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突然想起一所乡村学校
据说第三十七个教师节了,感觉时光飞逝,自己已苍老。
虽说不是满头白发,但头顶有几点白雪的必然的。在古代,好多文化人是不仕了,才去当老师、办教育。而好多现代读书人人的尴尬,却是离开教师岗位去干别的工作,显得无所适存。
不幸,我正是这样的人。整日忙于无头绪的公文、汇报,真不知十年来干了些什么。
有人说,只怪自己未努力,抱怨有何用?也有人说,清清闲闲,无所欲求才好。
但我认为在乡村学校当教师的那几年,才是人生最充实的岁月。且不说建什么功立什么业,仅就对孩童思想的启蒙、做人的引导来说,教师是一个颇具佛性的事业。窃以为,那些年月,不计恩怨,忘记功利,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于是,就想起三十年前的那所乡村学校。
那时候,孩子们是真正的就近入学,从来没有一个家长打算,将自家的孩子转到城里去上学,也从来没有家长想到择班。因此,那个人口颇稠密的村子里,一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还是很可观的。大概五六百人吧,教师二十多名,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的,连校长也是。因此一到学校报道,我们几个中师毕业生就挑起了重担,直接带初中的课。而那几个老民办,总是带着小学的课,不用说忒认真了。升到初中的学生,不但基础好,而且很乖,对大不了几岁的我们,毕恭毕敬。尤其是,学生们很刻苦,好多时候,我们还在睡懒觉,就听见学生来了,在窗外校园里的白杨树下背书。
那时候不评职称,工资多少是按照任教年限发的,很微薄,却很公平,同年龄的人,工资是一样的,因此同事们之间很团结,相处得很好。校长也不是很严肃,可以说和教师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跑操的时候,校长和师生一起跑操;上课的时候,校长和师生们一起上课;课外活动打篮球的时候,校长和师生一起打篮球……有一年冬天听说教育局要来检查组,学校后勤人员从街上买来了几只鸡杀了,又买了几瓶“泸州头曲”准备接待,不料一场大雪,教育局的车不能来了。于是,当晚散学后,校长提议:煮鸡、喝酒。当晚,全校教师聚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老杨的鸡肉煮得香极了,泸州头曲也在满校园里飘香。
吃饭就吃个气氛,这样的聚餐,往往在教师节达到了高潮。记得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要杀两只羊,吃羊肉泡馍。早上上完课,下午放假。快到中午,校园里已经飘满了羊肉的味道。这时候,饥肠辘辘,吃羊肉泡太得劲了。肉多汤广,想吃几碗就几碗,不限量。羊是从学校对面的山沟里买来的,由于喝的是河里的咸水,吃的是青草,几乎没有一点膻味。小葱和芫荽是校园后面的空地里种的,味道非常尖,撒在羊汤中,一股浓香。吃过羊肉,一场划拳大战就又开始了。十几个人将校长围在中间,打关,直到十几瓶酒喝完,天已黑尽,人都醉醺醺的,一个个都到宿舍去睡了。一个畅快的教师节就这样过了。第二天早操后,学生们在操场或教室背书,同事们依然是围炉煮罐罐茶,谈论昨天的羊肉和酒。
虽然没有评比,但每个教师都精心备课,生怕别人听了评说,或者被学生不待见。认真备课、上课的结果,是学生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那一年初三毕业班,有好多学生考进了县一中、二中。教育局还给学校奖了一套小学数学教具箱、一套理化实验仪器。拉仪器时,校长满头银发,一脸高兴。教师们为了有个好名声,都干得很起劲。
不幸的是,身居乡村中学,找对象成了问题。我们只得一个个想方设法调进城里,从此就与那乡村中学就远了。
更不幸的是,自从调进城里学校,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让人头疼不已,终于,让我对当教师倒了胃口。城里学校,平行班很多,处处充满竞争。屁大点事,都要评比。尤其是评职称,有很多变数,同事们争得你死我活,充满敌意。人人都去找关系,人人都去争“优”创“先”,正儿八经上课的老实人,老是没有“先进”,没有“优”,评不上职称。于是,好多人的人生轨迹又来了个大转弯。有的离职去了私立学校,有的去了南方,有的去了行政部门。离开讲台后,人生路上也多是坎坷和不顺,我只好缄默不语。
好在今年国家对教育方向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人们痛恨的教育功利化,终于要走到末路了。
离开讲台已十多年了,一到教师节,就想起那个偏僻而温暖的乡村学校,想起大家在一起吃羊肉泡馍的那个香,那个畅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