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减肥,也需要“私人定制”?
文|陈根
肥胖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文明病之一,自上个世界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肥胖流行率悄然上升。据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超重或患有肥胖症。肥胖除了对外貌存在一定影响,还危害身体健康,比如肥胖容易引起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
对于减肥,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管住嘴,迈开腿”,通过少吃多动的方式来加强能量消耗。然而,有些人发现,在积极运动锻炼后,体重却没有明显降低,甚至变得更胖了。
近日,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近百名学者基于1754个正常生活成人的能量消耗数据,发现了人体能量的补偿机制,平均可以补偿28%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说,辛辛苦苦运动消耗的能量,只有72%转化为了燃烧的卡路里。
能量补偿是我们在运动量增加时会消耗大量能量,而在其他状态时,身体能量的消耗会相对减少,从而进一步抵消运动锻炼带来的能量消耗量。
往往来说,能量消耗都符合一个基本规律,即总能量消耗(TEE)=基础能量消耗(BEE)+活动能量消耗(AEE)+食物热效应(TEF)。总能量消耗主要来自AEE(约30%)和BEE(约60%)。
研究人员提取了1754名成年人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和总能量消耗(TEE)的配对测量值。在控制年龄、性别和身体组成(即无脂肪质量FFM,脂肪质量FM)后,发现AEE和BEE间存在高达27.7%的能量补偿。
此外,能量补偿的个体也存在差异,即脂肪水平较高的人能量补偿更强,也更容易继续肥胖。举例来说,跑步消耗了500大卡的热量,但由于身体的能量补偿机制,在静息时,身体会减少能量消耗。因此,运动锻炼身体消耗的能量,可能是350大卡。而对于偏胖的人来说,这个数值可能在250大卡左右。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群在变胖的道路上,补偿效应逐步增强;也可能是其通过遗传本身具有更强的能量补偿机制。如果是这些原因,那也就意味着,通过运动锻炼来减肥的策略会变得越来越无效。
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为何有时运动锻炼带来的减肥作用并不理想的潜在原因。未来,在体重控制过程中,或许可以结合不同个体的能量补偿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减肥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