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母乳竟是这样的,颠覆你的认知

我们经常在群里收到这样的问题:

“我奶水颜色很淡,家里人说这样的母乳没营养,让加奶粉!”

“我的奶水比较黄,是不是这样的奶水更有营养,对宝宝更好?”

“我的奶水特别稀,需要多吃肉类增加奶水的脂肪吗?”

……

母乳有很多种颜色,清的,白色的,黄色的,淡蓝色的,奶油色的,淡棕褐色,很多人认为那种发黄的、质地浓稠的奶水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奶水蛋白含量高,能让宝宝摄入更多营养,增加体重,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样的乳汁未必是最好的。

Vol. 1

我曾在《陕西中医》里看到过这样一篇名为《中药治愈黄色乳汁1例》的文献。文中写到,患者为一名26岁女性,足月妊娠一胎。产后自觉头部灼热、口苦,饮食大便正常,小便发黄。从产后第三天起乳房微胀,乳汁通畅,婴儿食后未见异常。六七天后两乳房外观无异常,但是乳汁变为米黄色,气味倒也正常。可婴儿吃了以后随即吐了出来,吐出的都是乳汁,黄色更浓,未见腹泻现象。后来又给婴儿进食其它代乳品或饮水,都没再呕吐。

笔者在诊断时发现这位哺乳妈妈舌红、苔白厚腻,中心淡黄,巩膜及全身未见黄染,判断此症属脾胃湿热壅滞,为平时饮食不节所导致。饮食不节使得脾胃受损,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湿邪内停,湿郁化热而积聚在中焦。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汁又是气血所化,湿热内结、气血瘀滞,湿热之气就会随着乳汁流出,让乳汁变成黄色,婴儿接受不了这样的乳汁,才会吐出来。

因此笔者开了清热利湿、泻火通乳的方子,当患者湿热体征转轻后又配上消食导滞的药物,35天以后,乳汁黄色消失,婴儿吃奶后也未见呕吐。

中医看食物看的不是成分,而是四气五味,性质越平和越好,那种发黄、发褐,甚至发黑的乳汁,性质上往往偏性较大,而比较平和的乳汁,颜色是比较清的,《幼幼集成》里讲“奶水清和,方为上品。”也就是那种颜色很淡的、白色的、淡蓝色的,看着比较稀薄的那种乳汁是最平和的。

Vol. 2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浓稠的奶水所含的脂肪更多,可是婴幼儿的一个特点就是“脾常不足”,也就是脾胃的形虽有了,但功能还非常弱,所以这么高营养的母乳对很多孩子来讲,是不容易消化吸收的,消化不了就形成了积食。

而积食又是很多小儿疾病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群里的咨询案例来看,根据我们临床观察,现在很多还在吃母乳的幼小宝宝积食、黄疸退得慢、黄昏闹、肠胀气等问题都与过度喂养、妈妈乳汁油腻不好消化有直接的关系。

一些孩子长时间积食,还会让脾胃功能变得越来越弱,从“有形之积”——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转为“无形之积”——食物正常,但由于脾胃功能太弱而消化不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还是白白胖胖、结结实实,一两岁以后却频繁闹病,上了幼儿园以后更是三天两头生病。要知道疾病都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而是长年累月“养”出来的,而饮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当妈妈的乳汁失去了清和之态,发黄,甚至发褐色,而且浓稠,就说明妈妈的饮食偏性较大,或过于营养了,需要吃得更清淡些。

所谓清淡,一是味道清淡,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二是不要过于滋腻,还是要以五谷杂粮为主,搭配些当地的应季蔬菜,可以看情况摄入一些优质蛋白。

Vol. 3

有人可能会说,我家娃天生脾胃比较好,消化力强,吃浓稠一点的应该没问题吧,的确有这样的孩子,吃了浓稠一些的乳汁才睡得安稳,舌象、手脚心温度、二便也都正常,这样的宝宝是可以消化得了稍微浓稠的乳汁,但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因为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让家里人欢欣鼓舞的,看到孩子吃得多,长得壮,信心也一点点在膨胀,所以往往就容易喂过了头,要么乳汁过于浓稠,要么喂的量过多。就连我们成人,天天吃得过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更何况小小的孩子。孩子脾胃功能再好,嘴再壮,也不能一次次试探他的底线,而是要懂得节制,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提出“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宁可少些,也不能过。

而一些很瘦小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喝的都是浓浓的乳汁,能够多吸收点营养,其实这类孩子基本都属于脾胃功能比较弱的,真正对他们有帮助的不是吃什么营养,而是调理脾胃,脾胃功能增强了,完全可以从清和的乳汁中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