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登上万石岩,坐在山顶一块大石头上聊天。有位学生指着一块凹陷地说:“看呐,凹地上有几棵树特别茂盛。”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嘿!那凹地中间有块石头,像是一头牛。”同学们的闲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站在一侧俯视,凹地中间那牛形的石头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记得儿时,父亲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以前我们村子的几户人家养了四头母水牛,其中有一头母牛生了小牛。到了秋收过后,主人们就把水牛放出去。这些水牛很聪明,每天早上沿着河边的小道觅食。到了傍晚时分,四头母牛就领着小牛回家。可是,有一天傍晚,水牛没有回来,主人们都很着急。连忙点上汽灯,漫山遍野地寻找。一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主人们才在一块马蹄形的凹地中找到牛群。只见四头母牛,围成一个方块形状,牛头对准东西南北四方,小牛就睡在中间。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只是觉得稀奇好玩,没有更多的思考。
后来长大了,读了些关于风水的书,感觉父亲讲的故事似乎别有神医。为了证实这个判断,我曾经多次到父亲讲的那个地方去考察。一次是夏天去的,当时觉得有一股凉风从南方吹来,特别清爽;另一次是冬天去的,这回感觉到的不是凉爽,而是暖和。
经过一番琢磨,我突然悟出这样的道理:水牛是能够凭着它们的直觉找到适合自己歇息的好地方的。这几头牛大概是在偶然中步入一块让它们觉得特别舒服的地方,所以“乐不思蜀”,在外过夜,好享受野外的乐趣。按照我父亲的说法,那个地方就叫做“牛眠地”。我不知道父亲是自己给那块地取的名称,还是延续传统而来的。不过,稽考起来,倒也有一些可以佐证的资料。最近,我考查了一些古书,倒找到了不少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地方是与“牛”有关的。例如 《晋书·周访传》记载,东晋时期的大司马陶侃在尚未成名的时候父亲去世,正准备出殡时家里的“牛”突然不知去向。陶侃亲自去寻找,路上遇上一个老者,这老者指出前面的山岗有一头牛睡在山凹的洼地中。老者绘声绘色地讲,别看那块地不起眼,用起来非同小可。按照《晋书》的暗示,陶侃之所以能够当大官,似乎与这块地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许多人把陶侃的发迹完全归因于这块 “牛眠地”的作用,这当然是没有充足根据的。不过,有一点却值得分析:“牛”等动物选择栖息地往往有高明之处。因为它们是从安全、舒适出发,本能地躺卧于那种地方。这其实也符合我们人的生存需求。我不认为一个人的升官发财、子孙兴旺完全是由风水环境决定的,但选择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住在其中,眼界开阔,不感到压抑,这对于培养好的心情应该是有好处的。心情好了,头脑当然就会敏捷一些,关注奇门遁甲法术 思考也就可能周密一些,对于事业来说也会有所帮助。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向善于运用本能去寻找栖息地的动物学习。形法择风水点评:这块地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牛眠地”了,因为确实是牛在那里流连忘返然后被人们所发现,并且不只一头牛,而是一小群牛,难道牛们真的感觉在那里比较舒服?不过我留意到一个细节:“在一块马蹄形的凹地中找到牛群”。别的不说,至少这个马蹄形凹地的格局,在风水上确实是比较吉祥的格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