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全息汤上篇总论第二章中药系统疗法
血分证前人多指为热性病的深重阶段,整体观用于表述疾 病深人血分,认为所有疾病都有血分证,且存在于疾病全过程,无深重之义,无阶段之分,故与前人略有不同。
以上分类,是为了叙述方便和易于掌握,以利于展示疾病 的各个侧面。严格说,这样分类并不准确,因为整体观认为, 每一症状都与整体功能紊乱有关,并不绝对隶属于某一局部。
以上所用的”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
“血分证”等术语,过去也曾广泛使用。术语是表述的工具, 过去使用,现在仍有其意义者可继续使用,以体现传统,也便千掌握和理解;其含义并不完全适用千新的理论,可加以改 造,或补充或修改,或重新诠释和界定。古人已经这样做过, 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第二章中药系统疗法
疾病既然具有整体性,治疗疾病当然应针对整体,即以中 药组方系统调整整体功能,同时对重点局部进行重点治疗,这 就是中药系统疗法。
一般来说,以前中医临床医学所研究和解决的是疾病的个 性,即某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前人也研究疾病发展变化的规 律,但强调其层次和阶段性;也重视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但 重点仍是某些症状突出的脏腑。故虽有整体意识,但仍然主要 是为疾病的个性服务的。前人也有系统治疗思想的萌芽,如伤 寒合病、并病思想,脾胃学说升阳、补脾胃、泻阴火的综合运 用,还有一些具有系统治疗思想的著名方剂,如防风通圣散、 五积散等等,但其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整、成熟, 还不能形成中医临床医学的主流,只作为治疗某些类型疾病的方法和方 剂。辨证施治, 一证一方,历来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系统疗法要研究和解决的是疾病的共性,即各种疾病对人
体影响的共同规律,以及通过系统调整整体功能来治疗各种疾
病。系统疗法也重视疾病的个性,并 认 真 加以 解决,但那是在整体战略指导下的战术处理,其观察、思考和治疗始终离不开整体。
怎样进行系统治疗呢?
疾病整体性的形成和治疗的关键在少阳,包 括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古代有关论述甚多,现选经典著作摘引千后:
《 内 经 》:“ 凡 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 中 藏经》:“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 营 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千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 下,莫 大 于 此 也 。”
对其他脏腑的论述从没有像胆和三焦提高到如此的程度, 说明 胆和三焦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全局性决定性作用。
《伤寒论》对少阳证症状记述有:口 苦 ,咽 干,目 眩 , 两耳无所闻,目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疮硬,或心 下悸,小 便 不 利 , 或不渴,身 有微热,或 咳 ,热人血室等等。
对上列症状稍作归纳,即 可明显看出包括表证、上焦证、
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各个方面。
既然少阳是疾病整体性的关键,治疗自然首先应和解少 阳。和解少阳首选小柴胡汤。一般认为,小 柴胡汤即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实际上,小 柴胡汤是加减变化的组方, 上述七味,只 是 一 种 ,也只 适 应某证型。原著加减法为:若心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 实;若渴,去半夏加人参、栝楼根;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 药;若胁下疮硬,去大枣加牡蜗;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获笭;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若咳者, 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从以上加减可以看出,小 柴胡汤中保持不变者只有柴胡、甘草二味,其余皆为按症而设,也可以看出和解少阳的基本用意为升阳、理气、和
中,兼顾他症。
系统疗法以和解少阳为轴线,取小柴胡汤基础药:柴胡、 甘草。小柴胡汤及下方桂枝汤原著均用炙甘草。炙甘草炮制不 便, 且不易保存,故 我临床多以生甘草代替,疗效不受影响。
系统疗法的轴线确立后,其他层面则可依次展开。
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治疗表证首选桂枝汤。桂 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系统疗法采用原方。此方有解表、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等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具有解热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自身功能和抗病能力等作用。此方不仅可治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表 证,对上 焦 证心阳不振、寒邪郁肺,中焦 证脾胃虚寒,下焦证小腹冷痛、二便不调,血分证血疲等都有重要作用。
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治疗上焦证首选积 实雍白桂枝汤。此方由瓜萎、雍白、积实、厚朴、桂枝组成。 系统疗法采用原方。此方有通阳散结、化痰利气等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对改善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都有重要作用。此方除治上焦证心烦、胸闷、胸痛、痰多等外,对表证肢麻、乳房肿胀、瘦瘤结核,中焦证胃院胀满、嗳气,下焦证便秘或腹泻,血分证血痪痰阻等都有重要作用。
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治疗中焦证首选平胃
散。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系统疗法采用原 方。此方有化湿运脾、理气和胃等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 可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对神经系统也有调节 作用。此方不仅可治中焦胃院胀满、不思饮食、反酸吐水等, 对表证四肢酸重、皮肤漫痒,上焦证困倦嗜睡,下焦证大便不 实、妇女带多阴痒等也有重要作用。
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治疗下焦证首选五芩散。五芩散由白术、获芩、猪芩、泽泻、桂枝组成。系统疗法 采用原方。此方有通阳利水、健脾祛湿的功能。从现代医学角 度看,可改善泌尿系统功能,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对循环
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都有调节作用。此方不仅可治下焦证小便不利、浮肿、口渴、大便不实、小腹胀满等,对表证发热、皮肤肿胀渗液,上焦证心悸、喘满,中焦证胃胀、腹水, 血分证痪血肿胀等都有重要作用。
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疲,治疗血分证首选生地、丹皮。此二味有凉血散血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充血和出血,改善血液循环和凝血功 能等。
风寒、痰凝气滞、湿困、水停、血热血痪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痰、湿、水同为体液的病理产物,根源相同,性质相近,
病理相通。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存在,影响人体健 康。但也有不同:凝 结 为痰 ,弥 漫为湿,积 聚为水。痰多凝于上焦,澄多困于中焦,水多停于下焦。痰影响心神则心烦、胸 闷,湿影响心神则困锁、嗜睡,水影响心神则心悸不安。
风寒与血热是对立的统一体,它们性质相反,表现对立, 但又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存于疾病这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中, 无寒也就没有热,无热也就没有寒。明确提出寒与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整体观和系统疗法的重要思想基础。就疾病个体而言,有时风寒偏重,如恶寒、身痛、头痛、喜热恶冷等,有时血热偏重,如面红目赤、舌红、咽痛、喜冷恶热等,但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片面的。伤寒学说更多强调寒的一面,故多用辛温;温病学说更多强调热的一面,故多用辛凉。整体观和系统疗法则强调两者共存,既用辛温的桂枝,又用凉血散血的生地、丹皮,用于治疗所有疾病,比单用辛温或辛凉疗效都好。由此可以推想,长期形成的伤寒与温病的对立,也许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实现统一。
风寒、痰、湿、水、血热血淤,虽然分别是不同部位最基
本的病理特征,但它们并不孤立存在,也不只是影响局部,而是紧密联系,共同存在,共同影响整体各部位,且不是平均分
配,而是轻重悬殊,这就形成了无数组合,构成众多疾病和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症状。
虽然疾病众多,症状复杂,但每一疾病都影响整体各部位,而这些部位又都有其最基本的病理特征,这一规律没有变化,就使通过调整整体功能兼顾重点来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把上述各方药串联起来,就成了治疗各种疾病的复方组合,其构成为:
柴胡 12g, 桂枝 10g, 白芍 10g, 瓜萎 10g, 雍白 10g, 积
实10g, 苍术 10g, 陈皮10g, 厚朴 IOg , 白 术 l Og, 获芩10g,
猪笭 10g, 泽泻 12g, 生地 IOg , 丹皮 IOg , 甘草 10g, 生姜
IOg, 大枣 10g。
此方可调整整体功能,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只是个基础,使用时要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故命名为全息汤基础方。
此方具有升阳理气、疏风散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 湿运脾、利水清血等多种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该方具有 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功能, 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等多种作用。本方经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种疾病。
全息汤基础方是将前人成方串联而成。前人曾经作了某些 串联,如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组成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与平胃 散组成柴平汤,小柴胡汤与五芩散组成柴芩汤,平胃散与五芩 散组成胃芩汤等等。但是,第 一 ,小 柴胡汤均用原方,限 制了其机动灵活性;第二,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芩散未能联成一 体,且 缺少 治 疗上 焦证的方剂或药物,没有形成系统; 第 三, 没有引人清营凉血的思想和相应药物,对血热较重的疾病不能 适应。系统疗法经过对小柴胡汤的改制,并在前人基础上引人 开胸化痰利气的积实雍白桂枝汤,凉血散血的生地、丹皮,并 把它们串联成完整的系统,这就形成了经过加减可治疗各种疾 病且疗效卓著的全息汤基础方。