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未来都藏在过去

每年的年终回看都是提前一到两个星期,为的是把剩下的时间用来为这一年收个尾,有始有终。

2019的年末却一直等到这最后一天才回看,原因是年初自信心爆棚,计划列的太满。到年底了还有许多没有做完,人果然是一种容易高估自己的动物。

2019年马上结束了,还有几个小时就开始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了。回看的习惯不能丢,毕竟,每一个未来,都藏在过去里。

这一年,相熟的朋友都说我忙活地像被狼撵一样,又忙又辛苦,一点都不从容淡定。心理学上讲,身边人的评价是会影响人的自我理解还有人对事物的理解的。这评价消极,得给自己搞心理建设:焦虑和紧迫感不一样,我的是紧迫感,不是焦虑。焦虑是因为某个目标尚未达成而忧心、烦躁。紧迫感是前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好玩儿的书、美丽的风景、可爱的人要去遇见要去经历,所以得珍惜每分每秒。心理学上也讲,自我暗示,一样有用。

一、读书

1.德国古典哲学是这几年一直坚持在读的,不好说读懂了多少,每次读都有收获。今年重新读了《纯粹理性批判》《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本来还计划读完《哲学史讲演录》的,年初计划时觉得都是读过的,应该会快一点,结果仍然没完成。《纯粹理性批判》用的是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版本。这个版本把纯批的两个版本分开在两本中,从前两个版本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中间划一天竖线,在两侧分别译两个版本的不同内容,看起来很懵。这本分开来的,读到相应的位置,想要看第一版的,可以看另一本,方便许多。《精神现象学》用的是先刚本,这本我用过贺麟本,邓晓芒本,我的阅读感受是先刚本读起来最顺畅最有感觉。《法哲学原理》用的是邓安庆译本,这是个新译本,相比老版本,内容更清晰了,毕竟是教科书上学生笔记,德文那里就版本众多,有个可靠的本子读,特别好。《哲学史讲演录》是贺麟译本,孤陋寡闻,没见过其他译本。刚刚啃到第二卷,可以终身读下去的书。

2.年初买了很多二手书,也在打印社胶装了一些,因为其中很多书找不到了。《高清海哲学文存》(1-6),《黑格尔哲学统观》《人类理解论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新探》《直觉与逻辑》《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哲学文存,其他几本都用电子版或者在图书馆读过,很多内容自己认为还挺熟悉。加上《第一哲学原理的科学体系》我以为国庆前可以做做笔记,通读过来,结果特别是在这本《第一哲学原理的科学体系》上,直到年底还是没学明白。在努力。上述的书,我觉得都很好,特别好,分享过几次,一直也没人读,后来就不分享了。

3.今年的每天至少二十页,读的是《论语集释》(程树德),这本书是当年论语入门时候《论语新解》(钱穆)之后读的。最近越来越觉得很多书,重新翻翻挺有意思的。再就是《朱子语类》(上海古籍版),到现在还没读完。

4.其他的杂书翻了挺多,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值得一说的是先刚的《柏拉图的本原学说》,要理解柏拉图,单纯就看几本原典肯定是不够的,这本书特别有意思,别开生面。

二、行走

因为要做的事太多,2019去的地方有限,而且时间都很短,一次是上海,中间忙里偷闲看了看沈万三老家。一次是成都,感受了高铁的发展,顺便到川大校园里晃荡了一阵子。

年初就定下了目标,就是想要自己沉淀一下,匆匆忙忙是什么都感受不到的。这些年跑过些地方,城也好,乡也好,为了论文也好,为了生活也好,都感觉像是缺少点什么,只是晃荡而已。今年,第一次走完了年初计划中家乡的十几个村。累,有所得。

三、写作

1.表达。我的表达一直是个大问题,文章写出来完全没有可读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篇篇的写,然后废弃,重写,再废弃,再重写。这个过程实在谈不上愉快,枯燥,并且烦躁。一直到年底,这个问题也都还没解决。最多的时候,一篇一万字的论文,改了三十几遍,最后改到觉得这论文根本就没有写的必要,毫无新意。

2.改变。年中的时候,忽然间想着把那些我小的时候,我见到的听来的故事和人,给记下来。我知道自己文笔不好,这些故事也不好说有什么跌宕起伏,大时代的普通人。还会坚持的。

四、其他

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到底为什么,对我自己自然是个时间节点,带内容的时间节点,对别人来说,很可能就是无聊的废话。表达,应该总是希望它被普遍化,能够为他人理解。我的公众号没什么人看的,可,既然写了,那就有始有终。前述书目的图片,放在下面,方便有兴趣的别找错了书,有些是影印的,就到这里吧。

最后,2019,请放心!我会努力让这一年的经历、体验等等等等,在2020的行动中存续下去,绽放出来。

今年尝试着看了看新译本的大逻辑,果然还是不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