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奢的帝陵黄肠题凑,为何如此珍贵稀少?摸金校尉:看得见摸不着

2011年6月初,陕西秦公6号大墓突然出现一个深不见底的盗洞,巡护人员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墓里陪葬着无数奇珍异宝,如果被盗,后果不堪设想。

陕西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最先赶到现场,这座没有封土的大墓上,露出一个深达20余米的盗洞,周围散落着许多新出的青膏泥和黄土。

让景宏伟无比惊讶的是,这个盗洞竟然直达地陵核心棺椁——“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

景宏伟立即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同时向凤翔县公安局报案。经过专案组反复勘察,发现盗墓贼作案手法非常专业,盗洞直径约有40多厘米,先用洛阳铲打到棺椁,再用炸药进行地下挤压式爆破,声音小,效率高。

专案组立即对曾有过文物经验或前科的人员进行调查,经过排查,常与文物打交道的本地人姜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姜某和当地文物人员很熟悉,其对秦公大墓的了解和找秦墓的准确程度,甚至比专业考古人员还厉害,是圈内有名的高手。

突击抓捕审问之后,姜某交待了其余8名同犯,张某是专业的盗墓贼,负责爆破发掘,叶某是文物贩子,负责出钱、倒卖套现,9名嫌疑人被一网打尽,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姜某的专业技能让警方十分的吃惊,他仅仅依靠脚步丈量以及参考秦公1号大墓的沙盘模型和比例,再根据自己的推算,就能在电脑上画出6号大墓的结构图。

其用脚步丈量百米误差不超过50厘米,他对中央墓室的定位,丝毫不差,这种本事在全国也找不出来几个人来,简直和《鬼吹灯》里“胡八一”这样专业的摸金校尉相媲美。

电影里的摸金校尉

据姜某交待,在2011年1月份,姜某就策划好了盗掘秦公6号墓,他懂技术,但是不会干活,于是就联系了盗墓贼张某,两人约定一个出技术一个出力,然后凑钱买炸药等装备,事成之后五五分账。

这个大工程两个人肯定干不了,张某又找来了几个帮手,4月份,两人开始踩点,等勘察好地形和巡逻时间的漏洞之后,一伙人于5月1日深夜,趁着月黑风高,开始了对秦公6号大墓进行深洞爆破。

偷盗文物毕竟是大罪,一伙人也吓得不轻,他们通过洛阳铲,一直打到了“黄肠题凑”,等打通了墓室,这伙人遮掩好洞口,撤了回去,等待洞中的有毒气体往外排。

秦公6号大墓是帝王墓,规制和面积很大,墓里的气体也很多,一直等了20多天,等到5月28日的时候,有毒气体还没有散完,一伙人再了忍不住,就又开始下洞取土,然后运来破拆工具,准备打通棺椁“黄肠题凑”外面一层柏木墙。

可让警察啼笑皆非的是,这伙人进洞玩命破拆了三四天,始终切不开棺椁的柏木墙,由于洞内氧气不足,张某有一次被拉上来时已经晕厥,躺在地上好久才缓过神来。

又干了几天,东拼西借凑的钱也用完了,还要买新的破拆工具,两人谁也拿不出钱来,没有办法,只好把文物贩子叶某又拉了进来。

这样连续在盗洞里奋斗了五六天,换了好几种工具,竟然只勉强破坏了“黄肠题凑”中的一根柏木,“黄肠题凑”的坚硬程度超乎想像,让这些盗墓贼们傻了眼。

看着这个即将到手的巨大宝库,姜某等人用尽了方法却打不开,急的嘴上都起了燎泡。当天晚上,在上方放风的同伙突然发现有人靠近,再加上麦子即将收割,担心事情败露,这伙盗墓贼只好罢手逃窜。

一群现代的盗墓贼,使用炸药和专业工具,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都对“黄肠题凑”束手无策,这伙笨贼的落网,让陕西人民笑掉了大牙,也让人们着实了解了“黄肠题凑”的防盗作用的强大。

秦公陵地宫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黄肠题凑”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被古今的“摸金校尉”称为“甜蜜的噩梦”,从而闻之色变呢?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了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文化,除了艺术、文学等等之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墓葬文化。而“黄肠题凑”这样的墓葬形式,则是古代墓葬文化的巅峰。

“黄肠题凑”发源于周朝,盛行于秦汉,它是中国古代最顶级的墓葬形制,只有帝王或者是帝王特许的贵族才可以使用,其它人用的话就是僭越,其奢华程度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据《汉旧仪》中记载:武帝坟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其设四通羡门,容大车六马,皆藏之内方,外陟车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伏火......用梓棺黄肠题凑。

古人向来推崇“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会消散,而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存。古代权贵阶层为了在死后能够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光,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的重视,往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修建自己的陵墓。

就像秦始皇帝陵,前后修建了39年,用了70多万劳工,整座陵区总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

秦人素有厚葬的传统,就算是被打了247个盗洞的“秦公一号大墓”,在后来的抢救性发掘中,仍然从墓中清理出3500多件珍贵的文物,其陪葬文物之多,另人咂舌。

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黄肠题凑”,它到底长什么样呢?古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以方形的成材柏木堆成框形结构,包裹在椁室四周。

之所以称为“黄肠”,是因为去皮以后的柏木呈黄色,其堆积的柏木墙也是黄色,所以叫黄肠。

“题凑”的由来是指柏木的头皆内向,它的方向和椁室垂直相对,从椁室内侧看,只能看到柏木的端头,这种特定的方式,就被称为“题凑”。

由于“黄肠题凑”选用的是成材的松柏木,其“岁寒三友”的高洁寓意,以及柏木质地坚硬、散发异香和防虫、耐腐蚀的功效,使得“黄肠题凑”成为最尊贵的形制。

在修建“黄肠题凑”时,每一层的柏木修整的平滑异常,叠铺的时候严丝合缝,在顶部还要压一层边木进行巩固,所以建造起来工艺异常繁杂,造价当然也极高。

秦公一号大墓

由于《周礼》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所以厚葬之风盛行,只有把死者风光大葬才是孝顺,因此在帝王陵墓中,往往陪葬着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这自然就引起了盗墓贼的觊觎,在修建陵墓时,防盗措施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匠人们在摸索过程中,发现“黄肠题凑”具有极高的防盗功用,它不仅可以体现帝王的身份地位,动辄使用成千上万根柏木保护的棺椁,非常的坚固,就像一个保险箱,使棺椁难以受到外界损害和自然腐蚀。

这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使得极难存续的木椁墓葬,可以延续数千年不腐朽,这在帝王看来,就是梦寐以求的。

帝王梦寐以求的“黄肠题凑”,则成了“摸金校尉”们头痛千年的噩梦,因为实在太结实了,其防盗效果之强,成为古代帝王陵墓的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前面说道,现代盗墓贼用炸药和专用工具忙活了好几天,才只破坏了“黄肠题凑”中的一根柏木,它炸也炸不毁,锯也锯不开,其难以盗掘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使用“黄肠题凑”的帝王陵墓,其规模都非常的宏大。秦、汉皇帝一般都追求长生,也相信死后灵魂不死,所以即位之初就会修建自己的陵墓。除了前面所说的秦始皇帝陵之外,比如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为丰富的帝王陵墓。

汉武帝刘彻登上皇位两年后,就开始大修陵墓,他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十数万民众,前后耗时53年,修建的茂陵高46.5米,边长约420米,园区面积达到20多平方公里,整个封土面积高达85万立方米。

其核心的梓宫是五棺二椁5层棺木,使用楸、檫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密实,耐潮、防腐性极强,梓宫外设四道羡门和便房,便房中盛放着汉武帝生前最珍贵的宝物。

出土黄金剑柄

二是“黄肠题凑”用料极多。梓宫外的“黄肠题凑”,是由15880根长90厘米、宽10厘米的黄肠木堆叠而成,像这种黄肠木是用生长百余年的柏百制成,极其坚硬,仅木料就用了122立方,这些木料可以制作600多张现代双人床,可见“黄肠题凑”的用料有多足!

三是“黄肠题凑”防盗效果非常好。2万立方米柏木重量就达到一吨,茂陵里的“黄肠题凑”,仅木料就用了61吨,再加上其上方数万立方米的封土,盗墓贼就算是进入了地宫,还有“黄肠题凑”作为屏障,短时间内盗墓贼根本无法打开。

所以“黄肠题凑”坚固的特性,让任何盗墓对他都毫无办法。当然除非是曹操帐下的摸金校尉,明目张胆地使用军队进行盗掘,这个属于暴力拆迁是不可抗因素,古代匠人就是想到了也破解不了。

黄肠题凑示意图

既然“黄肠题凑”是这样的绝世奢华,那为什么在汉朝以后的帝王却弃之不用,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呢?

第一是和柏木资源的耗尽有关。自秦始皇以来,秦汉共有31位皇帝,帝王陵墓动辄使用上万根生长百年的柏木,其下的贵族阶层虽不能使用黄肠题奏,但棺椁也多用柏木制造。

经历了大规模的无序砍伐之后,柏木资源很难恢复,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枯竭。《汉书·中山简王传》记载:刘焉死后,其国征用深山、巨鹿、琢郡三个郡,连筹备诸侯王规制的“黄肠题凑”柏木料都凑不齐,无奈之下又征调数千人,命令其余六州十八郡共同筹备。

由此可见,在汉朝末期,集全国之力才能勉强集够一个诸侯王规制的柏木,皇帝陵墓使用的柏木数量就更难征集了。

第二,汉朝的墓葬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西周以来延续千年的礼制也发生变化。在秦朝和西汉前期,贵族阶层普遍使用的竖穴式坑墓和帝王诸侯使用的“黄肠题凑”,开始向横穴式的洞穴转变。

这种墓葬采用砖和石料,形式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居住场景,逐渐受到贵族阶层的喜爱,从而在全国流行起来。帝王和诸侯王的墓葬,以在山崖中穿凿巨大洞穴作为墓室,又被称为“崖墓”,以河南梁孝王墓和山东九龙山汉墓最为典型。

到了西汉中晚期,又出现了小型的“砖室墓”,这种墓葬简便实用,到了东汉初期开始迅速普及,竖穴木椁式的墓葬基本消失。

梁孝王墓

第三,东汉盛行薄葬,使得“黄肠题凑”加速消亡。西汉时,厚葬之风几乎掏空了人们的所有家底,而这些金银财宝尽数陪葬,也阻碍了金融的流通,对社会发展更是不利。

西汉末年,军阀混战,天灾横行,民生凋零。到了三国时期,一场席卷全国的大瘟疫,造成了2000多万人死亡,更是让社会财富耗费殆尽。

东汉建立后,统治阶层深刻认识到这种厚葬风气的危害,认为要休养生息,严禁奢靡之风,所以普遍俭葬和薄葬,对后世影响巨大。

说白了,就是全社会都没钱了,饭都吃不上,更不用说延续厚葬之风了,所以“黄肠题凑”这种奢华的墓葬形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政治基础,其消亡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

“黄肠题凑”,在冰冷的地宫中陪伴了帝王两千余年,这种巅峰的墓葬文化,发展得极为兴盛,消失得也非常迅速,可是他的存在,却对古、今的盗墓贼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黄肠题凑”蕴含的珍宝如此丰富,盗掘难度如此巨大,让两千年来的摸金校尉们看得见却摸不着,这种啪啪打脸的“羞辱”,让“黄肠题凑”成了他们痛彻心扉的存在。

(0)

相关推荐

  • 二十四桥明月夜:扬州小游

    三山:岁末整理资料,翻出10年前的扬州小游,好久没去扬州了. 几次起意要去扬州,屡屡耽搁了. 朋友去扬州办事,顺路捎上我,在这个岁末终于成行. 一路上,心里都是那些: 扬州自古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 [历史解读]黄肠题凑是什么意思?揭秘黄肠题凑古墓

    时间不停的再推进,历史不停的延续,曾经一度是站在世界最高点的帝王们最终也都是化成了一杯土.笃信死后世界的古人们,将陵墓视为死后的阴间居所,为了防止死后盗墓者打扰自己的长眠,于是便产生一系列盗墓与反盗墓 ...

  • 古代最高规格墓葬,比马王堆大18倍,曾经被盗还留下一把梯子

    最近,三星堆火了. 沉睡了三千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从中出土五百多件金面具.青铜树等.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古蜀文明,一层 ...

  • 这块荒地“不长草”,专家却发现了“超前科技”,可与兵马俑媲美

    在陕西一带,自从秦始皇的兵马俑被人发现之后,这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就成为了无数考古学家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秦始皇陵墓的发掘,人们也意识到,靠目前的科学技术,发掘秦始皇陵墓还是不太可能了.于是很多人都把目 ...

  • 山东挖出“黄肠题凑”大墓,堪称历史第一,专家:墓主是西汉太后

    说起黄肠题凑,我们一般都会想到的是汉朝时期的墓葬,的确黄肠题凑是汉朝时期贵族的标配,而且一般的贵族都没资格享用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大家知道考古到现在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规模.保存最完好的黄肠题凑大墓是哪 ...

  • 汉代皇陵中的“黄肠题凑”

    汉代皇陵中的"黄肠题凑" 如果你是一名考古专家或是一名盗墓贼,当你知晓某某墓为"黄肠题凑"构制,那么你第一反应就是惊叹--这座墓不简单,墓的主人更是不简单!那么 ...

  • 一炮炸出了237平米的黄肠题凑,大过马王堆18倍,专家直呼发财了

    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那简直是震惊国内外,大家惊讶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那些旷世奇珍,也更是让世界开始崇拜我们古代的文化,在马王堆汉墓中其实也用了著名的黄肠题凑来建制,而且规格也是非常的大,一度让考 ...

  • 令盗贼望而却步的“黄肠题凑”, 到底是什么墓葬? 构造实在太特殊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 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不断推移,即便是曾经站在时代最高峰的帝王们,最终都会和平民百姓一样化作尘世中的尘土.在古代,很多的古人都认为在自己死 ...

  • “黄肠题凑”为何令盗者恨、用者尊?一座墓就是一片地下森林

    古人重视身后之事,而帝王更是如此,不仅会为自己陪葬无数珍宝,同时为了防盗也是极尽能事,流行于秦汉时期的"黄肠题凑"墓,就是令盗墓者最为痛恨的一种类型.这是为何? (一)什么叫&qu ...

  • “黄肠题凑”令盗者恨、用者尊

    古人重视身后之事,而帝王更是如此,不仅会为自己陪葬无数珍宝,同时为了防盗也是极尽能事,流行于秦汉时期的"黄肠题凑"墓,就是令盗墓者最为痛恨的一种类型.这是为何? (一)什么叫&qu ...

  •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和金缕玉衣一样是帝王享配.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简单来说,就是将黄心柏木靠近底部的一端全部朝内垒叠起来,堆成一个 ...

  • 由木头叠垒而成的“黄肠题凑”,为何却能有效防盗?原因是什么

    相信大家在游览一些跟先秦.秦汉时期帝王墓葬相关的博物馆之时,往往会发现其中都会存在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外面用榫卯结构连接的"大箱子",或者是由一大堆规格相对统一的木头叠垒而成的墓穴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