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华】患难夫妻,破镜重圆
作者/田 华
[成语中的华阴故事]
患难夫妻,破镜重圆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许多成语都有它自己的典出来源,含有一定的历史典故,或和地域人物有关,有些还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破镜重圆”,虽然说的是南朝陈国公主与其夫君徐徳言的患难爱情,但却离不开我们华阴的乡党杨素,是杨素出于悲悯和同情,成全了这对患难夫妻的凄美姻缘。
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之后,有一段长达约一百七十年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朝的几个小国中有一个名为陈国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南朝众多小国中疆域最小,人口最少的小国,其治下三十八县,人口约五十万左右。从557年开国到589年灭亡,有国仅32年。它的第五任皇帝名陈叔宝,是这个小国家的最后一位皇帝,故历史学家们就称其为陈后主。说起陈后主读者们一定会联想到,噢!这不就是那个“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主儿么!(为叙述方便起见,以下皆以陈后主言其)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则成语典故的缘起还得从乐昌公主招赘附马一事说起。
乐昌公主名贞叫陈贞,是陈国第四位皇帝陈琐的小女儿,她和陈后主是亲兄妹。乐昌公主虽然生长在帝王家,却没有一般帝王家金枝玉叶的娇贵与飞扬跋扈;其秉性温婉贤淑,平易近人,以及那端庄秀美的容貌,深得后宫人众的嘉许。不只这些,她还天资聪颖喜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娴熟精通,尤其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是一个难得的文静雅致的美女子。
她还在很小的时候,兄长就被父皇陈顼册封做了太子,到了太建九年二月即577年2月时,为她的兄长陈后主兴建的东宫(太子府)落成,兄长也随即入主了东宫。可这位风流倜傥的太子兄长,自幼也是个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的人,可在太子位做储君的那13年中,他并没有潜心研习如何经国理政和怎样驭人用人的帝王之术,而是一门心思沉迷于无忧无虑笙箫宴乐的奢靡生活上。于是招揽各类文学艺术人才,一时间,他的府里就养了一大批闲人,这些所谓的门客舍人整日陪他吃陪他饮陪他吟诗作对陪他娱乐玩耍;太子府经日山珍海味美肴佳馐大小宴席如流水,管弦丝竹歌舞升平之声不绝于耳;这些门客舍人,大多数人是投其所好而去,真正的饱学之士寥寥无几,倘用“藏污纳垢”形容太子府一点也不为过。到了后期(即陈叔宝登上大位的前几年),江南著名的才子徐德言也来到太子府,做了太子府的门下舍人。
当乐昌公主年届笈开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出于少年好奇之心理,她也常常跑到兄长的太子府里串串门子看看那里的热闹事。没几年,父皇晏驾兄长也按礼法以太子身份接掌了皇位登上陈国的九五之尊。到这时,原来的那班人马照样被养在东宫侍奉着这位贪图娱乐的新皇帝。
很快,乐昌公主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当时陈国上下,无人不知她是一位出了名的兰心蕙质秀外慧中的妙佳人,就连南朝各国也俱皆斐声乐昌公主的美惠之名。此间,陈国国内和南朝各国的王公贵胃们也都纷纷具折递奏陈情提媒缔婚之事,希望能为自家的皇子或公子攀上这门亲事。用现在的话说,当时上门提亲或托人媒妁者可用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乐昌公主并不是一个贪恋王侯门第,为荣华富贵所折的奇女子,她心中的择婿招赘标准,偏偏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诗文才情与做人处世的道德品质。那时候,她去太子府虽说是出于年轻好奇,但却不像其他女孩那样见了稀奇事稀罕事高兴的事就活泼的似个活蹦乱跳叽叽喳喳的小燕子,而她却像个依人的小鸟儿,这儿走走那儿看看,用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看那些人的作派那些人的才华和那些人的品性;在那几年里,就有个人慢慢的走进了她的眼中走进了她的心中;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江南著名才子徐德言。
徐德言,乃东海郡人,出生于今山东郯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徐陵字孝穆,为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以诗文而名,其精通《老子》《庄子》和《周易》之学,博涉史籍而颇有才学;梁武帝时因学识出任东宫学士出入宫中,后来陈后主的爷爷陈霸先建立陈国,徐陵也就过来为陈国做事,官累左仆射、中书监、侍中、左光䘵大夫,终受封建昌侯。这时徐徳言就一直被父母带在身边,当父亲徐陵故去,徐徳言才不得不走出家门来到太子府第成为太子府的舍人。
徐德言本就生得容貌清朗,气宇不流俗风,而且天纵才情,尤其是那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谈吐得体的举止,不亢不卑不谄不媚光明磊落不从流俗的格局,悄悄地就俘获了小乐昌的芳心。
所以,当南朝各国权僚重臣纷纷来朝具奏提婚的时候,乐昌公主就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皇兄,说来也是,陈后主这位不理朝政只贪图娱乐享受的皇帝,也颇具人间至情。他听了御妹乐昌公主的心声,心里十分体恤妹妹的心思;那时父皇已经不在,作为皇兄的陈叔宝觉得自己有保护御妹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就欣然答应了妹妹的请求,随即一面对前来提亲的一众人等作出婉言谢绝,一面令人为御妹和徐德言的大婚积极准备,到了588年时就为御妹乐昌公主主持了招赘附马之礼。
婚后,这对夫妻的情义更加笃深,只要没事徐徳言就陪着爱妻要么诵诗唱和,要么一起鼓琴弄瑟,要么展纸作画或者侍务花草;他们虽成夫妻却依然相敬如同宾客,总是你来之以礼我往之以乐,一如端茶送水之事,亦能举之以齐眉,终日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感情愈加的缠绵恩爱。在那段时光里,她们一起去石头城下的护城河边,看春日阳光下的河水粼粼滟滟,一起去采摘河边叫不出名儿的小花儿小草;一起手牵着手踏进玄武湖的小舟之中,在日朗风和中荡起双桨,于湖心的船蓬里呢喃着爱的心声;一起徜徉在秦淮河的岸边徘徊在文徳桥旁边的乌衣巷口……
可世事无常,当她们还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江北隋文帝的大军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南朝陈国的这片沃土;就在这种大兵压境的危机中,陈后主和他的群臣们还以为,一道滚滚奔流的长江就能让隋军望而止步,凭借这道天然的屏障,自己也可以高枕无忧;他和他的那帮庸俗文人、歌伎名伶们仍然在演练编排自己所写的《玉树后庭花》,沉浸在歌舞升平宴乐不断的奢靡之中。唉!只可怜乐昌公主和她的夫君,恩爱美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起步,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一年之后的589年,隋文帝就以五十万大军分兵多路跨过了长江,陈国首都建康城(南京)的沦陷成了时间的迟早问题。很快的,隋军在大将杨素的指挥下顺利完成了渡江任务,之后,即对建康城实施了战略合围,破城亦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在这万分危急关头,乐昌公主和夫君不得不及早做出打算,她们知道,按照惯例,亡国之君及其亲属家眷是不准住在原籍,以防网罗纠集零散的残部而死灰复燃。而且,战败之国的女眷必须无条件的成为战利品,分配给战胜国的君臣将士们享受消遣。正是这后一条,她们深知像乐昌公主这样才色俱佳的女子是绝难逃出被掠为婢的厄运。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徐德言泪流满面,只能对着可怜的妻子说,如今家国已亡,我二人今后是个什么样的命运实难预料,况且,以你的才华容貌,必然会被掠进帝王权贵人家作为奴婢,还不如早早的分头逃离。日后,我如果死了,请不要忘了我,倘若是我还活着,也许还有相见的机会。说完这些话,他就拿起一面铜镜,用力一击将其分作两爿,一爿递与爱妻,另一爿自己收入随身的囊中,继续说,你若被纳入有权有势的贵人家中,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到来年正月十五日使人将这爿铜镜拿到街市售卖,若我还在,就一定赶来长安,我看到这爿铜镜时,就知道你还在人世。交待完这番话,他拉着爱妻的手,又是一阵掩面啜泣,这时的乐昌公主扑在他的怀里,千不舍万不舍的,又是一阵叮咛与嘱咐,又是一阵哭哭啼啼的好不凄惨!
之后,她二人在哭泣中“东飞伯劳西飞燕”,在不舍中艰难的分别了。
分手后,不出她们的预料,乐昌公主被隋文帝以战利品赐给了灭陈有功的大将杨素作奴婢,徐德言在破城之时也跟着大批逃难的人群离开了石头城建康。
乐昌公主被杨素从建康带回自己在长安的府中。因乐昌公主的才华与美貌,以及她知书达理的言谈举止与温柔敦厚的性格,甚得杨素的钟爱和尊重,在杨素府中她并没有受到一点点的歧视与伤害。只是每日要陪伴杨素侍琴鼓瑟或是吟诗唱合。可是,她心里依然放不下她那苦命的夫君,她不知道他在哪里流离漂泊,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人世,她整日郁郁寡欢,只能强颜欢笑。
杨素是个知书达理之人。他并不像一些书籍和坊间的演义说他是一个穷奢极欲凶恶成性的人。
杨素,祖籍弘农郡华阴,先祖世代累官,但到了杨素时,却是年纪尚小就开始家庭穷困,但其不拘小节负有远大志向,后来与一个名叫牛弘的安定(安定即今之甘肃平凉)人情趣志向相投十分要好,他们一起研讨学习很是勤奋,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因而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而如此记之“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隋之杨坚一脉,人尽皆知其籍为弘农华阴,然杨素之杨氏与隋文帝杨坚之杨,虽同属华阴,也都氏以杨为姓,但二者却同姓并不同宗。在北周大象二年之前即580年以前,杨素已因为北周武帝讨灭北齐屡建战功而被封成安县公爵位,但即使如此,杨素与杨坚仍往来不多。一直到了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年幼的宇文阐即位时,北周的实际大权已被左丞相杨坚控制,这时,杨素已判断杨坚必得天下,遂主动示好杨坚,加之同为华阴杨氏之故,便投到了杨坚门下;这边杨坚也知杨素有不世之才故遂对杨素甚为器重,很快,杨素在杨坚的运筹提携之下就做了汴州刺史。之后杨素又为杨坚排除敌对势力,助其登上帝位立下功勋而晋升为柱国之爵。到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受禅登基,改年号为开皇废周立隋,杨坚自称隋文帝之后,又给杨素加封为上柱国;从此,杨素就参与到法律的修订和国事的管理之中。后因与妻子郑氏口角,冒犯了文帝被免官,险些毁了其政治前途。好在文帝一直准备伐灭南朝各国,统一中国,正是用人之际,加上杨素不失时机的向文帝多次进献伐陈之策,才又再一次得到重用出山。受封为越国公。
话说乐昌公主被赐给越国公杨素作了婢妾,杨素得了乐昌公主之后,非但没有为难她,反而对她十分宠爱和尊重,还专门为她建了别院。白天她强打精神陪伴杨素,可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她就一个人把自己深深的埋进被窝,偷偷的思念她的夫君徐德言,她不知道自己的夫君是否还活着,如果还活着,这么长时间是怎样生活的?冬天来了,北方长安已是如此的寒冷,那么他有御寒的冬衣吗?他每天能吃饱饭吗?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越想越不敢想,于是,就在被窝里不敢放出声来,只有嘤嘤地哭,就这样,多少回,那还有着自己体温的的锦衾被泪水浸湿,多少回,在梦中她与夫君相会;在梦里,她分明看到心爱的夫君尘满面垢满面,蓬头散发衣衫破烂,她的心都碎了,像是被人用刀子一点一点的在割着,她哭着欲抱着她心爱的人,可当她伸出手去却什么也没有了,这时,她的梦醒了,原来是一场空……
乐昌公主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与夫君临别时的约定,她含着泪水双眼瞅着窗外的夜空,她多么希望时间能走得快些,好让自己与夫君在来年的上元节相会。
徐德言自逃离了建康城,一路漫无边际漫无目的的走着逃着,隐姓埋名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渴了用手掬起路边小溪里的水,喝两口;饿了,看见村庄就走了进去,向庄户人家讨两口残汤剩饭以果腹中之饥;夜晚,无论是夏秋之季还是刮着西北风飘着雪花的数九寒天,他只能和衣蜷缩着身体睡卧在他人门前的檐底。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可怜的妻子,不知道她在权贵家里是如何的捱日渡时,就是凭着身上的那爿铜镜,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坚持一定要走到长安城去,他知道,自己的乐昌一定在那里殷切切的等着自己。
当他不畏艰辛千万里的来到长安城外,他觉得是上天眷顾他没能让他暴毙在一路的风餐露宿和艰难险阻之中,于是,他远远的朝着长安城就跪拜了下去。他要走进城去,凭着这一爿破了的铜镜,他要找到自己失散的爱人。
无比繁华的长安城,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徐徳言走遍大街小巷寻访杨素杨上柱国的府邸,寻找出售半爿铜镜的人。
此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满街的灯笼高挂红红火火,耍热闹卖吃食的煞是热闹,可他哪有心思去光顾这些。而杨素府里的乐昌公主也托人拿上那爿铜镜来到街上出售,当徐德言看到有人出卖半爿铜镜时,就迫不及待的上前打问,却原来是自己的爱妻托人在这里,于是,赶紧掏出自己的那爿镜来,经比拼原来竟是一面铜镜的两爿,他喜极而泣,细问了公主的近况,并把自己的那一爿交与这人带给公主,自己则站立门外等候。
那人将两爿铜镜一并递于公主,公主见镜若见人,禁不住两行清泪就顺着她那细腻光滑的双颊流了下来。于是,她俩人暗中联系,共诉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后来,杨素看到公主微弱的情感变化,就把乐昌公主叫来细问端底,公主就把她们夫妻的遭遇经过一五一十的向杨素和盘托出,不料杨素非但没有生气动怒,反而使人把徐德言接进府中。当他看到眼前这一对恩爱有加的患难夫妻,突然心生悲悯同情,答应成全她们,放还公主回归故里。之后,叫人领上徐德言洗浴更换了新衣,又在府中设宴款待,在临分别的时候,杨素当着徐德言的面说,请允许公主最后为自己写一首叙别的诗以作纪念,并着令下人拿出文房四宝,公主乃展纸提笔,一首“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的诗就跃然纸上,在场的人读罢这首诗,个个哭泣人人抹泪……
随后,夫妻双方跪谢杨素这个笃义重情之人,遂双方携手走出杨府踏上回归江南之路。
至此,一对患难夫妻再续前缘,两爿破碎了的铜镜得以重圆,成就了这段凄美的佳话。
这就是成语“破镜重圆”的故事,这也是成语中的华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