状态下产生出来。静坐状态下,即可以培养出我们心灵专注的力量,也可以滋生出更多的灵感,从而更好地洞察事物,呈现出其中的本质。正如朱熹所说:“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静,方看得出。”
安静,也是我们从自然中获取天地能量的真实途径。当我们开始静坐,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就打开了连通天地的生命开关。在身心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与天地的能量同频共振,彼此强化,彼此交融,形成一个强大且统一的气场。更多气场修炼精华,可以订阅我的专栏《气场课》,一起同频共振,强大内心的精神力量。
心安处即为吾乡。
静坐也是为自己的心找个家,安放自己的灵魂。精神四处游荡,居无定所,人便容易失魂落魄,为外在环境所奴役。安静地坐下来,使心有所安,心常清净,灵魂归位,心中的明珠便会呈现出原来的光芒。
更进一步,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觉悟人生,深入地认识内在的自己,直至成为你自己。持久地静坐习练,会使我们的身心得以彻底归位,心生慈悲,并全然地生长出纯粹的人生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这一刻起,我们才能完全地把生命融入整体,在敬天爱人中展现自己,走向人生圆满之路。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告诉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具备了一定的先天的能力和能量!不必向外寻找,只需向内唤醒这些潜在的力量,它们足以带领你穿越千山万水,踏遍荆棘阻碍,达到你想要到达的彼岸!
坐下来,倾听内在的生命次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