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副教授:角膜塑形后视力不满意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公开课91期)
特邀专家
张钰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向上滑动阅览
眼科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美国纽约眼耳医院访问学者。
中国眼视光英才培育计划“明日之星”首期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视光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眼视光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圆锥角膜诊治及青少年近视防治。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8篇SCI文章。
Part 1
塑形后视力不满意的常见原因总结
1.角膜塑形偏心
2.降幅不合适
3.矢高过大
4.角膜并发症
5.调节异常
6.睡眠时间不足
7.角膜平度数高
Part 2
常见原因分析
01
角膜塑形偏心
【症状】主要体现在看东西有“虚边”和“尾巴”。原因是因为塑形偏心后增加了角膜的彗差。
【分级】正位:偏心<0.5mm;轻度偏心:0.5~1.0mm;重度偏心>1.0mm。
【原因】镜片设计不合适、镜片直径不合适(偏小或偏大)、镜片定位弧不合适(偏松或偏紧)、镜片矢高不合适(偏小)、眼睑偏心压力(颞偏或鼻偏)、角膜前表面不规则。
【改善方法】调整为Toric设计或双矢高设计、调整镜片直径(通常需要增加直径)、调整镜片品牌、增加矢高(CRT)、调整定位弧松紧(VST)。
【案例1】Toric设计改善偏位
【案例2】更换品牌改善偏位
【案例3】增加直径改善偏位
【案例4】Toric设计改善偏位
【研究】
纳入39位受试者,受试者双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其中一只眼正位,一只眼偏位;正位眼为正位组,偏心眼为偏心组。两组塑形前球镜度、柱镜度、角膜平K没有统计学差异;塑形后矫正视力无差异,彗差有差异,偏心组为0.68±0.25,正位组为0.35±0.16(p<0.05),偏心组彗差量更大;一年眼轴增长有差异,偏心组为0.12±0.15mm,正位组为0.17±0.16mm(p<0.05),偏心组增长更少。
【可接受的塑形偏心】
a)镜片无明显设计误差
b)角膜、结膜健康
c)摘镜不困难(润滑 眨眼 < 5~10分钟)
d)白天视力较好,能正常生活和学习
e)近视控制效果良好
02
镜片降幅不合适
a)镜片降幅过低
【原因】镜片长时间使用后或新镜片。
【表现】连续夜戴后,白天裸眼视力下降或较差。
镜上验光:近视、平光或远视度数过小(通常 0.5~ 1.0D)。
【解决方法】换片、加降幅。
b)镜片降幅过高
【原因】初次验配或换片后。
【表现】看近处模糊,影响学习,上午明显。
镜上验光:远视超过 1.5D~2.0D。
验光:远视。
【解决方法】换片,减降幅。
03
镜片矢高过大
【表现】
连续戴镜后,裸眼视力较差(定位和降幅正常)。
戴镜荧光染色:BC区较多泪液,中央压平区过小或不明显(拱顶)。
角膜地形图:压平区域小、中心岛。
【解决】换片,降低矢高。VST:AC放平/RC弧放平;CRT:降低矢高/LZA放平。
04
角膜并发症
【表现】
角膜上皮损伤 (干眼、异常摘镜、镜片异常);
角膜浸润(细菌或病毒的免疫反应);
感染性角膜炎。
【案例】
镜片不清洁导致角膜损伤。
05
调节异常
【案例】
调节功能差导致视力下降。
Part 3
塑形后视力不良诊断步骤
1.【问诊】配戴情况;是否有停戴、睡眠时间异常、原始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厚度是否特殊;
2.【屈光检查】裂隙灯检查角膜状况、镜片是否清洁干净;验光(不戴镜)检查是否过矫、欠矫或散光变化;
3.【眼部特检】角膜地形图检查塑形位置是否偏位、塑性区大小及形态;
4.【戴镜检查】检查戴镜验光、配适评估状态。
通过以上诊断步骤综合判断,找到视力不佳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优秀笔记上传通道
版权申明
1. 本文经张钰副教授审核同意发布,文字版权归属张钰副教授和露晰得中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