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属性'——当代打开哲学大门的钥匙

'实体''属性'是哲学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范畴;'实体-属性'是当今人们打开哲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之所以强调'当今',是因为这把钥匙是在当今完成哲学研究的'终点'取得的;换句话说,只有研究回答完哲学的所有问题,才会发现有这样一把'钥匙'存在;因而,在以往的哲学研究历史中,尽管哲学家们普遍拥有'实体'与'属性'的观念,但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作为启动哲学大门的'钥匙'还根本无从谈起。

(一)

人只能感知物质实体的存在。人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奥秘是认识目标对象化和认识对象属性化。目标对象化是指人们能够把所要认识的东西同其他的东西区分开来,这区分开来的东西哲学家赋予了一个普遍的名称——即对象。对象属性化是指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观念是获得其属性观念的集合,人们并没有任何关于认识对象整体的知识观念,也没有决定其他一切属性的本质属性的知识观念:任何人关于某实体或某对象的观念都是相应的属性观念的集合。

因此,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方式,就是认识获得对象的属性知识。对于个人还是人类历史,起先的认识对象必然是具体的物质实体(或物体),而认识的结果就是获得物质实体的属性知识;此时的知识结构是'实体-属性'。随着人的智力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人的认识对象不再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还会是物质实体的属性以及属性的属性。这样,人所认识的对象就从客观物质世界实体对象扩大到任何——人们可以区分出的——对象(事实上也仅仅是区分属性而获得的对象)。当然,任何对象——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的属性,以及属性的属性,都需要通过属性进行把握,由此人的知识结构就从'实体-属性'扩展为'对象-属性'。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尽管人有了这种认识的深入,但客观物质世界只存在物质实体,我们只是通过属性来把握客观物质实体,所以扩展的'对象-属性'知识结构的存在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物质实体,——这很重要,人的认识要始终把属性归属于实体,以形成人清晰具体的理解,否则会产生'言及无物'和'言及无人'的抽象晦涩和混乱。

(二)

人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的知识观念首先来自人的感官感觉。感官感觉——表象——是被感知的客观物质实体对象的基础属性,但它不是单纯由客观物质实体自身(物自体)就可以规定的,而是由感官和物质实体共同规定的;也就是说,感官对物质实体的表象是什么具有规定性。人们没有任何单纯由物质实体自身所规定的表象,或者说人没有任何'物自体'的知识,所以对人而言,'物自体'不可知。

人的观念一是来自人的感官,一是来自人的思维。感觉表象完全是由感官和'物自体'双重规定的,这是客观规定(感官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的主观观念,——这就是传统哲学中所谓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实质意义——即物质决定感觉观念。感官是人与物质世界客观地发生理性联系的环节,作为联系结果的感觉表象是完全确定性的东西;所以一般人们不会对感官感觉产生质疑。思维规定的观念是主观观念的主观规定性,显然,只有来自思维活动的观念才具有这样的属性,而感官感觉的表象是感官和'物自体'客观规定的,不存在大脑思维的主观规定。人不确定性的主观观念都是来自人的思维活动。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主观观念和主观规定,主观观念是强调人的观念的主观存在属性,即所有的观念都是主观的存在,不存在客观的观念,客观存在是指物质实体(还包含特殊的客观存在——空间,为避免阐述的混乱,暂且忽略);主观规定是指人的观念的思维规定性,但还存在感官客观规定的主观观念,显然,客观规定就是物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的规定——包括主观观念的感官规定;主观规定是大脑思维活动中对观念进行的规定。

以上即为物质与精神,或客观与主观关系以及观念规定性的实际规定机制。因此,感官感觉是客观规定的物质实体的基础属性。毫无疑问,人最初关于具体物质实体对象的观念就是感官获得的感觉印象的集合。感官感觉也是人最初的经验观念,人们对某物的所有经验知识都必然建立在感官感觉的基础上,经验观念是完全确定性的。因此,人们坚持认识的唯物性和经验性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感官只能感知物,感觉表象观念来自对物的感知,人没有感知外在主观观念的器官;以感觉观念为基础的经验观念是完全确定性的,而这与人们追求确定性的真知以及真知有利于人理性的生存实践活动的目的相一致。

(三)

大脑思维记忆的感官感觉是感觉印象或感觉印象观念。'联系'和'对比'是大脑思维'加工'印象观念的两种基本方式。显然,思维'加工'的对象就是存在于大脑思维中的印象观念。大脑思维最初记忆的印象观念就是作为物质实体基础属性的感觉表象。毫无疑问,人复杂的观念世界和思维'加工'印象观念的能力——智慧——就是建立在大脑思维对感觉表象印象的'加工'基础上。

人们把握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两种,即区分和归类。区分、归类完全依赖大脑思维对属性观念联系与对比,对比必然形成'相同''相似'或'不同'的结果。各种物质实体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构成它们的'共相',而'不同'的属性则构成它们各自的'殊相'。大脑思维依据殊相而区分,依据共相进行归类。不同物质实体的归类联系就会形成类(或理论)实体对象('理论'这一概念很抽象,事实上,它就是'类'概念;以下理论对象、理论观念同义类对象、类观念),如,依据动物'飞'的共相属性归类定义出'飞禽'这一类实体对象,依据动物'走'的共相属性归类定义出'走兽'这一类实体对象,等等。当然,不仅存在实体的区分归类,也存在属性的区分归类;类实体和类属性统称类对象。然而,类对象的观念也不都是人理性的区分、归类或抽象归纳活动的结果,也存在着人由于不能区分对象而形成的类对象观念,例如,水中的梭形动物,由于人们不能区分而统称其为'鱼',当人们获得它们的殊相属性后,就能够因各自不同的殊相而区分为'鲤鱼''鲫鱼''鲢鱼'或'草鱼',等等。

(四)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理论观念的抽象归纳是一个个性的自然的过程,即人们不是在统一要求下对客观物质世界实体或属性对象进行统一系统的区分和归类,而是不同的群体各自根据现实的生存实践活动需要,或者为了某种生存便利而进行的区分归类或抽象归纳;因而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对象观念。当然,无论人们创造出何种理论观念,创造它们的理性或思维机制是简单、相同的,即都是依据对象'殊相'进行区分和依据对象'共相'进行归纳的结果;这种机制用符号表征示意如下:

人们抽象归纳出的类或理论的对象存在着层级,例如,生物、动物、高等动物、低等动物等这一组类对象,每个前面的类对象都能包含后面的类对象;显然,前面的类对象比后面的类对象层级高,但是,抽象归纳高层级类对象需要的共相属性相对少,而抽象归纳低层级类对象需要的共相属性则相对多。

由于类或理论对象的层级不同,也就产生了与之相一致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层级不同。哲学是关于最高层级的理论对象的知识体系,毫无疑问,哲学的理论对象必然包含最少的共相属性知识,当然,这些共相属性的知识为所有的低层级的理论对象或经验对象(物质实体对象和基础属性对象)所共有,所以也是最基本的属性。哲学对客观物质世界经验对象或低层级理论对象的把握,事实上就是把握它们的基本属性(感觉属性是基础属性)。

人们认识把握客观物质世界的方式就是获得认识对象的属性,并在掌握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区分和归类,而区分归类的必然结果就是抽象归纳形成理论——即产生出类的对象和关于类对象的知识体系。哲学对认识对象的全体进行最高层级的理论把握,但同其他具体或低层级的理论学科把握的方式方法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什么哲学特殊的思维或把握方法,——反思、质疑、批判、区分思辨等等,都是人正常的思维方式和现象。

(五)

无论是经验对象的观念还是理论对象的观念,最初也只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主观存在。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观念信息。由此,人们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观念输出的意象物质形式;之所以抽象归纳'意象物质形式',是因为强调语言和文字符号等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的物质属性,而非主观的观念属性或精神的东西。

用意象物质形式表征的观念就是概念,——这里必须做出观念与概念的区分。人们对认识对象的,尤其是对客观物质实体对象的观念是丰富的,它既包含共相又包含殊相,而输出观念的概念则是片面的,它只包含对象的共相属性。因此,人们输出的观念只是由共相属性规定的理论观念,或者说,人们输出的观念都必然是不为某一人所独有的(共相),这样的观念才会被他人理解。因此,语言文字以及理论观念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生活交流信息的需要;理论观念的形成也促进了人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表征类对象的概念就是概念范畴或者范畴。范畴也存在层级,它与类对象的层级是一致的。这样,客观存在的物、人对客观对象的观念、意象物质形式和人对意象物质形式的观念就形成如下图所示的表征关系: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①存在于大脑思维中的表象印象只有两种,即我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的表象印象和对于人们创制的客观存在的意象物质形式的表象印象,而且这些印象都是感官感知的结果;②这些表征是完全确定性的一一对应关系;由于这种确定性的表征关系的存在,人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观念的输出活动才成为可能;③意象印象、意象物质形式与理论观念相一致,它不能完全表征感官表象和表象印象(只表征共相)。

(六)

人所获得的知识观念不只是对客观物质实体对象的认识结果,或者说不都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及其属性的表征,还存在人的思维创制的非对客观物质实体及其属性表征的观念;我们把认识客观物质实体或其他对象获得的观念称为认识观念,而把思维创制的没有表征认识对象及其属性的观念称为创制观念。认识观念不是表征客观实体对象,就是表征客观实体对象的属性。创制观念是人们基于自己的功利需求目的对实践对象(人或物)及其属性进行的规定,它包括道德伦理、社会及政治制度、实践技术、发明创造的设计、文学艺术,等等。事实上,不符合人的经验的超验或先验认识观念(伪认识观念)也是来自人的思维创制。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思想(观念)区分为实践的、创制的和思辨的;显然,思辨的是指认识的理论观念(人的认识观念必然包括经验观念),而他的实践的、创制的则都属于创制观念。创制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它不是对对象认识的结果,而是基于人非认识的功利需求目的而创制的结果,所以创制观念中包含着人非认识的功利需求目的。当然,创制的观念也必然会成为我们认识对象;而对它的认识事实上是认识它为何被规定和如何规定;显然,这样的认识结果不是创制观念本身。

(七)

哲学需要全面的确定性地把握其认识对象,不能确定性地把握其对象的哲学充其量是不定性的学说。无庸置疑,哲学家们从没放弃对哲学对象把握的努力,只是没有实现对哲学对象进行全面确定性把握的目的。

人所认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的物质实体对象和主观的观念对象。可以依据殊相对人所认识的客观物质实体对象的全体进行分类,哲学主要依据客观物质实体是否具有理性(或精神)属性进行分类,把物质实体区分为一般物质实体和人(如下图所示);而物理学主要是依据物质实体的结构属性的差异进行分类。

观念对象是人对客观实体对象的知识。哲学根据对理性认识的需要,依据观念的殊相而对观念对象进行了各种必要的分类,如:实体观念与属性观念、表象印象观念与情感印象观念、物性观念与人性观念、经验观念与类(或理论)观念、认识观念与创制观念,等等。

(八)

人把握对象的方式就是获得其属性的观念。哲学的对象是最高层级的理论对象,我们依据精神属性这一殊相把物质实体区分为人和一般物——这两种哲学把握的其一级较高的理论对象;哲学把握理论对象的方式是把握其共相。

哲学首先要把握'存在'属性,人所认识的任何对象都必然具有这一属性,人们不能对没有存在属性的对象进行感知和思维的认识。对象的存在属性是由人的感官和思维决定的,所以存在着两种'存在'属性,即感而知之的存在属性和思而知之的存在属性;'存在'是认识对象最基本的属性,但其含义也仅此而已。我们可以依据两种存在属性把认识对象区分为客观存在对象主观存在对象;客观存在对象是客观物质实体,主观存在对象是观念。——事实上,这种区分意义不大,因为'客观存在对象'同'客观对象'、'物质实体'都是同义语,同样,'主观存在对象'同'主观对象'、'观念'也是同义语;这种区分只是强调了对象的'存在'属性而已。如果不能区分感知存在与思知存在的不同,那么'存在'就会成为客观对象同主观对象的共相,由此人们依据'存在'共相而抽象归纳出一个最高层级的类对象——'存在',而这个'存在'不仅包含客观存在的物,也包含主观存在的观念(这正是导致传统哲学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物质实体的有三种基本的共相属性,即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属性,如下图所示:

人归属于物,所以人具有一般物的共相属性,但人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物的殊相属性——理性或精神;一般所言的人性就是指人的精神或理性属性,人的理性的主要属性如下图所示:

(九)

人的客观认识对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物质实体。人通过物质实体的属性对客观实体进行把握。然而,人用来把握客观物质实体的任何属性——无论是感觉印象的基础属性还是抽象归纳的理论属性——都不是由具体物质实体自身单纯规定的,它们都有着人的感官或思维的规定性,所以它们都是主观存在,而不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客观物质实体是由属性构成(如,光是波),而只能说人通过属性认识把握客观物质实体;对于客观物质实体的构成,我们只能说:物是由物构成的。

理论实体是观念性存在,同样是具体的客观实体的属性。因为理论实体是什么?这完全是人依据共相属性进行主观规定的产物,所以理论实体只能是实体的属性而不能是实体。例如,鲁国人是孔子的类实体属性,所以我们说'孔子是鲁国人',并不是说鲁国人是实体,而是说孔子具有所有鲁国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当然,鲁国人的观念还存在其他的意义,即它还能表征所有鲁国个人构成的群体,而人的群体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此时说'孔子是鲁国人'则是指孔子是鲁国人群体的一员(部分归属整体)。(高层级的类实体和类属性是相应低层级类实体和类属性的类属性(类实体属性和类属性属性;或者高层级类对象是相应低层级类对象的类属性。)

显而易见,客观物质实体的属性知识可以区分为三类,即:感觉属性、理论属性和类实体属性,其中,感觉属性是感官客观规定的结果,理论属性与类实体属性则是思维主观规定的结果。这三种属性都是用来把握客观物质实体的观念性存在;或者说,有了这三种属性,我们就可以对'物质实体对象是什么'进行回答或定义?毋庸置疑,我们的回答或定义,就阐明我们对客观物质实体所有具有的这三种属性的知识。推而广之,对所有认识对象'是什么'的回答都是阐明其所有的属性观念;当然,非客观物质实体对象只具有理论属性和类对象属性,而没有感觉属性。

总之,对于哲学理论观念,我们首要区分的是它们表征的是实体还是属性。实体就是人们能够感知的具体的物;对人而言,客观物质世界中只存在感官能够感知的物质实体(其他不能被感知的东西不可知),而我们感知的结果——印象观念——并不是物质实体自身所具有的属性;那种单纯由物自体所规定的属性对人而言是不可知的。属性首先是起先的感觉属性,其次是思维创制的理论属性和类实体属性;所有的属性或印象观念,都是用来把握物质实体;而人对物质实体的观念,只是对其属性观念的集合。对象-属性是实体-属性认识方式的扩展。此外,印象观念——无论真实与虚假,无论是认识的结果还是创制的结果——都只是人的属性。

再次强调:感觉印象或客观现象以及所谓客观物质实体的属性——都具有主观性,它们都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构成客观物质实体的东西,它们只是我们把握客观物质世界和同它们进行交互作用的手段和方式;对于客观存在,我们至多能够说:物由物构成。

(0)

相关推荐

  • 物道主义哲学的逻辑柱石与定海神针:第一哲学原理

    物道主义哲学的逻辑柱石与定海神针:第一哲学原理

  • 按几何学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区别的理由

    标记书签邮件报错阅读记录 定义 一.思维(pensée),我是指凡是如此地存在于我们以内以致我们对之有直接认识的东西说的①.这样一来,凡是意志的活动.理智的活动.想象的活动和感官的活动都是思维.可是我 ...

  • 黄渡海荐书第七期---推荐《哲学并不神秘》

    今天推荐这本书,书名是<哲学并不神秘> 这本书都不是今年或去年出版的新书,而是我很早就购买,但是置于高阁,一直没有认真阅读的书. 这些天因为众所周知的新冠病毒疫情,滞留在家,无法回到武汉, ...

  • '实体-属性'——当代打开哲学大门的钥匙

    '实体''属性'是哲学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范畴:'实体-属性'是当今人们打开哲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之所以强调'当今',是因为这把钥匙是在当今完成哲学研究的'终点'取得的:换句话说,只有研究回答完哲 ...

  • “实体-属性”-当代哲学的钥匙

    '实体''属性'是哲学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范畴:'实体-属性'是当今人们打开哲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之所以强调'当今',是因为这把钥匙是在当今完成哲学研究的'终点'取得的:换句话说,只有研究回答完哲 ...

  • 同调性——打开拓扑学大门的钥匙,让多维数据 分析变得异常简单

    拓扑学似乎是数学的一个异常不精确的分支.它研究的是能够无限弯曲.拉伸和压缩的"橡皮泥形状".但是拓扑学家规定了一些限制:他们不能在形状中创造或破坏孔(洞).一个笑话:拓扑学家们分不 ...

  • 打开想象大门的钥匙

    郝广才 为什么要有故事?故事就是为儿童所设计的.因为对儿童讲道理他们往往是听不懂的,所以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那为什么有的故事好.有的故事不好,有的故事可以流传下来,有的故事不能流传下来?其中一个很关键 ...

  • 跟游资学短线系列课程1:打开游资大门的钥匙——溢价

    绝大多数游资都是做短线的,有的低吸,有的打板,有的做首板,有的做接力,有的做日内短线,有的拿龙头波段.研究龙虎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把钥匙能开启所有游资的大门,将他们的手法串联起来. 答案是 ...

  • 阴阳、虚实与开合,打开太极拳大门的钥匙

    阴阳,其本身只是一个文化.哲学上的概念,很多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这个概念可以放到任何事物上,太极拳就是法于阴阳的. 在练习太极拳时,阴阳的概念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进 ...

  • 最现场 | 抄经给了他一把打开中国美术馆大门的钥匙,还……

    ▴点击进入,好玩·好看的艺术圈 净·心 Clear Your Mind ▸净心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生命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心境变了,那么他原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一定会随之改变. 从2011年 ...

  • 易经的象数理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钥匙

    象数理是易经范畴的三个方面,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文化,自然也是源自易,因此,虽然太极拳作为拳术,简而言之是身体动作,但动作怎么做,是按照易经的象数理去做的. 一是用象练意.凡知 ...

  • 开启易经大门的钥匙之一——实体和实体空间

    我们已经证明了易经的那一组图案是上一轮或上几轮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一组图案,我们只是在它能够流传那样久远的时间中感受到了它的强大和宝贵价值,在人们的互相传说中感受到了它的神秘与无奈.我们坚信上一轮文明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